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蒼耳散

鼻淵蒼耳散能疏,白芷辛夷與薄荷。為末蔥茶湯送下,升清達竅病能休。

蒼耳散,白芷(一兩),薄荷,辛夷(各五錢),蒼耳子(炒二錢五分),為末,食前蔥茶湯調下二錢。治鼻淵證濁涕不止,時時下流。乃熱灼於腦,而液下滲為涕也。經有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以膽火最易上升,而其經又絡於腦也。然病雖悉由熱致,但清者即化而為濁,病在上焦,不得不用辛香上達之品,以解散之。

若徒以苦寒清降之品服之,不特濁不能化,即上熱亦不能遽除。故以白芷辛溫香燥、入陽明而疏邪勝濕者為君;陽明之脈,絡於腦而挾於鼻,白芷又治頭面之疾也。薄荷散風熱於上焦,辛夷宣濁邪於清竅。蒼耳之疏風散熱,能上通腦頂,外達皮膚,所以成其升散之力。引以蔥、茶調服,蔥可升清陽而上達,茶乃引熱勢以下行,其濁自降耳。

然此方總嫌其辛散之藥多,苦降之藥少,不如用藿香葉淨末,豬膽汁泛丸服之愈為妙也。

2. 攻裡之劑

里者,表之對也。攻者,攻下之使邪從里解也。夫人之病也,不在於表,即在於里。表有經絡、營衛之不同,里有臟腑、胸腹之或異。凡六淫之邪,初客於表者,既有解表方法,列之於前矣。倘表病不除,而傳於裡者,則尤當審其寒熱、虛實而施治之。寒者當溫,熱者當清,虛者當扶正以化邪,實者可宣導而攻下。

里之寒熱、虛實既明,還須察其兼證,或挾痰、挾食、挾血之類,皆得謂之裡證。不必拘拘乎表病傳裡,方為里也。此門皆以里之屬實而可攻下者錄之,其他里之屬虛寒、屬雜病者,散見各門。

3. 大承氣湯(仲景)

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大承氣湯樸實黃,芒硝化入用須詳。去硝乃是小承氣,調胃硝黃甘草嘗。

承氣湯大黃(四兩酒洗),芒硝(三合),厚朴(半斤),枳實(五枚),先煎樸、實,將熟,內大黃,煮二三沸,傾碗內,和芒硝服。得利則止。治陽明病熱邪入里,轉成胃實,不大便,發熱,譫語,自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全見里證,以及雜病三焦大熱,脈來沉實有力者。夫六淫之入里也,無形之邪,必依有形之物,以為固結。

故胃者土也,萬物所歸,是以熱邪一入於胃,無所復傳,即挾胃中之滓穢,互相團結,而成可下之證。然此方須上、中、下三焦痞滿燥實全見者,方可用之。以大黃之走下焦血分,盪滌邪熱者為君;又恐其直下之性,除其下而遺其上,故必以酒洗之。但大黃雖能攻積推陳,不能軟堅潤燥,所有胃中堅結之燥屎,仍不能除,故必以芒硝鹹寒潤下之品,軟堅潤燥,乃克有成。枳實、厚朴苦降,破上、中二焦之氣,以承順之,為硝、黃之先導,而後痞滿燥結全消耳。

此之謂大承氣湯也。

小承氣湯,大黃(四兩),厚朴(二兩薑汁炒),枳實(二枚麩炒),治陽明病譫語潮熱,不大便,胃有實熱,痞滿而喘,邪盛於上、中二焦,無燥屎堅結者。故但以大黃蕩胃實,枳、樸泄痞滿,則上、中之邪,自可蠲除,無須芒硝之鹹寒,復傷其下焦之陰血耳。

調胃承氣湯,大黃(酒浸),芒硝(各一兩),炙甘草(五錢),治陽明病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秘,滿腹拒按,中、下焦燥實之證。故但以大黃除熱蕩實,芒硝潤下軟堅。加炙甘草者,緩其急而和其中;不用枳、樸者,恐傷上焦氣分。大黃用酒浸者,欲減其苦寒速下之性,而微下之,令胃和則愈耳。

4. 大陷胸湯(仲景)

大陷胸湯黃與硝,因加甘遂力為超。水邪熱陷相團結,病發於陽誤下高。

陷胸湯大黃(二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為末),先煮大黃,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內甘遂末。溫服。治太陽病表邪不解,而反下之,熱陷於裡。其人表有水飲停胸,以致水熱互結心下,滿而硬痛,手不可近,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成結胸胃實之證。以甘遂之行水,直達所結之處,而破其澼囊;大黃盪滌邪熱,芒硝咸潤軟堅。

三者皆峻下之品,非表邪盡除,內有水熱互結者,不可用之。

5. 小陷胸湯(仲景)

小陷胸湯治結胸,熱痰互結在膻中。黃連半夏瓜蔞子,先哲名方妙義通。

陷胸湯,黃連(一兩),半夏(半升),瓜蔞(一枚),治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痰熱互結之證。前方因水熱互結,而成胃實不大便,硬滿而痛不可近者。故非大下不除,此則因痰熱互結,未成胃實。觀其脈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溫、散結豁痰,瓜蔞之甘寒潤燥滌垢,黃連之苦寒降火泄熱。此方以之治傷寒亦可,以之治雜病亦可。

即表未解而里有痰熱者,皆可兼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