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7)

1. 雜證諸方

黃耆散,治虛熱盜汗。

牡蠣(燒),黃耆生地黃(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小麥二三十粒。煎至七分。去渣。食後溫服。

豬尾膏,治瘡倒靨黑陷。用小豬尾刺血三五點。入生腦子少許。研勻。新汲水調下。立效。治斑後小兒眼有翳膜。煎竹葉湯同砂糖。化下瀉青丸三丸。微利為度。

白菊花散,治疹痘瘡後。眼內生翳膜者。病淺二十日見效。深者一月必效。一日吃三服。

菊花綠豆皮,穀精草(去根。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乾柿一個。生粟米泔一盞。熬米泔盡。將柿去蒂核。食之無時。

黃連散,治小兒眉癬。

黃連大黃黃芩密陀僧百藥煎(各等分),輕粉(少許)

上為極細末。每用不以多少。油蜜調擦神效。(此山有木。工則度之)

瀝青膏,治小兒黏瘡。

黃蠟,瀝青(各一兩),園葵子,黃丹(各三錢)

上為末。小油三兩。熬擦不須洗。

絳玉散,治小兒頭上並身上濕疳。時復癢痛。皮膚濕爛。久不愈。

黃丹(炒紅。二兩重),綠豆粉(炒黃。三兩重)

上為末。清油調。雞翎掃於瘡上。後糝勝金散覆之。大有神效。

【勝金散】

石膏,黃芩(一兩)

上為末。先擦了絳玉散後。不以多少。覆之神效。

千金膏,治臘姑如神。一名螻蛄。又治多日諸般惡瘡。

瀝青(四兩),黃蠟(三兩),散綠(三錢。研)

上先用小油三兩熬溫。入瀝青、黃蠟化開攪勻。入散綠取下火。攪勻。濾入水中。瓷器內收之。每用時將藥入水。捻作餅。於緋綿上貼之。

軟青膏,治一切風熱瘡。又治小兒頭瘡。

瀝青,黃蠟,芝麻油(各十兩),巴豆(十四個)

上先將瀝青、麻油、黃蠟熬成汁。次入巴豆。不住手攪。候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次入膩粉二錢。再攪極勻。放冷。敷瘡上神良。

羊蹄散,治小兒頑癬。久不瘥。

白礬(半兩),羊蹄根(四兩制)

上二味爛研。入米醋小半盞。同擦。不住擦之。後覺癬極癢。至痛即止。隔日洗去。再擦。

麝香散,治小兒口疳。唇齒皆蝕損臭爛。

硇砂(四錢),砒(三字),麝香(少許)

上各研細和勻。先以帛抹口。每用少許糝之。應是口齒疳瘡皆可用。不可嚥了。嚥了只是吐入耳。用之無有不效。大人用一字。

2. 小兒季夏身熱痿黃治驗

一小兒身體蒸熱。胸膈煩滿。皮膚如漬橘之黃。眼中白睛亦黃。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熱。加以濕氣而蒸熱。搏於經絡。入於骨髓。使臟氣不平。故脾遂乘心。濕熱相和而成此疾也。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胸膈煩滿。脾濕勝則皮膚如漬橘之黃。有餘之氣。必乘己所勝而侮不勝是。

腎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內經言。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又言濕熱成痿。信哉斯言也。此所謂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子也。若脾土退其本位。腎水得復。心火自平矣。又內經曰。治痿獨取於陽明。正謂此也。予用加減瀉黃散主之。

【加減瀉黃散,此藥退脾土。復腎水。降心火。

黃連,茵陳(各五分),黃柏黃芩(冬四分),茯苓梔子(各三分),澤瀉(二分)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稍熱服。後一服減半。待五日再服而良愈。

論曰。內經云。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又云。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黃連、茵陳之苦寒。除濕熱為君。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故以黃柏之苦辛寒強筋骨為臣。濕熱成煩。以苦瀉之。故以黃芩梔子之苦寒止煩除滿為佐。濕淫於內。以淡泄之。故以茯苓澤瀉之甘淡利小便。導濕熱為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