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4)

1. 症癖等一切病方四首

千金翼療症癖乃至鼓脹滿方。

烏牛尿(一升)

上一味。微火煎如稠糖。空肚服大棗許一枚。當鳴轉病出。隔日更服。慎口味等。

三稜草煎。主症癖方。

三稜草(切一石)

上一味。水五石。煮取一石。去滓。更煎取三斗汁。銅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納密器中。旦以酒一盞服一匕。日二服。每服常令酒氣相續。(並出第十九卷中)

崔氏療腹中症癖兼虛熱者。不可用純冷專瀉藥。宜覊縻攻之方。

鱉甲(八分炙),鱉甲(八分炙),桑耳(八分金色者炙),大黃(八分),吳茱萸(八分),防葵(八分),附子(四分炮)

上七味下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飲苦酒服十丸。日再服。漸漸加一丸。以微泄為度。無所忌。日晚服馬莧汁三四合。以瘥為期。亦是單煮。暖此汁服前藥更佳。馬齒菜即馬莧也。忌豬肉冷水。(今詳前方用鱉甲不宜服莧菜云日晚服馬莧汁並服藥此必誤也出第七卷中)

溫白丸。療症癖塊等一切病方。

紫菀(三分),吳茱萸(三分),菖蒲(二分),柴胡(二分),厚朴(二分炙),桔梗(二分),皂莢(三分去皮子炙),烏頭(十分熬),茯苓(二分),桂心(二分),乾薑(二分),黃連(二分),蜀椒(二分汗),巴豆(一分熬),人參(二分)

上十五味合搗下篩。和以白蜜。更搗二千杵。丸如梧子。一服二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為度。心腹積聚久症癖。塊大如杯碗。黃疸。宿食朝起嘔變。支滿上氣。時時腹脹。心下堅結。上來搶心。旁攻兩脅。徹背連胸。痛無常處。繞臍絞痛。狀如蟲咬。又療十種水病。八種痞塞。

反胃吐逆。飲食噎塞。或五淋五痔。或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婦人不產。或斷緒多年。帶下淋瀝。或痎瘧連年不瘥。又療一切諸風。身體頑痹。不知痛癢。或半身疼痛。或眉發墮落。又療七十二種風。亦療三十六種遁注。或癲或癇。或婦人五邪。夢與鬼交通。四肢沉重。

不能飲食。昏昏默默。只欲取死。終日憂愁情中不樂。或恐或懼。或悲或啼。飲食無味。月水不調。真似懷孕。連年累月。羸瘦困弊。遂至於死。或歌或哭。為鬼所亂。莫之知也。但服此藥者。莫不除愈。臣知方驗。便合藥與婦人服之。十日下出症癖蟲長二尺五寸三十餘枚。

下膿三升。黑血一斗。青黃汁五升。所苦悉除。當月有子臣兄墮馬被傷。腹中有積血。天陰即發。羸瘦異常。久著在床。命在旦夕。臣與藥服之。下如雞肝黑血。手大一百片。白膿二升。赤黃水一升許。其病即瘥。臣知方驗。謹上。禁生冷餳醋豬羊魚雞犬牛馬鵝肉五辛蔥面油膩豆。

糯米黏滑。郁臭之屬。(出第二卷中)

2. 癖硬如石腹滿方二首

廣濟療腹中痃氣癖硬。兩脅臍下硬如石。按之痛。腹滿不下食。心悶咳逆。積年不瘥。鱉甲丸方。

鱉甲(八分炙),牛膝(五分),芎藭(四分),防葵(四分),大黃(六分),當歸(四分),乾薑(四分),桂心(四分),細辛(四分),附子(四分炮),甘草(四分炙),巴豆(二七枚)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平旦空腹溫酒下。如梧子四丸。日三服漸加。以微利一兩行為度。忌生蔥莧菜。(出第二卷中)

必效療腹滿癖堅如石。積年不損方。

取白楊木東南枝去蒼皮細銼五升熬令黃。酒五升淋訖。即以絹袋盛滓。還納酒中。密封再宿。每服一合。日二。(出第三卷中)

3. 食不消成症積方四首

集驗療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餘頻燒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張文仲備急同陸光祿說有人食桃不消化作病時無桃就林間得槁桃子燒服之登時吐病即瘥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備急食魚鱠及生肉。住胸膈中不消化。吐之不出。多成症病方。

朴硝(如半雞子一枚),大黃(二兩)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盡服之。立消。無朴硝。用芒硝硝石亦佳。(肘後同)

又宿食不消。大便難。煉中丸方。

大黃(八兩),葶藶,杏仁(去皮尖),芒硝(各四兩)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至十丸。(姚方並出第三卷中)

古今錄驗療卒食不消。欲成症積。艾煎丸方。

白艾(一束),薏苡根(一把)

上二味合煮汁。成如飴。取半升一服之。使刺吐去宿食。神驗。(出第十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