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泄利

凡瘡未出而利者,邪氣並於里,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也(治見上文)。瘡已出而利者,邪氣並於表,正氣方逐邪氣,主乎表而不主裡,則裡氣虛不能停納水穀,故亦自利也,宜從氣虛而治。瘡疹所忌,內虛泄瀉,凡覺腹疼,或漉漉響趨小腹者,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之。治之不止,此開腸洞泄,惟二劑可以收之。

《聖濟經》曰:滑則氣脫,欲其收者是已。如服澀劑而利不止,經曰: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金匱要略》曰: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不止。五奪之中,此為最甚。但正氣內脫者,淹延而死,邪氣內陷者,煩渴而死,此為異耳。

自起發以至收靨,大便常宜堅實,忽然自利者,理中湯丸(三十四)主之。

如因飲冷水自利者,所謂濕勝則濡泄也,宜溫中利小便。以理中湯丸(三十四),理中氣,勝水寒;五苓散(二十八),利小便去水也。

如因傷食自利者,所出必酸臭,乃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也,宜先去積,以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後補脾胃,益黃散(四十五)主之。

如利久不止,先服陳氏木香散(二十五),兼豆蔻丸主之(四十三)。更甚者,陳氏異功散主之(二十六)。此藥太峻,不可猛浪。

如結痂時,暴泄不止者,消息所出之物。痂皮膿血者,順;水穀不分者,逆。如利膿血不止者,熱毒下流也,香連丸主之(五十)。

2. 大小便秘

凡病瘡疹者,小便欲其流而長,大便欲其潤而實,則邪氣不伏,正氣不病。經曰:小便數,大便必硬,雖二三日不更衣無苦也。如覺小水少,則病增進。蓋心主瘡而屬火,心移熱於小腸,小腸移熱於膀胱,膀胱為津液之府,氣化則出。氣為火食,不能傳化,而津液不出,故小便秘也。

瘡疹發熱,大便欲潤,若二三日不行,宜急利之,恐傷胃不通,榮衛不行,瘡出轉密也。惟瘡起發之後,大便卻宜堅實,如能食而大便常行者,不須忌;若過四五日不行,則熱盛生濕,其瘡難靨,亦宜微利之。設使大小便俱不通,則邪毒內蓄,三焦阻絕。經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故大小便不通者,死。

凡瘡疹小便少者,熱微。導赤散(三十五)加山梔仁;熱甚,八正散主之(四十六)。

如發熱時,大便不行,熱微者,三黃丸(八);甚則承氣湯主之。

如發熱至收靨,大小便不行者,用膽導法(五十一),不可通用利藥。但瘡乾黑陷,大便秘,煩躁者,百祥丸(五十二)牛李膏(五十三)主之。如無此藥,以承氣湯代之(三十)。

3. 咳嗽

肺主氣,其變動為咳。咳者,肺症也。瘡疹發熱之初,便有咳嗽者。肺為五臟之華蓋,瘡疹之火,挾君相二火之熱,上熏乎肺,肺氣焦舉,故氣逆而咳也。瘡疹既出,其咳更增者,此喉嚨有瘡,淫淫如癢,習習如梗,故咳也。瘡疹收後而咳者,此衛氣虛弱,腠理疏開,風寒外襲,肺氣逆而不收,故亦咳也。

如初發熱咳嗽甚者,先以參蘇飲發之(二),次以甘桔湯(七)合瀉白散(五十四)加牛蒡子治之。

如瘡已出咳甚者,甘桔湯(七)加牛蒡子主之。

如瘡先壯,收靨身熱,咳甚者,人參清膈散主之(六十一)。

如瘡已靨,咳嗽者,不問形寒飲冷所致,宜人參清膈散主之(六十一)。

如斑瘡咳嗽,身熱而渴者,生地黃散主之(五十九)。

4. 喘急

諸喘皆屬於火。肺者,臟之長也,為心華蓋。心火炎上,則肺焦葉舉,氣逆不利而喘也。有因風寒而喘者,有因傷食而喘者,惟疹瘡之喘獨屬於火,若加泄利、腹脹、煩躁者,則不可治。

如初發熱便喘者,前胡枳殼湯主之(五十六)。大便秘者,可用。服此不止,以葶藶丸治之。

如喘,大便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加五味子人參主之。

如瘡正盛,忽然喘急者,此惡候也,當詳審。如因傷食,穀氣蒸而為熱,上乘於肺作喘者,宜利之,丁香脾積丸主之(三十三)。食去熱除,喘自定矣。

如因感冒風寒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六十七)。

如泄瀉內虛,腹脹而喘者,陳氏木香散主之(二十五)。利止喘定者,生;滑利不禁,喘滿增盛者,氣脫候也。

如瘡內伏不出,或出復陷,腹脹悶亂而喘者,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