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

《集驗方》~ 卷第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2)

1. 治瘭疽、緩疽及發背方

胸中痛,少氣,急入暗中,以手掩左眼,竟視右眼見光者,胸中結癰也。若不見光,瘭疽內發。若吐膿血,此不治之疾,宜以灰掩膿血上,不爾,著傍人也。又齒間臭,熱血出,是瘭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宜以灰掩地血。瘭疽喜著指,與代指相似,人不別者,亦呼作代指,不急治,其毒逐脈上,入臟殺人也。

白話文:

胸部疼痛,呼吸困難,突然進入黑暗的地方,用手遮住左眼,右眼就能看見光亮,這表明胸中有膿瘡。如果看不到光,意味著瘭疽(膿瘡)在體內發作。如果吐出膿液和血,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應該用草木灰掩蓋在膿液和血跡上面,否則會傳染給其他人。另外,如果牙齒間有臭味,有熱血流出,這是瘭疽的徵兆,七天內就會死亡,治療也無法痊癒,應該用草木灰掩蓋在地血上。瘭疽容易長在手指上,與代指(一種皮膚病)相似,人們常常分不清楚,也把它叫做代指。如果不緊急治療,毒素會沿著經脈上升,進入臟器,導致死亡。

南方人得此疾,皆斬去指,恐其毒上攻臟。故瘭疽著指頭者;其先作黯疱,然後腫赤黑黯,瘮痛入心是也。(《外臺》卷二十四)

白話文:

南方人在患了這種疾病之後,都會切除手指,怕毒氣攻入體內臟腑。所以,患瘭疽的人手指上,先會出現一個黑暗色的水泡,然後腫脹變黑,疼痛深入骨髓。

瘭疽者,肉中忽生一黤子,如豆粟,劇者如梅李大,或赤或黑或白或青,其黶有核,核有深根應心,少久四面悉腫,疱黯黕紫黑色,能爛壞筋骨,毒入臟腑殺人,南方人名㩉著毒。著厚肉處皆割之,亦燒鐵令赤烙疱上,令焦如炭,亦灸黯疱上百壯為佳,早春酸摹葉薄其四面,防其長也。飲葵根汁,犀角汁、升麻汁折其熱,內外治依丹毒法也。(《肘後方》卷五)

白話文:

瘭疽:在身體的肉中突然生長出一個壞疽腫塊,就像豆子或小米那麼大,嚴重的可以像梅子或李子那麼大,顏色可以是紅色、黑色、白色或青色。壞疽腫塊有一個硬核,硬核有深深的根部,與心臟相通。不久後,壞疽腫塊的四周全部腫脹,皮膚呈暗紅色或紫黑色,能夠腐爛筋骨,毒素進入臟腑,會讓人死亡。南方人把這種病叫做「㩉著毒」。如果壞疽腫塊生長在肌肉厚的地方,就應該將其切除。或者用燒紅的鐵塊烙在壞疽腫塊上,使其焦糊如炭。或者在壞疽腫塊上灸一百次,效果最好。在早春的時候,用酸模葉敷在壞疽腫塊的四周,以防止其擴散。服用葵根汁、犀角汁、升麻汁來降低熱度。內服和外治的方法都按照治療丹毒的方法來進行。

有緩疽者,初結腫形似癰,回回無頭尾,其色不異,但痛,深有根核,又與皮肉相親著外耳,一名內癰。其有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李狀,積日不消,喜變紫色黯黑,久即皮肉具爛,如牛領瘡狀,便通體遍青黯色,而不作頭穿潰出膿。

白話文:

有人患了緩疽,剛開始腫脹的形狀像癰,反復沒有頭尾,顏色也沒什麼不同,只是疼痛,腫脹深入有根核,並且與皮膚肉相連接,靠近耳朵,也叫內癰。嚴重的腫大的像拳頭,小的如桃李狀,積聚多日不消,喜歡變成紫色暗黑色,時間一長皮膚和肌肉都腐爛,就像牛頸部瘡的樣子,然後全身遍佈青暗色,但沒有形成膿頭穿破潰爛流出膿液。

初作服五香連翹湯,鑱去血,以小豆薄塗之,其間數針鑱去血,又薄之,取消也;若不消,色未變青黯者,以煉石薄之;若失時不得治,已爛者,猶服五香連翹湯漏蘆湯下之,隨熱多少投方也,外以升麻湯搨洗之,薄升麻膏;若生臭惡肉者,可單行一物白䕡茹散敷之,青肉去盡便停也,好肉即生,但敷升麻膏良,不生,單敷一物黃耆散也;若敷白䕡茹散,積日青惡肉不盡者,可以漆頭赤皮䕡茹取半錢匕,和三大錢匕白䕡茹散中,合和敷之,惡肉去盡,還以淳用白䕡茹散也,視好肉欲生,可敷黃耆散也。黃耆散方、白䕡茹散方、漆頭䕡茹散方,並一味單行,隨多少搗篩為散。

白話文:

一開始吃五香連翹湯,用針刺破傷口,把血排出來,小豆煮熟或研成粉,薄薄地敷在瘡口。

如果膿水還沒有消退,膿瘡也沒有變青變暗,表面青紫或黑色,可以用煉石(石膏)薄薄敷在瘡口上。

如果錯失治療時機,瘡口已經潰爛,還是要吃五香連翹湯和漏蘆湯,並且在傷口外敷升麻湯,然後用薄升麻膏敷在瘡口。

如果生出有惡臭的肉,可以用白鞏茹散單獨敷在瘡口上,敷到青肉全部消失為止。

接著就會長出好肉,只要敷升麻膏就可以讓好肉生長良好;如果沒有生出好肉,就單獨敷黃耆散。

如果敷了白鞏茹散後,積日後青黑色的惡肉還是沒有消失,可以用半錢的漆頭赤皮鞏茹,和三錢的白鞏茹散混合,一起敷在瘡口上。

等到惡肉都消失後,就用單獨的白鞏茹散就可以了,如果觀察到長出了好肉,就可以敷黃耆散了。

黃耆散、白鞏茹散和漆頭鞏茹散,都是單味藥材,取適量研磨成散即可。

(《外臺》卷二十四)

治發背方。

蝸牛一百個活者,以一升淨瓶入蝸牛,用新汲水一盞浸瓶中封系,自晚至明取出蝸牛放之,其水如涎,將真蛤粉不以多少旋調敷,以雛翎掃之瘡上,日可十餘度,其熱痛止,瘡便愈。(《證類本草》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