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

《集驗方》~ 卷第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3)

1. 治石癰及疔瘡雜治方

治癰堅如石,覈覆大,色不變,或作石癰,治之煉石散方。

鹿角(八兩一作白灰),白蘞(三兩),粗理黃石(一斤,酢五升先燒石令赤內酢中復燒內之酢盡半止)

白話文:

鹿角(八兩,有人用白灰替代),白蘞(三兩),粗糙的黃石(一斤,在其中加入五升的醋,先將石頭燒紅放入醋中,再燒到醋減少一半為止)

上三味,搗篩作細末,以余醋拌和如泥,厚塗之,干即塗,取消止,盡更合。諸漏瘰癘,其藥悉主之,並須火針瘡上,塗膏(《外臺》卷二十四)

白話文: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剩下的醋拌勻至成泥狀,厚厚塗在患處。乾了以後就再塗,反覆塗抹,直到症狀消除。所有的漏瘡、癘毒,都可以用這個藥方來治療;另外還需要在患處用火針刺破,塗上藥膏(《外臺祕要》第二十四卷)。

又方

單磨鹿角、半夏塗,不如上方佳也(《外臺》卷二十四)

治若發腫至堅,而有根者,名曰石癰也方。

灸腫三百壯,當石子破碎出,如不出,益壯,乃出。其癰疽、石癰、結筋、瘰癘,皆不可針角,針角殺人。(《外臺》卷二十四)

白話文:

灸腫瘤可以用三百個灸柱,直到癤瘤內的結石破碎排出。如果沒有排出,則增加灸柱的數量,直到排出。對於癰疽、石癤、結筋、瘰癘,都不能用針刺,用針刺會害死人。(《外臺祕要》卷二十四)

又癰未潰方

𦬣草末和雞子白,塗紙令厚,貼上,燥復易,得痛自瘥。(《肘後方》卷五)

疔毒為瘡,肉中突起如魚眼狀,赤黑瘮痛,是寒毒之結,變作此疾,始作服湯,及如治丹法便瘥。(《外臺》卷三十)

白話文:

疔瘡是一種瘡,在肉中突然隆起像魚的眼睛形狀,呈現赤黑色、令人疼痛,是寒毒結成,變化成這種疾病,開始時先服湯藥,然後像治療丹毒的方法那樣治療,就會痊癒。(《外臺》卷三十)

治毒氣攻疰足脛,久瘡不瘥方。

白朮為細末,鹽漿水洗瘡干貼,二日一換,可以負重涉險,凶年與老小休糧人不能別之,謂之米脯。(《證類本草》卷六)

白話文:

將白朮搗成細末,用鹽水清洗完傷口後,將藥末貼於傷口處。兩天更換一次,貼藥可以背負重物涉水而過,甚至在凶年和天災中斷糧食時,老小長期食用藥末,身體也不會出現異樣。此法被稱為「米脯」。

治腳痛方。

水蓼煮湯,令溫熱得所,頻頻淋洗瘡,干自安。(《證類本草》卷十一)

2. 治惡氣腫痛諸方

有氣腫病,其狀如癰,無頭虛腫,色不變,皮上急痛,手才著便覺痛,此由體熱當風,覆被暴冷涼折之,結成氣腫也。宜服五香連翹湯,白針氣瀉之,敷蒺藜薄,亦用小豆薄,並得消也。

白話文:

患有氣腫病症狀就像腫瘤一樣。腫瘤沒有膿頭,只是虛腫,腫塊的顏色不會變,腫塊表面的皮膚非常疼痛,一碰觸就會感到疼痛。這是由於體質燥熱遇風後,蓋被子使身體突然變冷受涼引起的。此時可以服用五香連翹湯,用穿刺針放風瀉氣。然後用蒺藜加薄荷敷在腫瘤表面,也可以用小豆加薄荷敷,這些都可以使腫瘤消散。

蒺藜薄方:蒺藜子二升,下篩,以麻油和如泥,熬令焦黑,以塗細故熟布上,剪如腫大,勿開頭,潝之,

白話文:

蒺藜薄方:取二升蒺藜子,篩去雜質,用麻油調成泥狀,熬煮至焦黑,將其塗在細薄熟布上,剪成腫瘤大小,不要剪開頭部,用水浸透後敷在腫瘤上。

小豆薄方:無蒺藜可舂小豆下篩,雞子白和,塗腫上,干復塗之,並得消也。(《醫心方》卷十六)

白話文:

小豆方:沒有蒺藜子可以用小豆碾碎、篩下豆粉,再與雞蛋白混合,塗在患處腫脹的地方,待藥液乾後再塗上,反覆塗抹,腫脹就能消除。(《醫心方》卷十六)

有氣痛病,身中忽有一處,痛如打棵之狀,不可堪耐,亦左右走身中,發作有時,痛發時則小熱,痛靜時便覺其處如冷水霜雪所加,此皆由冬時受溫風,至春夏暴寒涼來折之,不成溫病,乃變作氣痛也。

白話文:

有一種叫做氣痛的疾病,患者的身體中突然有一個部位疼痛,就像是被棍棒打擊一樣,難以忍受,疼痛會左右移動,發作時會伴有輕微發熱,疼痛停止時,會感覺疼痛的部位像被冷水或霜雪覆蓋一樣寒冷。這種疾病通常是由於冬天受到溫和的風,到了春夏天氣突然變得很寒冷,導致體內溫病不能發出來,而轉化為氣痛。

宜先服五香連翹湯數劑及竹瀝湯,摩丹參膏,又以白酒煮楊柳樹皮暖熨之,有赤氣點點見處,宜鑱去血也,其間將白薇散。(《醫心方》卷十六)

白話文:

應該先服幾劑五香連翹湯和竹瀝湯,外敷摩丹參膏。再用白酒煮楊柳樹皮熱熨,有呈現出赤色氣點的地方,應該割開放血。期間同時服用白薇散。(出自《醫心方》卷十六)

小竹瀝湯,治氣痛方。

竹瀝(二升),夜干(二兩),杏仁(二兩),茵芋(半兩),黃芩(半兩),白朮(二兩),木防己(二兩),防風(二兩),秦艽(二兩),茯苓(三兩),麻黃(一兩),獨活(二兩),枳實(二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

白話文:

淡竹瀝(兩升)、夜交藤(兩兩)、杏仁(兩兩)、天南星(半兩)、黃芩(半兩)、白朮(兩兩)、防己(兩兩)、防風(兩兩)、秦艽(兩兩)、茯苓(三兩)、麻黃(一兩)、獨活(兩兩)、枳實(兩兩)、芍藥(兩兩)、甘草(兩兩)

凡十五物,㕮咀,以水九升,煮藥折半,乃可內竹瀝,煮取三升,分四服,少嫩人分作五服。(《醫心方》卷十六)

白話文:

將十五種藥物研成粗末,加入九升水煎煮,等到藥液還剩一半時,加入竹瀝,繼續煎煮取三升藥液,分成四次服用,年紀較小或體質較弱的人可以分成五次服用。(《醫心方》卷十六)

白薇散,治風熱相搏結氣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惡核起者,積服湯,餘熱未平復,宜此白薇散,以消餘熱方。

白話文:

白薇散,可以治療風熱相互衝突而導致的氣痛,疼痛會在左右兩側移動,或者有惡核生長。如果之前服用了湯藥,餘熱尚未消退,則可以使用白薇散來消除餘熱。

白薇(六分),葳蕤(四分),當歸(四分),麻黃(三分),秦艽(五分),天門冬(四分),蜀椒(二分),木防己(四分),紫胡(三分),𦬣草(二分),獨活(四分),枳實(四分),烏頭(二分),術(六分),人參(四分),夜干(六分),山茱萸(四分),青木香(四分),防風(六分),白芷(三分)

白話文:

六份白薇、四分葳蕤、四分當歸、三分麻黃、五分秦艽、四分天門冬、二分蜀椒、四分木防己、三分紫胡、二分𦬣草、四分獨活、四分枳實、二分烏頭、六分術(蒼術)、四分人參、六分夜幹、四分山茱萸、四分青木香、六分防風、三分白芷

凡二十物,搗下絹篩,以酢漿服方寸匕,漸至二匕,日三。少嫩人隨長少減服之,毒微者可用酒也。(《醫心方》卷十六)

白話文:

將二十種藥物搗碎、過篩,用醋汁服用方寸大小的一匙,逐漸增加到二匙,每天三次。年紀小、體質弱的人應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服用,毒性輕微的也可以用酒服用。(《醫心方》卷十六)

治風熱毒腫結赤,夜干膏方。

夜干(二兩),常陸(切一升),防己(四兩),升麻(三兩),

上四物,切,以豬膏三升。微火煎常陸小焦黃,絞去滓,以摩病上。(《醫心方》卷十六)

五香湯,主惡氣毒腫方。

沉香,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各一兩),麝香(半兩)

白話文:

沉香,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各6克),麝香(3克)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外臺》卷二十四)

大潝漬腫毒,升麻湯方。

升麻(一兩),黃芩(三兩),梔子(二十枚),漏蘆(二兩),蒴藋根(五兩),芒硝(二兩)

白話文:

  • 升麻:0.03千克

  • 黃芩:0.09千克 -梔子:60枚

  • 漏蘆:0.06千克

  • 蒴藋根:0.15千克

  • 芒硝:0.06千克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候冷。分用漬潝腫,常令濕潤即消。(《外臺》卷三十)

治腫方。

柳枝如腳趾大,長三尺,二十枚,水煮令極熱,以故布裹腫處,取湯熱洗之,即瘥。(《證類本草》卷十四)

白話文:

柳樹的枝條,像腳趾般大小,長三尺長,共二十根。先將它們水煮至沸騰,然後用布包好,敷在腫脹處,再用煮好的熱湯清洗傷口即可痊癒。(《證類本草》第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