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津壽泉

《幼科證治大全》~ 六一,蛔蟲 (1)

回本書目錄

六一,蛔蟲 (1)

1. 六一,蛔蟲

凡蟲證者。古云濕熱生蟲。龔雲林曰。假如禾苗。雨灑日照。則蟲生。此說明矣。其為患。嘈雜腹痛。嘔吐涎沫。面色痿黃。眼眶鼻下青黑。以致飲食少進。肌肉不生。沉默寒熱。皆是飲食傷脾所致也。

【寶鑑】化毒丸,治小兒蟲病。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肥甘而動。其動則腹中疼痛。發作積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則哭不休。閤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肉。或寒或熱。沉沉默默。不的知病之處。其蟲不療。則子母相生。無有休止。若服此藥。其蟲大者即下。細者盡化為水。

鶴蝨檳榔苦楝根,胡粉(炒各一兩),白礬(枯二錢半)

上為細末。水糊丸。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五丸。

【保元】楝陳湯,治蛔蟲作痛。

苦楝根皮(二錢),陳皮半夏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入姜。水煎服。

【丹溪】錢氏白朮散,治小兒冬月吐蛔蟲多。是胃寒胃虛所致。

人參白朮,茯苓,藿香木香,乾葛,甘草(各一錢),丁香(二粒)

上水煎服。

醫余曰。既蟲九蟲之數。人腹中皆有之。小兒失乳。而哺早。或食甜物過多。胃虛而熱生蟲。今人腹痛惡心。口吐清水。腹上青筋。用火煨使君子與食。以殼煎湯送下。甚妙。然世人多臨於臥服之。又無日分多不驗。唯月初四五里。五更而服之。至日午前。蟲盡下。可用溫平和胃藥調理。

一二日。凡蟲在腹中。月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故中旬下旬用藥。則不入蟲口。所以不驗也。牛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並肩而行。下旬生者。後隨之。貓之食鼠亦然。天地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虞天民云。丹溪曰。濕熱之生蟲。

臟腑虛則侵蝕。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已上二月字。恐並當作日字。蓋蟲無半月一轉頭之理也。先以蜜或砂糖少許吃。引蟲頭向上。然後用殺蟲藥矣。春抱此說。最韙之。

【外臺】一方,治小兒蛔蟲。

苦樹根,檳榔,鶴蝨

上濃煎。飲之。

【家傳】嘉禾散,半井春蘭子。家傳書云。小兒吐蛔。用之有奇效。

茯苓,砂仁,薏苡,枇杷葉桑白皮沉香五味子(各五錢),木香,青皮,谷櫱,藿香,桂仲,隨風子,石斛(酒炒),大腹,陳皮,半夏,神麯,檳榔(各三分),白豆蔻,丁香,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五分)

上入薑棗。水煎服。

【集成】取蟲丸,治小兒肚大青筋。有蟲。

牽牛(三錢),檳榔,錫灰(各半兩),大黃(六錢)

滴水丸。梧子大。楝根使君子湯下五丸。以下蟲為度。

【正傳】經驗檳榔丸,治小兒疳病。積氣塊痛。腹大有蟲等症。

三稜(醋炒),莪朮(醋炒),青皮,陳皮,雷丸乾漆(炒煙盡),麥芽,神麯(炒黃色各半兩),檳榔,蕪荑(二錢半),鶴蝨,木香,砂仁,甘草(炙),胡黃連(炒各三錢),良薑(土炒二錢),山楂(五錢)

上為細末。醋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丸。空心薑湯下。今方中加使君子。五錢尤妙。

【經驗】抵聖散,治小兒蛔蟲。

苦楝根(二兩),白蕪荑(半兩)

為末。每一二錢。水煎服之。

【方老】烏梅丸,胃虛藏寒。得食而嘔蛔。從上出者。此方主之。

烏梅(三十枚),人參,細辛黃柏附子(炮),桂枝(各六錢),黃連(一兩六錢炒),乾薑(一兩炮),當歸,蜀椒(去目及閉目者各四錢)

方老曰。烏梅味酸。蛔得之而軟。黃柏味苦。蛔得之而伏。椒細味辛。蛔得之而死。乾薑附桂溫臟寒也。人參歸補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