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四(徵集)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徵集) (13)

1. 蜀椒

蜀椒,味辛,氣溫、大熱,浮也,陽中之陽,有毒。入心、脾、腎之經。卻心腹疼痛及寒溫痹疼,殺鬼疰蠱毒並蟲魚毒蛇,除皮膚骨節死肌,療傷寒溫瘧,退兩目翳膜,驅六腑沉寒,通氣脈,開鬼門,乃調關節,堅齒髮,暖腰膝,尤縮小便,理風邪,禁咳逆之邪,治噫氣,養中和之氣,消水腫、黃疸,止腸癖、痢紅。多食乏氣失明,久服黑髮耐老。

白話文:

花椒,味道辛辣,性質溫熱,有毒。歸經於心、脾、腎。可緩解心腹疼痛及寒濕性關節疼痛,殺死鬼怪、蠱毒和蟲魚蛇毒,去除皮膚、骨節和肌肉壞死,治療傷寒、溫病、瘧疾,消除眼翳,驅散內臟寒氣,疏通經脈,恢復神智,調和關節,堅固牙齒和頭髮,溫暖腰膝,尤其利尿,祛除風邪,止住咳嗽逆氣,治療噫氣,調和中氣,消除水腫、黃疸,止住腸癖、痢疾。過量食用會導致氣虛失明,長期服用能令頭髮烏黑,延緩衰老。

功用實多,不只書上所載。然而少用則益,多用則轉損。入於補陰之藥,可以久服;入於補陽之劑,未可常施也。

白話文:

功用其實很多,不只醫書上所記載的。但少用纔有利,多用反而會造成損害。如果加入滋陰藥物,可以長期服用;但如果你加入補陽藥物,就不可以經常使用。

按:蜀椒功用實勝於近處所產,以蜀椒味輕,轉有益也。土產之椒,其辛香倍於蜀產,雖功用少薄,未嘗不可用也。大約蜀椒用一兩者,土產必須一兩二錢,何必專覓蜀椒哉。

白話文:

注意:四川花椒的效用實際上優於附近產生的花椒,因為四川花椒味道較淡,所以轉化後有益處。本地產的花椒,其辛辣香味比四川產的花椒高出一倍,雖然效用較差,但並非不可使用。一般來說,使用一兩四川花椒,就必須使用一兩二錢本地花椒,何必專門尋找四川花椒呢?

或問蜀椒可以烏須,而烏須之方似可用之也?夫蜀椒未能烏須也,取其引烏須之藥,入任、督之路耳,大約烏須藥多寒,而蜀椒性熱,相侔同用,尤能制陰寒之氣,所以易於奏功,而變黑甚速也。但熱藥宜少用,不可多用耳。

白話文:

有人提出,花椒可以烏須髮,那麼烏須髮的方子中似乎可以使用花椒?其實花椒本身並不能烏須,而是用來引導烏須的藥物進入任脈和督脈的經絡中。一般來說,烏須髮的藥物大多偏寒性,而花椒性熱,兩者搭配使用,可以中和陰寒之氣,因此藥效容易見效且烏髮變黑的速度也較快。不過要注意,熱性藥物不宜多用。

2. 吳茱萸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大熱,可升可降,陽中陰也,有小毒。入肝、脾、腎之經。主咽塞氣不通,散氣膈冷氣窒塞,驅脾胃停寒,臍腹成陣絞痛,逐膀胱受濕,陰囊作疝剜痛,開腠理,解風邪,止嘔逆,除霍亂。因順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陰頭疼,引經必用。

白話文:

吳茱萸味道辛辣、苦,性味溫熱,具有強烈的散寒能力,既能升發陽氣,也能降泄寒氣,是陽中帶陰的藥物,略有毒性。它作用於肝、脾、腎經。

它的主要功效有:

  • 通暢咽喉氣道,緩解氣鬱不暢,散寒化濕,消除胸腹脹氣。
  • 驅散脾胃中的寒氣,緩解腹痛絞痛。
  • 排除膀胱濕氣,緩解陰囊疝氣疼痛。
  • 開通毛孔,散發風寒,止嘔吐,治霍亂。
  • 抑制肝木過旺,對於酸水反胃有奇效。
  • 頭痛時使用,能調和經絡,緩解疼痛。

氣猛,不宜多食,令人目瞪口開。久服亦損元氣,腸虛泄者尤忌。可逆用之以祛寒,復可順用之以解熱。大約祛寒可以多用,而解熱難以多投也。

白話文:

如果元氣旺盛,不宜過量食用,會讓人感到眼睛發直,嘴巴發乾。長期服用也會損傷元氣,腸胃虛弱腹瀉的人更應避免。可以用它來驅寒,也可以用它來清熱。總的來說,驅寒時可以多用,但清熱時不能過量服用。

按:吳萸入四神丸中,以治腎泄,非用之以祛寒耶。然而,四神丸中用吳茱萸者,非盡去寒也,亦借其性燥以去濕耳。夫腎惡燥,而瀉久則腎正苦濕也。吳茱萸正喜其燥,以投腎之歡,入諸腎臟之逐其水而外走於膀胱,不走於大腸也。

白話文:

註解:吳茱萸用於四神丸中,目的是治療腎虛尿頻,並不是用來祛除寒氣。然而,四神丸中使用吳茱萸,不僅僅是為了祛除寒氣,也是借用其燥熱的性質來祛除濕氣。腎臟厭惡燥熱,但如果瀉得太久,腎臟的功能就會受到濕氣的困擾。吳茱萸正好喜歡燥熱,可以迎合腎臟的喜好,進入腎臟中驅除水分,並將水分排出膀胱,而不是排出大腸。

或疑吳茱萸性熱祛寒,恐不可用之以解熱。不知從治之道,宜順而不宜逆。逆其性,致有相格之憂;順其性,始有相投之慶也。

白話文:

有人懷疑吳茱萸藥性燥熱,可以祛寒,擔心不能用來散熱。不知道醫治的原則,應該是順應,而不應該逆其道而行。逆其藥性,會有相互抵觸的危險;順應其藥性,纔能有相互配合的好處。

3. 鉤藤

鉤藤,味甘、苦,氣微寒,無毒。入肝經。治寒熱驚癇,手足瘛瘲,胎風客忤,口眼抽搐。

此物去風甚速,有風症者,必宜用之。然尤能盜氣,虛者勿投。或問鉤藤為手少陰、足厥陰要藥。少陰主火,厥陰主風,風火相搏,故寒熱驚癇之症生。但風火之生,多因於腎水之不足,以致木燥火炎,於補陰藥中少用鉤藤,則風火易散。倘全不補陰,純用鉤藤以祛風散火,則風不能息,而火且愈熾矣。

白話文:

這個藥物去除風邪非常迅速,有風症的人一定要使用。但它也能盜取人的元氣,虛弱的人不可服用。有人問,鉤藤是手少陰和足厥陰經絡的重要藥物。少陰主火,厥陰主風,風火交搏,所以產生了寒熱驚癇的症狀。但風火的產生,大多是腎水不足導致的,以至於木氣乾燥火氣旺盛。如果你在補陰藥中加入少量的鉤藤,風火就容易消散。如果你完全不補陰,只用鉤藤來祛風散火,那麼風無法平息,而且火勢會愈加猛烈。

4. 大腹皮

大腹皮,味辛、苦,氣微溫,降也,無毒。入肺、脾、胃三經。主冷熱諸氣,通大、小二腸,止霍亂痰隔醋心,攻心腹大腸壅毒,消浮腫。亦佐使之藥。若望其一味以攻邪,則單寒力薄,必至覆亡矣。

白話文:

大腹皮,味道辛辣、苦澀,性質微溫,具有瀉下的作用,無毒。歸入肺、脾、胃三條經絡。

其主要功效是治療各種冷熱氣滯,打通大腸和小腸,止住霍亂、咳嗽痰多和胸悶,驅除心腹部和大腸中的毒氣,消除浮腫。也可用作輔助藥物。

如果只依靠大腹皮一種藥物來攻邪,那麼它的寒性太重,藥力薄弱,勢必導致身體虛弱。

或問大腹皮,即檳榔之外皮也,繆仲醇謂氣味所主與檳榔同。而實不同也,大腹皮之功,尤專消腫,然亦必與白朮、薏苡、茯苓車前桑白皮人參同用,始有功耳。

白話文:

有人問大腹皮,就是檳榔的外皮,繆仲醇說它的氣味和檳榔相同。但實際上它們並不相同,大腹皮的作用特別在於消腫,但是也必須和白朮、薏苡、茯苓、車前、桑白皮、人參一起使用,才能發揮作用。

5. 檳榔

檳榔,味辛、苦,氣溫,降,陰中陽也,無毒。入脾、胃、大腸、肺四經。消水穀,除痰癖,止心痛,殺三蟲,治後重如神,墜諸氣極下,專破滯氣下行。若服之過多,反瀉胸中至高之氣。善消瘴氣,兩粵人至今噬之如始。古人疑其耗損真氣,勸人調胃,而戒食檳榔。此亦有見之言,然而非通論也。

白話文:

檳榔,味道辛辣和苦澀,性質溫熱,能降氣,是陰中帶陽之物,無毒。可以歸入脾經、胃經、大腸經、肺經四條經絡。具有消除水腫、清除痰濁、止心痛、殺蟲的功效,尤其擅長治療痔瘡,有立竿見影之效。還能迅速將氣往下導,專門破除滯氣並將其排出。但如果服用過多,反而會導致胸中氣體過於上行。檳榔能有效消除瘴氣,因此兩廣地區的人們至今仍如當初般食用它。古人曾懷疑檳榔會耗損真氣,勸告人們調養胃氣,戒除食用檳榔。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嶺南煙瘴之地,其蛇蟲毒氣,借炎蒸勢氛,吞吐于山巔水溪,而山嵐水瘴之氣,合而侵人,有立時而飽悶暈眩者。非檳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檳榔感天地至正之氣,即生於兩粵之間,原所以救兩粵之人也。況此物降而不升,雖能散氣,亦不甚升,但散邪而不散正,此兩粵之人所以長服而無傷。

白話文:

嶺南地區氣候炎熱潮濕,蛇蟲和有毒氣體利用高溫潮濕的環境,在山丘和溪流間蔓延。山間水氣和霧氣交織,侵入人體,有些人會立刻產生飽脹、暈眩等症狀。如果不嚼檳榔,又如何能迅速解除這些症狀呢?天地創造萬物,每出現一種毒物,必定會產生另一種事物來救治。檳榔吸收了天地間純淨之氣,因此生長在廣東、廣西一帶,就是為了救助那裡的人們。況且這種植物向下生長而不向上生長,雖然能散發氣體,但不會升得太高。它只祛除邪氣,不祛除正氣,這就是嶺南人長期服用檳榔而不會受傷害的原因。

至身離粵地,即不宜長服,無邪可散,自必損傷正氣矣。

或問檳榔乃消瘴之物,似宜止治瘴氣,何以治痢必須?曰:檳榔雖可治痢,亦只宜於初起,而不宜於久痢也。痢無止法,用檳榔,所以下其積穢也,故初起之痢斷須用之。痢久則腸中無積穢之存,若仍如初痢之治法,則虛者益虛,而痢者益痢矣,是久痢斷不可用檳榔也。然吾以為初痢亦不可純用檳榔,用當歸白芍為君,而佐之檳榔,則痢疾易痊,而正氣又復不損,實可為治痢之權衡也。

白話文:

有人問,檳榔可以消瘴氣,好像只能治療瘴氣,為什麼治療痢疾時也必須使用呢?

回答:檳榔雖然可以治療痢疾,但也只能在痢疾初期使用,不適合治療久痢。痢疾治療方法很多,使用檳榔的目的是幫助排出腸道積穢,所以痢疾初期一定要用檳榔。

如果是久痢,腸道中已經沒有積穢,如果仍然按痢疾初期的方法治療,虛弱的人會變得更虛弱,痢疾也會加重,所以久痢時絕對不能使用檳榔。

不過,我認為痢疾初期也不能單純使用檳榔,應該以當歸、白芍為主藥,再輔以檳榔,這樣痢疾就能容易治癒,而且正氣也不會受損,這是治療痢疾的一個權衡之術。

或疑檳榔去積滯,即宜獨用之,何以反佐之以當歸?當歸雖補猶滑,以助其攻也。何以更用白芍之酸收,偏能奏功哉。不知檳榔必得補以行其攻也。夫積滯之不行也。由於氣血之乾涸。倘徒用檳榔以攻其積滯,則氣血愈傷,而瘀穢愈阻而不通,故必須當歸以生氣血,則大腸自潤,有可通之機。然而,肝木克脾,木旺則火旺,火旺必爍干氣血。

白話文:

有人認為檳榔可以去除積滯,應該單獨使用,為什麼反而搭配當歸?儘管當歸具有滋補作用,但也能滑利腸道,幫助檳榔攻下積滯。為什麼還要使用酸收的白芍,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呢?其實檳榔必須搭配滋補藥才能發揮攻下的作用。積滯難以消化的原因是氣血乾涸。如果只用檳榔攻下積滯,只會讓氣血更加受損,導致瘀穢堵塞無法排出。因此,必須使用當歸生氣血,讓大腸濕潤,纔有通暢的可能性。然而,肝木克脾,肝氣旺盛會導致心火旺盛,心火旺盛會消耗氣血。

當歸所生,不足以濟其所克,故必須益之芍藥以平肝,則肝不克脾,而芍藥酸中又能生血,以助當歸之潤,故同群共濟,以成檳榔之功,然則收之,正所以能其攻也。

白話文:

當歸本身的滋補作用不足以抵禦它對其他臟腑的制約作用,所以必須加入芍藥來平肝,這樣一來,肝就不會制約脾胃。而芍藥酸性,又能生血,有助於當歸的潤澤作用。所以當歸和芍藥一起使用,可以相輔相成,起到檳榔的功效。這樣一來,收斂的作用反而能促進當歸的攻補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