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2)

1. 小便不通門(六則)

人有小便不通,點滴不能出,急悶欲死,心煩意躁,口渴索飲,飲而愈急,人以為小腸之熱極也,誰知是心火之亢極乎。夫心與小腸為表裡,小腸熱極而癃閉,乃熱在心而癃閉也。蓋小腸之能開闔者,全責於心腎之氣相通也。今心火亢熱,則清氣不交於小腸,惟烈火之相迫,小腸有陽無陰,何能傳化乎。

小腸既不能傳化,膀胱何肯代小腸以傳化耶。況心腎之氣,既不入於小腸,亦何能入於膀胱,以傳化夫水哉。治法瀉心中之火,兼利其膀胱,則心腎氣通,小便亦通矣。方用涼心利水湯

麥冬(一兩),茯神(五錢),蓮子心(一錢),車前子(三錢)水煎服。二劑水出如注,四劑全愈。

此方補心之藥,即涼心之藥也。在心既無太亢之虞,在小腸又寧有大幹之患。況又有滑利澹滲之味以通其水,則心氣自交於腎,腎氣自交於膀胱,氣化易於出水,豈尚有不通之苦哉。

人有小腸不通,眼睛突出,面紅耳熱,口渴引飲,煩躁不寧,人以為上焦之火盛也,誰知是膀胱之火旺乎。夫膀胱與腎為表裡,膀胱必腎氣相通,而後能化水,是膀胱之火,即腎中命門之火也。膀胱無火不能化水,何火盛反閉結乎?不知膀胱得正火,則水易分消,得邪火而水難通利。

蓋膀胱乃太陽之經也,太陽最易入邪,一入邪而寒變為熱。熱結於膀胱,乃邪將散之時也。邪既將散,宜火隨溺而泄矣,何反成閉結之症?蓋因邪將出境,惟恐截殺去路,故作威示強,屯住於膀胱耳。治法不必泄腎火,但利膀胱,則邪去如掃。方用導水散

王不留行(五錢),澤瀉(三錢),白朮(三錢)水煎服。一劑通達如故,不必二劑。

此方逐水至神,因王不留行性速善走,故用之以祛除耳。閉原在膀胱,利膀胱而閉自開,何用張皇輕投迅利之劑耶。

人有小便閉結,點滴不通,小腹作脹,然而不痛,上焦無煩躁之形,胸中無悶亂之狀,口不渴,舌不幹,人以為膀胱之水閉也,誰知是命門之火塞乎。夫膀胱者決瀆之官,腎中氣化而能出,此氣即命門之火也。命門火旺,而膀胱之水通;命門火衰,而膀胱之水閉矣。或曰:小水之勤者,由於命門之火衰也。

火衰正宜小便大利,何反至於閉塞也?不知命門之火,必得腎水以相養,腎水衰而火乃旺,火旺者,水無力以制之也。無水之火,火雖旺而實衰;無火之水,水欲通而反塞。命門火衰而小水勤,衰之極者,勤之極;勤之極者,閉之極也。人見其閉,錯疑是膀胱之火,反用寒劑,愈損其命門之火,膀胱之氣益微,何能化水改投利水之藥,轉利轉虛矣。

治法必須助命門之火然徒助命門之火,恐有陽旺陰消之慮,必須於水中補火,則火生於水之中,水即通於火之內耳。方用八味地黃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丹皮(三錢),山藥(五錢),澤瀉(三錢),伏苓(五錢),肉桂(三錢),附子(一錢)水煎服。一服即如注。

八味湯乃水中補火之聖藥也。水中補火,而火無大炎之懼;火中通水,而水無竭澤之虞。即久閉而至於胞轉,以此方投之,無不奏功於眉睫,況區區閉結哉。

此症用行水湯亦甚效。

熟地(二兩),巴戟天,茯神,芡實(各一兩),肉桂(二錢)水煎服。

人有小便不通,目睛突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獨口不渴,服甘淡滲泄之藥皆無功效。人以為陽盛之極也,誰知是陰虧之至乎。夫陰陽不可離也。淡甘滲泄之藥,皆陽藥也。病是無陰,而用陽藥宜乎,陰得陽而生矣。然而無陰者,無陰中之至陰也。

陰中之至陰,必得陽中之至陽而後化。小便之不通,膀胱之病也。膀胱為津液之府,必氣化乃能出。是氣也,即陽中至陽之氣也。原藏於至陰之中,至陽無至陰之氣,則孤陽無陰,何以化水哉。治法補其至陰,而陽自化也。方用純陰化陽湯

熟地(一兩),玄參(三兩),肉桂(二分),車前子(三錢)水煎服。一劑小便如湧泉,再劑而閉如失。

此方又勝於滋腎丸,以滋腎丸用黃柏知母苦寒之味以化水,不若此方用微寒之藥以化水也。論者謂病勢危急,不宜用補以通腎,且熟地濕滯,不增其閉澀之苦哉。詎知腎有補無瀉,用知母、黃柏反瀉其腎,不虛其虛乎。何若用熟地純陰之品,得玄參濡潤之助。既能生陰又能降火,攻補兼施,至陽得之,如魚得水,化其亢炎而變為清涼,安得不崩決而出哉。或謂既用熟地、玄參以生陰,則至陽可化,何必又用肉桂、車前子多事。

然而藥是純陰,必得至陽之品以引入於至陽,而又有導水之味,同群共濟,所以既能入於陽中,又能出於陽外也。矧肉桂止用其氣以入陽,而不用其味以助陽,實有妙用耳。

此症用加生化腎湯亦神。

熟地(四兩),生地(二兩),肉桂(三分)水煎服。

人有小便不出,中滿作脹,口中甚渴,投以利水之藥不應,人以為膀胱之火旺也,誰知是肺氣之乾燥乎。夫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上焦之氣不化,由於肺氣之熱也。肺熱則金燥而不能生水,投以利水之藥,益耗其肺氣,故愈行水而愈不得水也。治法當益其肺氣,助其秋令,水自生焉。方用生脈散治之。

人參(一兩),麥冬(二兩),北五味子(一錢),黃芩(一錢)水煎服。二劑而水通矣。

生脈散補肺氣以生金,即補肺氣以生水是矣。何加入黃芩以清肺,不慮伐金以傷肺乎。不知天令至秋而白露降,是天得寒以生水也。人身肺金之熱,不用清寒之品,何以益肺以生水乎。此黃芩之必宜加入於生脈散中,以助肺金清肅之令也。

此症用麥冬茯苓湯

麥冬(三兩),茯苓(五錢)水煎服。

人有飲食失節,傷其胃氣,遂至小便不通,人以為肺氣之虛也,誰知是胃氣下陷於下焦,不能升舉之故乎。夫膀胱必得氣化而始出,氣升者,即氣化之驗也。氣之升降,全視乎氣之盛衰,氣盛則清氣升,而濁氣降;氣衰則清氣不升,而濁氣不降矣。若胃者多氣之府也,群氣皆統之,胃氣之盛衰,尤為眾氣之盛衰也。

所以胃氣一虛,各經眾氣多不能舉。故脾胃虛而九竅皆為之不通,豈獨前陰之閉水哉。治法必須提其至陽之氣,而提氣必從胃始也。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白朮(三錢),當歸(二錢),甘草(一錢),陳皮(二分),柴胡(一錢),升麻(五分)

水煎服。一劑而小便通矣,再劑全愈。

此方用參、耆甘溫之味,補其胃氣;以升麻、柴胡從化原之下而升提之,則清升濁降,而肺氣不虛,自能行其清肅之令,何至有閉結之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