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二陳湯

治痰積痛脈伏滑,本方加蒼朮、南星、竹瀝杜仲

2. 如神湯

治挫閃腰痛

川歸、肉桂、玄胡、丹皮、桃仁

3. 腎著湯

治腎虛傷濕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乾薑甘草茯苓白朮

4. 立安散

治腰痛

橘子、杜仲(各二錢)共末,酒水各半煎二三沸。

5. 獨活寄生湯

治腎氣虛弱,風濕流注,腰膝攣拳掣痛,不得屈伸,或緩弱冷痹,行步無力

獨活桑寄生細辛、牛膝、秦艽茯苓白芍、桂心、防風人參熟地當歸杜仲甘草(各五分),空心煎服。下利者去地黃。

6.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腰痛,上牽肩背,肢節疼痛,胸膈不利:白朮(四分);人參升麻苦參葛根蒼朮(各五分);防風知母澤瀉;生熟地豬苓當歸(各六分);茵陳;炙甘草羌活(各八分)。煎服。

7. 磨腰丹

治老人虛人腰痛

附子尖 烏頭尖 南星(各二錢五分) 雄黃 硃砂(各一錢) 樟腦 丁香 乾薑 吳萸(各一錢五分) 麝香

上末蜜丸龍眼大,每一丸薑汁化開如粥,厚火煅熱,置掌中磨腰上,候藥盡黏腰上,烘綿衣包縛定,隨覺熱如火,一日換一次。

8. 背痛

經曰:「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垂,府將壞矣。」是知背者太陽膀胱經所主,夾脊四肢直下,其位高,其氣清。凡病犯背者,咸稱重病。若發背,若對口,若肩背大痛,輕者可救,重者難治。除外科所屬,姑置勿論。而背痛之症亦有五焉。按經云:「諸陽受氣於胸中而轉行於背。

若三陽之火盛而潛行於背,則背痛難忍。」始發者,即以當歸拈痛湯蘇子降氣湯加減用之,則升清降濁而火可散,濕亦流矣。如病積日久,氣血日衰,邪著不去,嘗見其危者眾矣。又有寒氣積於胸中而為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仲景用烏頭赤石脂丸以溫散之。所謂溫中散表,皆不遠熱也。

又有痰涎流易在背,或隱隱痠痛,或一點𢫯痛,或上下左右更換而痛。蓋氣滯痰亦滯,氣行痰亦行。故濕痰宜燥,結痰宜潤,皆以順氣為先。氣順痰行,痛自息矣。又有腎氣不循故道逆而上行,藏病必傷於府。背重而痛,如有所負而然。然必用滋腎丸或四物加知柏杜仲牛膝,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水足則又循故道而痛愈矣。又有病後虛損,元氣不充以入之。亦有汗多亡陽。汗過多則心掖損耗,陽氣不足故致痛也。二者皆當溫補,不可用疏刷之藥。愈疏刷則愈痛。此理至微,不可不察。

9. 背痛神驗方

羌活 赤茯苓(各八分) 秦艽 片芩 陳皮 半夏(各七分) 蘿蔔子 防風 烏藥(各五分) 姜二片,溫服。

10. 當歸拈痛合蘇子降氣湯

治肩背痛濕熱甚

人參 白朮 苦參 秦艽(各四分) 知母 黃芩 當歸 羌活 蘿蔔子(各五分) 升麻 葛根(各二分) 茵陳 蒼朮 蘇子(各三分) 姜三片煎服,仍看病症出入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