姚球

《本草經解》~ 卷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3)

1. 【竹葉】

氣大寒。味甘平。無毒。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竹葉氣大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甘平無毒。得地中央燥土之味。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氣味俱降。陰也。足少陰之脈。其支者注胸。少陰腎。主五液。水泛成痰。痰滯胸中則熱。其主之者。寒可清也。陽明胃氣本下行。氣逆而上。則熏肺而咳。竹葉寒可清胃。甘平可以下氣也。

白話文:

竹葉寒氣很大。它得到冬季寒水的氣質,可入足少陰腎經。竹葉味甘、性平、無毒,得到中央的乾燥泥土的味道,可以入足陽明乾燥的金屬胃土。氣味都向下,屬於陰。足少陰的脈,它的支脈通往胸部。少陰腎,主五液。水液泛濫成痰,痰液滯留在胸中就會發熱。治療的原則是,用寒藥可以清熱。陽明胃的氣本來是向下流通的,如果氣向上逆,就會燻蒸肺部而咳嗽。竹葉的寒性可以清除胃熱,甘平可以使氣下降。

制,方:

竹葉同陳皮。治上氣發熱。同石膏知母甘草、麥冬。名竹葉石膏湯。治壯熱口渴。

白話文:

竹葉和陳皮,一起治療上氣、發熱。與石膏、知母、甘草和麥冬一起,稱為竹葉石膏湯。針對壯熱、口渴的情況。

2. 【竹茹】

氣微寒。味甘。無毒。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

竹茹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太陽者寒水經也。冬日燥熱。則太陽陰精不藏。感天燥熱之氣。至春木令則為病溫。火性炎上。故多嘔啘。病在太陽。故發寒熱。竹茹氣寒。可以祛溫火。

白話文:

竹茹性微寒,它稟承了初冬寒冷水氣的天性,歸屬於足太陽寒水膀胱經。竹茹味甘無毒,它得自地中正土之味的特點,歸屬於足太陰脾經。竹茹氣味偏於下降,屬陰。太陽經是寒水之經,在冬季乾燥炎熱的天氣下,太陽經的陰精不能藏匿,受到天燥熱之氣的影響,到了春季木令主事時,就會導致溫病。火性向上炎發,所以多見嘔吐呃逆的症狀。由於病在太陽經,所以會出現發熱惡寒的症狀。竹茹性寒,可以祛除溫熱之火。

味甘可以緩火炎。所以主之也。脾統血。血熱妄行。非吐即崩。其主之者。甘寒可以清熱也。

制,方:

竹茹同麥冬、半夏甘草生薑。治嘔噦。同木瓜陳皮、麥冬、枇杷葉人參蘆根汁、石斛。治胃熱嘔啘。同花粉。治病後大熱搐。

白話文:

竹茹可以和麥冬、半夏、甘草、生薑一起使用,治療嘔吐呃逆。

竹茹可以和木瓜、陳皮、麥冬、枇杷葉、人參、蘆根汁、石斛一起使用,治療胃熱嘔吐噁心。

竹茹可以和花粉一起使用,治療疾病後的大熱抽搐。

3. 【竹瀝】

氣大寒。味甘。無毒。療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

竹瀝氣大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暴病皆屬於火。火熾風生。以致僵仆。或偏痹不仁。竹瀝甘寒。可以清熱緩急。所以主之。胸中者。太陰脾經行之地。脾陰虛。則胸中大熱矣。甘清寒熱。所以主之。

白話文:

竹瀝具有清熱、緩解緊急病症的作用。由於它性寒冷,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所以能夠治療暴病,因為暴病通常是是由於火氣旺盛、風氣生發而導致的僵硬、昏厥或一側肢體麻痺不仁等症狀。竹瀝的甘寒之性可以清熱、緩解急症,所以可以用來治療這些疾病。竹瀝還能夠治療胸中大熱,因為胸中是太陰脾經所經過的地方,脾陰虛弱就會導致胸中大熱。竹瀝的甘清寒涼之性可以清熱,所以能夠治療胸中大熱。

腎者水也。心者火也。水不制火。則心中煩悶而消渴矣。其主之者。甘寒可以壯水而清火也。勞復者。傷寒熱病愈後。勞碌而復熱也。其主之者。亦以甘寒能更清耳。

白話文:

腎臟是水,心臟是火,如果水不能控制火,則心中就會煩悶而消渴。治療的方法是使用甘寒的藥物,以增強腎水和清火。勞復,是指在患了寒熱病後,因勞累而復發了熱症。治療的方法也是使用甘寒的藥物,以清熱。

制,方:

竹瀝同薑汁。治中風。及小兒狂語。同生地、麥冬、花粉、石斛、蘇梗、北味。治暴中風。同桔梗甘草、麥冬。治肺痿咳嗽。

白話文:

竹瀝與薑汁。治療中風,以及小兒狂言亂語。與生地、麥冬、花粉、石斛、蘇梗、北味一同使用。治療暴發性中風。與桔梗、甘草、麥冬一同使用。治療肺虛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