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3)

1. 育腸湯

治腸胃虛弱,內挾風冷,臍腹撮痛,下痢虛滑,或變膿血,並宜服之。

白話文:

本方乃治腸胃虛弱,內挾風寒,導致臍腹絞痛,腹瀉溏稀,或夾帶膿血之方。

人參(去蘆),白朮高良薑肉桂(去粗皮),赤石脂(煨過),當歸(洗,焙),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麵裹煨香),甘草(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浸,炒)

白話文:

  1. 人參:除去蘆頭部分。

  2. 白朮:清理並使用。

  3. 高良薑:使用。

  4. 肉桂:去掉粗皮。

  5. 赤石脂:煨過。

  6. 當歸:清洗並烘烤。

  7. 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臍。

  8. 肉豆蔻:裹上麵粉並煨香。

  9. 甘草:炙烤。

  10. 厚朴:去除粗皮,浸泡在生薑汁中,然後炒製。

上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粳米二百粒,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粗米、末甘草,各等分,每服五錢,水兩盞,加入糙米二百粒同煎,煎至剩一盞,濾除藥渣,溫熱後服用。

2. 玉粉散

治血痢,解臟腑積熱毒。

海蛤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蜜水調服。

白話文:

海蛤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蜂蜜水調服。

3. 木香散

治隔年痢不止,並血痢。

白話文:

原文:

隔年痢不止,或血痢。

譯文:

隔年仍持續不癒的痢疾,或伴有血便的痢疾。

木香黃連(炒,各五錢),甘草(炙,一兩),粟殼(去蒂膜,薑製,炒,一兩)

白話文:

木香、黃連(炒過的,各五錢),甘草(炙過的,一兩),粟穀殼(去掉粟殼蒂和粟殼衣膜,用生薑汁浸漬、再用火炒過的,一兩)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米飲湯調服。

白話文:

最後,加入一小撮麝香,每次服二錢,用米湯調服。

4. 葛根湯

專治酒痢。

葛根枳殼半夏生地黃杏仁(去皮尖),茯苓(各二錢四分),黃芩(一錢二分),甘草(炙,半錢)

白話文:

葛根、枳殼、半夏、生熟地黃、杏仁(去皮尖)、茯苓(各10公克),黃芩(5公克),甘草(炙,2.5公克)

上分作二帖,水二盞,黑豆百粒,生薑五片,白梅一個,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分成兩帖,用兩杯水,一百粒黑豆,五片生薑,一顆白梅,煎成一碗,去除藥渣,飯前溫熱服用。

5. 神效散

治休息痢,氣痢,膿血不止,疼痛困弱。

白話文:

治休息痢,氣痢,膿血不止,疼痛困弱

原文:

黃連、黃柏、吳茱萸、乾薑、人參、甘草、大棗(去核),各等分。

翻譯:

黃連、黃柏、吳茱萸、乾薑、人參、甘草、大棗(去除棗核),各取等量。

現代白話文:

將黃連、黃柏、吳茱萸、乾薑、人參、甘草、大棗(去除棗核)等中藥材,按照等量的比例混合使用。此方可用於治療休息痢、氣痢、膿血不止、疼痛困弱等症狀。

當歸烏梅肉,黃連(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烏梅肉和黃連(等量)

上為細末,研大蒜作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厚朴煎湯下。一方加阿膠

白話文:

將蒜頭搗成細末,研製成大蒜膏並做成丸藥,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粒,用厚朴煎煮的湯藥送服。另一種藥方中加入阿膠。

6. 木香散

治氣痢泄瀉,心腹㽲痛。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薑桂散:乾薑、桂心、蓽撥、阿膠、芍藥、白朮、甘草、黨參、茯苓、黃耆、當歸、升麻。

現代白話文:

治療因氣滯引起的腹瀉,以及心腹疼痛的薑桂散:

成分:乾薑、桂皮、蓽撥、阿膠、芍藥、白朮、甘草、黨參、茯苓、黃耆、當歸、升麻。

木香沉香,官桂(去粗皮),沒藥胡椒當歸(切焙),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膚),密陀僧甘草(炙,各一分),肉豆蔻(一枚),赤石脂龍骨(各半兩)

白話文:

  • 木香:消胃氣、止痛。

  • 沉香:理氣鎮痛、溫中止瀉。

  • 官桂(去粗皮):溫補腎陽、散寒止痛。

  • 沒藥:散瘀止痛、活血化瘀。

  • 胡椒:溫中散寒、消炎止痛。

  • 當歸(切焙):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乾薑(炮):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 附子(炮裂,去皮膚):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 密陀僧: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 甘草(炙,各一分):補氣益中、和中緩急。

  • 肉豆蔻(一枚):溫中行氣、消積止痛。

  • 赤石脂:溫中止血、澀腸止瀉。

  • 龍骨(各半兩):平肝潛陽、益氣養血。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米飲調下。

白話文:

細末: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每服一錢:每次服用一錢的藥粉。

食前:在進食之前。

用米飲調下:用米湯調和藥粉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