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5)

1. 三稜煎丸

順氣寬中,消積滯,化痰飲。治中脘氣痞,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喘滿短氣,噫氣不通,嘔吐痰逆,飲食不下,大便不調,或泄或秘。

白話文:

順暢氣機,使人感覺舒適,消除積滯,化解痰飲。用於治療中脘氣痞,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氣喘而呼吸短促,嘔心反胃,痰逆,飲食不進,大便不暢時或腹瀉或便祕。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一兩),蘿蔔子(微炒,二兩),神麯(碎,炒,三分),京三稜(生,細銼,另搗羅為末,以酒三升,石器內熟熬成膏),麥糵(炒,二兩),硇砂(一兩,水飛,煎如鹽,研),青皮(去白),乾漆(炒。各二兩)

白話文:

  •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用麩皮炒至微黃,一兩)

  • 蘿蔔子(略微炒過,二兩)

  • 神曲(磨碎,炒過,三錢)

  • 京三稜(取生的,切碎,再研磨成細末,用三升黃酒,在石器容器中熬煮成膏)

  • 炒麵粉(二兩)

  • 硇砂(一兩,用水飛過,烘乾後研磨至細膩)

  • 青皮(剝去了白色的果皮)

  • 乾漆(炒過,各二兩)

上件為末,以三稜膏勻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米飲食後服。(加阿魏五錢重,名阿魏丸,又名起祖三稜丸,薑湯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磨成細末,用三稜膏均勻地將藥粉調和成宛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15丸至20丸,於溫米飯後服用。(若加入5錢重的阿魏,則成為阿魏丸,又名起祖三稜丸,以薑湯送服。)

2. 三和散

治五臟不調,三焦不和,心腹痞悶,脅肋䐜脹,風氣壅滯,肢節煩疼,頭面虛浮,手足微腫,腸胃燥澀,大便秘難。雖年高氣弱,並可服之。又治背痛脅痛,有妨飲食,及腳氣上攻,胸腹滿悶,大便不通。

白話文:

用於治療五臟不調、三焦不和,導致心腹脹悶、肋骨兩側脹大,風氣壅滯、四肢關節疼痛、頭面浮腫、手腳微腫、腸胃燥熱、大便不通。即使年紀大、身體虛弱的人也可以服用。另外也可以治療背痛、肋骨疼痛,影響飲食,以及腳氣病上攻,導致胸腹脹滿、大便不通。

羌活(去蘆,一兩),紫蘇(一兩),宣木瓜(切,焙,一兩),沉香(一兩),白朮(三分),檳榔木香(各三分),芎藭(三兩),甘草(炒,三分),陳皮(去白,三分),大腹皮(炙焦黃,一兩)

白話文:

羌活(去除蘆頭,一兩),紫蘇(一兩),宣木瓜(切片,烘烤過,一兩),沉香(一兩),白朮(三分),檳榔木香(各三分),芎藭(三兩),甘草(炒過,三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三分),大腹皮(烤至焦黃,一兩)。

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四磨湯亦可兼服。(方見秘澀類。)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煎至六分,過濾後溫服,不拘時間。四磨湯也可以兼服。(詳見祕澀類。)

3. 五香連翹湯

治壯盛人胸膈痞塞,氣不升降,百藥不效,服之奏功必矣。(方見瘡腫雜證類。)

白話文:

治療壯盛之人的胸中阻滯,氣息難以升降,眾多藥物皆無效,用此方劑治療便會奏效。具體配伍請參閱瘡腫雜證類章節。

4. 神仙九氣湯

治九氣:膈氣、風氣、寒氣、熱氣、憂氣、喜氣、驚氣、怒氣、山嵐瘴氣。積聚堅牢如杯,心腹刺痛,不能飲食,時去時來,發則欲死。

白話文:

治療九種氣的病:膈氣,風氣,寒氣,熱氣,憂氣,喜氣,驚氣,怒氣,山嵐瘴氣。這些氣積聚在體內,堅固得像杯子一樣,心腹刺痛,不能飲食,時有時無,發作時就會想死。

薑黃甘草香附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入鹽少許,百沸湯點,空心服,立效。

白話文:

將川薑黃、甘草、香附子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取一大錢重的藥粉,加入少許鹽,用滾沸的熱水送服,空腹服用,立竿見效。

5. 賺氣散

治心胸痞悶,腹脅虛脹,飲食減少,氣不宣通。及傷寒兩脅刺痛攻心。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治胸痞悶,腹脅虛脹,飲食減少,氣不宣通。及傷寒兩脅刺痛攻心。

現代白話文:

治療胸部痞悶、悶脹,腹部及兩側脹氣,食慾不振,氣體不通暢。以及傷寒引起兩側刺痛,疼痛直達心臟。

三稜蓬莪朮(煨熟。各五兩),白朮(三兩),木香(半兩),枳殼(去白,麩炒,一兩)

白話文:

荊三稜、蓬莪朮(先煨熟,各五兩),白朮(三兩),木香(半兩),枳殼(去白色外皮,用麩皮炒過,一兩)

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食前溫服。用沙糖少許壓下。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兩錢,倒一茶杯水,加上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六分之一,在飯前溫熱服用。服用後可吃少許砂糖來降低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