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暑症

今夫夏日烈烈。為太陽之亢氣。人觸之者。則生暑病。然有靜而得之者為陰暑。動而得之者為陽暑。症各不同。治法迥別。非古法香薷飲一方可以盡之也。陰暑症。富貴安逸之人多有之。因畏暑而貪涼。食瓜果而傷臟也。身貪涼者。內空虛而外寒乘之。食瓜果者。脾胃寒而吐利作焉。

其症不壯熱。其口不渴飲。其脈或細弱。或虛大為辨。即脈虛身熱為傷暑者是也。陽暑症。藜藿勞苦之人多有之。因受暑而中熱。熱傷真陰。其症頭痛大熱。口渴大汗。其脈或洪大有力。或洪數有力為辨。即因於暑。體若燔炭。汗出而散者是也。陰暑者宜溫補。補中益氣湯

生脈散之屬。陽暑宜清熱。六一散之屬。受熱而體虛者。六味湯之屬。為合法也。蓋暑熱傷氣。益氣而暑自消。暑熱傷陰。益陰而暑自退。值此陽氣外泄之時。毛竅疏通。暑氣易入。不救本源。而從事於攻邪。真不明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旨耳。

陰暑陽暑。辨別極清。益氣益陰。治法尤妙。

補中益氣湯

黃耆(炙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五分),當歸(一錢),白朮(一錢五分炒),陳皮(五分),升麻(三分),柴胡(三分)

加薑棗。水煎服。

生脈散(見知生死門)

六一散

滑石(水飛細六兩),甘草(一兩)

共為細末。每用五錢。新汲水調服。

六味湯(見審虛實門)

八味湯(見審虛實門)

香薷,治一切暑熱腹痛。或霍亂吐利。心煩等症。按此方惟治陽暑。陰暑不用。

香薷(一斤),厚朴(姜水炒),白扁豆(各半斤炒)

每服五錢。水一鍾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五物香薷飲,治一切暑毒腹痛。霍亂吐瀉。或頭痛昏憒等症。

香薷,茯苓,白扁豆(炒),厚朴(薑汁炒),炙甘草(各一兩)

上為咀㕮。水一鍾半。煎服。本方加黃連即名黃連香薷飲

十味香薷飲,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瀉等症。

香薷(二錢),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茯苓,陳皮,厚朴(薑汁炒),白扁豆(各一錢炒),木瓜,炙甘草(各五分)

水一鍾。煎七分。食遠服。

2. 喘症

喘者息促。氣急不能平臥也。外感邪入而為喘。屬肺受風寒。其來暴。其脈實。其人強壯。數日之間。忽然壅氣。喘咳不得平臥者是也。如近日哮病居多。乃肺金一經受病。藥宜甘梗湯加減。此屬實喘也。若內傷無外邪中入。乃肺腎受病作喘。其來漸。其脈虛。其人倦怠。或因病後。

或因咳久而喘促漸甚。不得平臥者是也。如近日大富羸病。乃腎元虧損。腎氣不納而上出於肺。肺為門戶而主氣。腎氣上衝。肺不能主。出多入少。又肺葉脹大。不能收斂。臥則葉向脊。上阻塞氣道之路。喘咳更甚矣。此屬虛喘也。治宜大補肺腎之原。第內傷之喘。有陰虛陽虛之異。

如面赤口渴。大便秘屬陰虛。如面㿠白。口不渴。大便泄。手足冷屬陽虛。陰虛者。六味地黃湯加減。如麥冬沙參苡仁玉竹阿膠童便之屬。皆為合法。陽虛者。八味地黃湯加減。如人參紫河車枸杞子菟絲子杜仲鹿角膠之屬。皆為合法也。然陰虛作喘而補陰是矣。第陰中有陽。

六味湯多劑不應。則又加人參枸杞子菟絲子杜仲河車之屬。取陰陽互根之義也。陽虛作喘而補陽是矣。第陽中有陰。服八味湯多劑不應。則又加沙參麥冬玉竹童便之屬。取陰陽相濟之義也。治病貴乎貫通。聞一知十。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陰陽互根。相濟之義。發喘症未發之蘊。

甘桔湯

桔梗(四錢),甘草(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六味湯(見審虛實門)

八味湯(見審虛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