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藥治通義》~ 卷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5)

1. 引經報使之謬

趙敬齋曰。藥之功效。有治病之多者。有治病之少者。湯液集要。分其藥為太陰經藥。某藥為少陰經藥。層見而疊出。其如黃蘗人參。皆言五藏。川牛膝鼠黏子。皆助十二經。如此治病之多者。不可數計。若拘繫經脈。分定陰陽。則治一而不能治二。治此而不能治彼。刻舟膠柱。性無變通。又豈能治人之病哉。(儒醫精要。)

徐洄溪曰。蓋人之氣血。無所不通。而藥性之寒熱溫涼。有毒無毒。其性亦一定不移。入於人身。其功能亦無所不到。豈有其藥止入某經之理。即如參耆之類。無所不補。砒鴆之類。無所不毒。並不耑於一處也。所以古人有現成通治之方。如紫金錠至寶丹之類。所治之病甚多。

皆有奇效。蓋通氣者。無氣不通。解毒者。無毒不解。消痰者。無痰不消。其中不過略有專宜耳。至張潔古輩。則每藥註定云獨入某經。皆屬附會之談。不足徵也。(源流論)

按古之治病。或本之經絡。然經絡者。五臟六腑之氣。所以周流於外。故治病之在某經某絡者。必治各藏各府而自已。況於病不必專屬一經一絡乎。此所以藥之不可分經絡。而古本草之不敢言及也。蓋引經報使之說出。而本草之學。自此大變。如李瀕湖。其釋性用。頗為精審。

而習聞所囿。不能脫其窠臼。學者不無遺憾焉。敬齋之辨。稍屬曖昧。而洄溪則斷然以為附會之談。何其識見之卓也。

2. 藥宜精擇

陶隱居曰。眾醫都不識藥。惟聽市人。市人又不辨究。皆委採送之家。採送之家。傳習造作。真偽好惡。並皆莫測。所以鍾乳醋煮令白。細辛水漬使直。黃耆蜜蒸為甜。當歸酒灑取潤。螵蛸膠著桑枝蜈蚣朱足令赤。諸如此等。皆非事實。俗用既久。轉以成法。非復可改。未如之何。(本草黑字。)

羅謙甫曰。至元庚辰六月中。許伯威五旬有四。中氣本弱。病傷寒八九日。醫者見其熱甚。以涼劑下之。又食梨三四枚傷脾胃。四肢冷時昏憒。請予治之。診其脈動而中止。有時自還。乃結脈也。亦心動悸。吃噫不絕。色青黃。精神減少。目不欲開。踡臥惡人語。予以炙甘草湯治之。

成無己曰。補可去弱。人參大棗。甘補不足之氣。桂枝生薑。辛益正氣。五藏痿弱。營衛涸流。濕以潤之。(按湯液本草。作濕劑所以潤之。)麻仁阿膠麥門冬地黃之甘。潤經益血。復脈通心。加桂枝人參。急扶正氣。減生地黃。恐損陽氣。銼一兩(按湯液本草。一兩劑。)服之不效。

予再思脈病對。莫非藥陳腐而不效乎。再於市鋪。選嘗氣味厚者。再煎服之。其病減半。再服而愈。凡藥昆蟲草木。生之有地。根葉花實。採之有時。失其地性味少異。失其時氣味不全。又況新陳不同。精粗不等。倘不擇用。用之不效。醫之過也。內經云。司歲備物。氣味之專精也。

修合之際。宜加意焉。(衛生寶鑑○按此按或引為東垣。然至元庾辰。在東垣去世之後。仍知其誤。)

按經有陰乾暴乾。採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而隱居所演。其說甚詳。所拈此語。當今醫人。亦皆蹈其弊。豈何可不加思乎。謙甫治驗。實後學之龜鑑。故同學王海藏。既舉之湯液本草。其確可知矣。如六陳之說。及云大黃木賊荊芥芫花之類。亦宜陳久者。姑闕其疑已。

孫真人曰。古之醫者。自解探取。陰乾曝乾。皆悉如法。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醫者。但以診脈處方。不委採藥時節。至於出處土地。新陳虛實。一皆不悉。所以治十不得五六者。實由於此。(千金方。)

按此說。原於徐之才。(亦出千金。)採藥時月。陶隱居有說。而沉存中夢溪筆談。謂為未當。文繁不錄。宜相照看。

又按李瀕湖於香附子條曰。此乃近時日用要藥。而陶氏不識。諸注亦略。乃知古今藥物。興廢不同如此。則本草諸藥。亦不可以今之不識。便廢棄不收。安知異時不為要藥如香附子者乎。此說良是。然藥之後出者固多。而日用要藥。如香附子者。不過僅僅數種。近人有好用僻藥奇品者。

蓋在瑣末小疾。則或用得效。至內外傷大患。則白字黑字諸藥。既已盡之。苟徒從事於難得之草石。難知之蟲魚。吾恐其誤生命者不鮮矣。

3. 藥品生熟

傅復慧曰。藥之生熟。補瀉在焉。劑之補瀉。利害存焉。蓋生者。性悍而味重。其功也急。其性也剛。主乎瀉。熟者。性淳而味輕。其功也緩。其性也柔。主乎補。補瀉一差。毫釐千里。則藥之利人害人。判然明矣。如補藥之用制熟者。欲得其醇厚。所以成其資助之功。瀉藥制熟者。

欲去其悍烈。所以成其攻伐之力。用生用熟。各有其宜。實取其補瀉得中。毋損於正氣耳。豈為悅聽美觀而已哉。何今之庸醫。專以生藥餌人。夫藥宜熱而用生。生則性烈。藏府清純中和之氣。服之寧無損傷。故經生則性瀉。性瀉則耗損正氣。宜熟豈可用生。又有以生藥為嫌。

專尚炮製稱奇。夫藥宜生而用熟。熟則其性緩。藏府鬱滯不正之氣。服之難以驅逐。故藥熟則性緩。性緩則難攻邪氣。宜生豈可用熟。(審視瑤函。)

按此說稍得當。蓋仲景於附子。治表用熟。治里用生。即是悍淳緩急之別。而非以補瀉分者。如大黃酒洗者。即因以添力也。然則生熟之用。其辨不一。宜子細玩索焉。韓飛霞醫通曰。標病攻擊。宜生料。氣全力強。本病服餌。宜制煉。調劑大成。此傅氏所本。而似為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