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5)

1. 橘皮煮散

治脾胃虛弱,心腹滿,飲食進退,大腑不調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治脾胃虛弱,心腹滿,飲食進退,大腑不調。

現代白話文翻譯:

治療脾胃虛弱,心腹脹滿,飲食不進或吐出,消化系統失調。

橘皮白朮(各二兩)、訶子乾薑枳殼、桂、木香人參甘草(各一兩)、草豆蔻(七個)、檳榔(五個)、半夏(三分)、厚朴(一兩半)

白話文:

中藥材

  • 黃橘皮(約 90 公克)
  • 白朮(約 90 公克)
  • 訶子(約 45 公克)
  • 乾薑(約 45 公克)
  • 枳殼(約 45 公克)
  • 桂(約 45 公克)
  • 木香(約 45 公克)
  • 人參(約 45 公克)
  • 甘草(約 45 公克)
  • 草豆蔻(約 15 公克)
  • 檳榔(約 15 公克)
  • 半夏(約 10 公克)
  • 厚朴(約 70 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茶杯水煎煮,煎到剩七分之一的量,濾去渣滓,趁空腹時溫熱服用。

2. 補脾散

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心胸滿悶,多倦乏力,肌膚羸瘦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溫脾補虛湯

白話文:

溫補脾胃湯

功效:

治療脾胃虛寒,不思飲食,心胸滿悶,疲倦乏力,肌肉瘦弱。

肉豆蔻、肉桂白朮訶子人參附子、白茯苓厚朴(各一兩)、乾薑丁香沉香甘草、藿香葉(各半兩)

白話文:

肉豆蔻、肉桂、白朮、訶子、人參、附子、白茯苓、厚朴(各六公克)、乾薑、丁香、沉香、甘草、藿香葉(各三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五片、棗二個,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每服三錢,水一碗,放入生薑五片、紅棗兩個,一同煎熬至七分水,去掉渣滓,於飯前熱服。

3. 歸真散

治脾元氣滯攻疰,腹脅時復刺痛,下注偏墜,發作不定,腎氣奔豚,膀胱疝氣,服眾藥不效者

白話文:

治療脾臟元氣滯鬱,導致疾病侵襲,腹部兩側時而刺痛,臟腑下墜,發作時間不定,腎氣虛弱暴衝,膀胱疝氣,服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

木香附子青皮、草豆蔻、牡蠣甘草烏藥沉香白朮藿香厚朴、桂(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附子、青皮、草豆蔻、牡蠣、甘草、烏藥、沉香、白朮、藿香、厚朴、桂皮(各6克)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用量:每次取粗末兩錢,加水一碗,配上生薑三片、紅棗一顆,一起煎煮至水份剩七分之一,去掉渣滓,趁空腹時服用。

4. 安胃丸

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嘔逆噁心,腹脅膨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脾胃虛弱,食少嘔惡,腹脅脹滿。

現代白話文:

脾胃虛弱,進食減少,噁心嘔吐,腹部和脅部脹滿。

人參 白朮 茯苓 木香(各一分) 檳榔(一個) 枇杷葉 藿香 半夏曲 黃橘皮(各一兩) 甘草 丁香(各分) 肉豆蔻(二個)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木香(各1份)

檳榔(1個)

枇杷葉、藿香、半夏曲、黃橘皮(各1兩)

甘草、丁香(各1份)

肉豆蔻(2個)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空心生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麵糊揉得細膩,水煮成麵條,再將丸子搓得如梧桐子那麼大,挖空,放入生薑湯中,共二十粒。

5. 神麯丸

治脾腎虛冷,腹脅氣脹,不思飲食,四肢無力,睡常不足

白話文:

古文: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合歡皮五味子桂枝等分 生地黃當歸白芍地骨皮炮姜山萸肉牛膝等分

現代白話文: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合歡皮、五味子、桂枝等藥材等分。 生地黃、當歸、白芍、地骨皮、炮姜、山萸肉、牛膝等藥材等分。

神麯、陳皮厚朴、訶黎勒(各二兩)、胡椒、桂、乾薑白朮附子白豆蔻(各一兩)、甘草(半兩)、當歸(一分)

白話文:

神麯、陳皮、厚朴、訶黎勒(各 90 公克)、胡椒、桂、乾薑、白朮、附子、白豆蔻(各 45 公克)、甘草(22.5 公克)、當歸(4.5 公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子大。不以時粥飲下三十丸。忌生冷、油膩、面物等。

白話文:

研磨細末,熬製成膏狀,再擂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三十丸,不限時段,以稀飯送服。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麵食等食物。

6. 小健脾散

調適陰陽建中補氣,避風寒濕冷四時非節之氣

白話文:

調和陰陽,建立中氣,補益元氣,避開風寒濕冷、非正常季節的氣候。

厚朴 生薑 大棗(各一斤) 半夏(四兩)

白話文:

厚朴、生薑、大棗各一斤,半夏四兩。

以上四味同搗爛,慢火焙乾,入後藥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共同搗碎,用小火焙乾,加入下列處方中的藥材。

甘草(四兩) 人參(一兩) 陳皮(二兩) 良薑 白豆蔻 白朮 神麯(炒) 藿香葉(各一兩)

白話文:

甘草(四兩):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作用。

人參(一兩):味甘、微苦,性溫,有補氣固脫、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的作用。

陳皮(二兩):味辛、苦,性溫,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幫助消化的作用。

良薑(一兩):味辛、性溫,有溫中散寒、止嘔、健胃的作用。

白豆蔻(一兩):味辛、性溫,有溫中止瀉、健胃消食、化痰的作用。

白朮(一兩):味苦、辛,性溫,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的作用。

神麯(炒)(一兩):味甘、性溫,有健脾益氣、理氣和胃的作用。

藿香葉(一兩):味辛、性溫,有解暑化濕、理氣寬中、消暑止瀉的作用。

上同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簡陋,每服三錢,一大碗水,放入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水量剩餘,過濾渣滓,於飯前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