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正氣散

治傷寒陰證,憎寒惡風,正氣遂冷,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吐、痢,嘔逆酸水,咳逆,怠惰嗜臥,不思飲食。

白話文:

治療傷寒的陰症:病人畏寒怕風,體內的正氣因此受寒,胸部和膈肌堵塞,兩肋脹滿,心口下面堅硬疼痛,出現嘔吐、腹瀉,吐出酸水,打嗝反酸,懶惰嗜睡,不想進食。

甘草(炒,七錢),陳皮藿香(去梗),白朮(各一兩),厚朴半夏(同厚朴各三兩,為末,生薑四兩,研爛,同為餅子,微炒)

白話文:

甘草(炒過的,七錢),陳皮,藿香(去梗),白朮(各一兩),厚朴,半夏(和厚朴各三兩,磨成粉末),生薑四兩(研磨成漿),混合所有材料作成餅子,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前稍熱服。又治久患瘧疾,膈氣心痛,日進三服。常服順氣寬中,闢除瘟疫(一方無白朮)。

白話文:

這是細小的藥粉。每次取二錢藥粉,配上三片生薑、一顆棗子和一杯水,煮到七分熟,飯前溫熱飲用。也可以用來治療長期患有瘧疾、膈氣心痛,每天服用三劑。經常服用可以理氣寬中,驅除瘟疫(一方沒有白朮)。

2. 十華散

治丈夫五勞七傷,渾身疼痛,四技拘急,腰膝無力,脾元氣虛,不思飲食,霍亂吐瀉,四肢冷麻。兼解二毒傷寒,療腳氣流注腫痛,行步不得,及虛勞等患,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男性因過度勞累而導致全身疼痛、四肢僵硬、腰膝無力、脾氣虛弱、沒有食慾、嘔吐腹瀉、四肢冰冷麻木。同時也能夠解除麻疹和傷寒的毒性,治療腳氣病引起的腫痛,導致無法行走,以及虛弱等疾病,都能夠治癒。

五加皮陳皮(去白),乾薑(炮),甘草(各六兩),桔梗羌活黃耆肉桂(去粗皮),蒼朮(去皮,炒,各八兩八錢),附子(六兩),大川烏(三兩)

白話文:

五加皮、陳皮(去除內側白色部分)、乾薑(炮製過的)、甘草(各 6 兩) 桔梗、羌活、黃耆、肉桂(去除粗糙外皮)、蒼朮(去除外皮,炒製過,各 8 兩 8 錢) 附子(6 兩)、大川烏(3 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煎至六分,不拘時候,熱鹽酒調服亦得。

3. 銼散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感冷冒寒氣弱體虛,多倦少力。常服壯筋骨,肢體輕健,進食。

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荊芥穗,前胡生薑汁製,炒),柴胡桔梗麻黃(去根、節),蒼朮(炒),乾葛,陳皮(各十斤),茴香(炒),秦艽川芎白芍藥,藁本黃耆半夏(為粗末,薑汁炙),羌活(各二斤半),甘草(炒),肉桂(去粗皮),白芷厚朴(去粗皮,薑汁炒,各五斤)

白話文:

材料:

  • 天仙藤 10 斤
  • 青蒿子(炒)10 斤
  • 桑白皮(炒)10 斤
  • 香附子(炒)10 斤
  • 荊芥穗 10 斤
  • 前胡(用生薑汁製,炒)10 斤
  • 柴胡桔梗 10 斤
  • 麻黃(去根、節)10 斤
  • 蒼朮(炒)10 斤
  • 乾葛 10 斤
  • 陳皮 10 斤
  • 茴香(炒)2.5 斤
  • 秦艽 2.5 斤
  • 川芎 2.5 斤
  • 白芍藥 2.5 斤
  • 藁本 2.5 斤
  • 黃耆 2.5 斤
  • 半夏(磨成粗末,用薑汁烘烤)2.5 斤
  • 羌活 2.5 斤
  • 甘草(炒)2.5 斤
  • 肉桂(去粗皮)5 斤
  • 白芷 5 斤
  • 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炒)5 斤

上二十四味,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入生薑、烏梅、棗子,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並兩滓作一服煎。

白話文:

以上二十四種藥材為比較粗糙的藥材,每次服用三大錢,加入一盞半水、生薑、烏梅和棗子,煎煮到剩七分,去掉渣滓,溫熱服用。同時將兩次渣滓收集作為一劑煎服。

4. 桂苓丸

大解暑毒。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茯苓(去粗皮,各等分)

白話文:

肉桂(去掉粗皮,不接觸明火)和茯苓(去掉粗皮),兩者等分混合。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用新汲水或熱水嚼下,化下亦得。

5. 消暑丸

治傷暑,發熱頭疼。

半夏(醋五升煮乾),甘草(生),茯苓(去皮,各半斤)

白話文:

半夏(用五升醋煮乾)、甘草(生用)、茯苓(去皮,各半斤)

上細末,生薑汁作薄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水下。《易簡方》云:此藥合時,須用好醋煎煮半夏,薑汁作糊,毋見生水,臻志修合,用之神效。中暑為患,藥下即蘇;傷暑發熱頭疼,用之尤驗。夏月常服,止渴利便,雖多飲水,亦不為害,應是暑藥皆不及此。若痰飲停積,並用薑湯嚥下。入夏之後,不可缺此。

白話文:

半夏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調製成糊狀,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50 粒,用清水送服。《易簡方》中記載:此藥合製時,需用上好的醋煎煮半夏,再用薑汁調糊,切勿加入生水,悉心製作,才能達到奇效。中暑時服用,藥到病除;因暑熱而發燒頭痛,服用此藥也特別見效。夏季常服,可解渴利便,即使多喝水也不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其他暑藥都比不上它。如果痰飲停滯,則需要用薑湯送服。入夏後,不可缺少此藥。

6. 辰砂五苓散

治傷寒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心胸鬱悶,唇口乾焦,神思昏沉,狂言譫語,如見神鬼,及治瘴瘧煩悶未省者。

辰砂(研),白朮(去蘆),木豬苓(去黑皮),澤瀉(洗,銼),赤茯苓(去皮,各十二兩),肉桂(去粗皮,八兩)

白話文:

辰砂(研磨成粉),白朮(去除蘆葦纖維),木豬苓(去除黑皮),澤瀉(洗淨,切碎),赤茯苓(去皮,各十二兩),肉桂(去除粗糙的皮,八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不拘時。如中暑發渴,小便赤澀,用新汲水調下。小兒五心煩熱,焦躁多哭,咬牙上攛,欲為驚狀,每服半錢,溫熟水調下。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質地細緻。每次服用兩錢,用沸水沖泡,不限服用時間。如果中暑感到口渴,小便發紅發澀,可以用新汲取的井水調服。小兒手心、腳心煩熱,容易煩躁和哭鬧,咬牙切齒、表現類似驚嚇的樣子,每次服用半錢,用溫熱的水調服。

7. 柴胡升麻湯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咽乾,心胸煩滿,寒熱往來,痰盛咳嗽,涕唾稠黏。

柴胡(去蘆),前胡(去蘆),乾葛,石膏(煅),赤芍藥(各十兩),升麻(五兩),荊芥(去梗,七兩半),黃芩(去粗皮),桑白皮(各六兩半)

白話文:

柴胡(去掉蘆頭),前胡(去掉蘆頭),乾葛根,石膏(煅燒過),赤芍藥(各 10 兩),升麻(5 兩),荊芥(去掉梗,7.5 兩),黃芩(去掉粗皮),桑白皮(各 6.5 兩)

上㕮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豉十餘粒,同煎一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小兒更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服上焦口。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豉豆十餘粒,一起煎煮成一盞,去掉渣滓,稍稍加熱後服用,時間不限。小兒可以根據年齡大小酌量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