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五 (13)

1. 治小兒患癇病瘥後復發諸方

夫小兒癇發之狀。或口眼相引。目睛上搖。或手足瘛瘲。或腰脊強直。或頭項反折。或屈指如數。皆由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也。其瘥之後。而更發者。是余勢未盡。小兒血氣軟弱。或因乳食不節。或風冷不調。或更驚動。因而重發。如此者多成常疹。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戾不隨也。

白話文:

小兒發作癲癇的症狀,有以下幾種:

  • 口眼歪斜,眼睛向上翻動
  • 手腳抽搐僵硬
  • 腰背挺直
  • 頭頸反折
  • 手指彎曲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受風寒和飲食不當所引起。癲癇發作後,如果症狀再次發作,表明餘毒未清。小兒氣血虛弱,如果飲食不節制、受風寒或受到驚嚇,都會導致癲癇復發。如果經常發作,很容易形成慢性病。

在癲癇發作時,手腳抽搐時,切記不要強行抓住或按壓,否則會導致肢體扭曲變形。

治小兒諸癇復發。不問風之與熱。發作多少般般。並宜服紫金散方。

紫金粉(一兩半名赤烏腳),麻黃(三分去根節),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寒水石(一兩),地骨皮(一兩),赤石脂(一兩),秦艽(半兩去苗),牛黃(半兩細研),烏蛇肉(半兩炙令黃),虎睛(一對微炙),防風(半兩去蘆頭),黃芩(半兩),牡蠣粉(三分),赤芍藥(半兩),葛粉(半兩),羌活(一分半),當歸(一分銼微炒),朴硝(一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桂心〔一兩(分)半〕

白話文:

紫金散

  • 紫金粉 (1.5 兩,又稱赤烏腳)
  • 麻黃 (3 分,去除根部和節點)
  • 石膏 (1 兩,研細並用水飛過)
  • 寒水石 (1 兩)
  • 地骨皮 (1 兩)
  • 赤石脂 (1 兩)
  • 秦艽 (0.5 兩,去除苗芽)
  • 牛黃 (0.5 兩,研細)
  • 烏蛇肉 (0.5 兩,烤至金黃)
  • 虎睛 (1 對,略微烤製)
  • 防風 (0.5 兩,去除蘆頭)
  • 黃芩 (0.5 兩)
  • 牡蠣粉 (3 分)
  • 赤芍藥 (0.5 兩)
  • 葛粉 (0.5 兩)
  • 羌活 (1.5 分)
  • 當歸 (1 分,切碎並略微炒過)
  • 朴硝 (1.5 兩)
  • 甘草 (0.5 兩,炙烤至微紅並切碎)
  • 川大黃 (3 分,切碎並略微炒過)
  • 桂心 (1.5 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煎竹葉湯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上面所列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全部研磨均勻。每次服用,用煎過的竹葉湯送服半錢。另外根據孩子的年齡體型,酌情增減服用量。

治小兒驚癇復發。眩悶倒蹶。或湯火不避。及除百病。鉛丹丸方。

鉛丹(半兩),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鐵粉(半兩),細辛(一分),獨活(一分),牛黃(一分細研),雄黃(一分細研),蜣螂(五枚微炙),露蜂房(一分炙黃),人參(一分去蘆頭),漢防己(一分),蛇蛻皮(五寸炙黃),桂心〔二(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雞頭(一枚去毛炙令黃),赤茯苓(一兩),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用)

白話文:

鉛丹(10 克) 硃砂(10 克,研細後水飛處理) 鐵粉(10 克) 細辛(2 克) 獨活(2 克) 牛黃(2 克,研細) 雄黃(2 克,研細) 蜣螂(5 隻,微火炙烤) 露蜂房(2 克,炙烤至黃色) 人參(2 克,去除鬚根) 漢防己(2 克) 蛇蛻皮(12 公分,炙烤至黃色) 桂心〔2 克〕 甘草(2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雞頭(1 個,去除毛髮,炙烤至黃色) 赤茯苓(20 克) 川椒(2 克,去除種子,閉口者微炒,除去汗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

用蜂蜜和粉末一起研磨三百到二百次。

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用時,用粥送下五丸。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適當增減用量。

治小兒諸癇復發。使斷根源。天漿子丸方。

天漿子(十四枚去殼別搗),芎藭(半兩),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炙),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蜣螂(三枚去翅足微炙),知母(半兩),牛黃(一分細研),人參(半兩去蘆頭),生乾地黃(半兩),虻蟲(三枚炒黃),桂心(半兩),蠐螬(三分微炒)

白話文:

  • 天漿子(14枚,剝殼後搗碎)
  • 芎藭(半兩)
  • 蚱蟬(半兩,去除翅膀和腳,略微炙烤)
  • 川大黃(1.5兩,切碎後略微翻炒)
  • 蜣螂(3枚,去除翅膀和腳,略微炙烤)
  • 知母(半兩)
  • 牛黃(一分,細研)
  • 人參(半兩,去除蘆頭)
  • 生乾地黃(半兩)
  • 虻蟲(3枚,炒黃)
  • 桂心(半兩)
  • 蠐螬(三分,略微翻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風癇。至長不除。天陰即發動。食飲堅強。亦發百脈攣縮。行步不正。言語不便者。服之令不復發。茵芋丸方。

茵芋葉(半兩),黃丹(半兩),秦艽(半兩去苗),鉤藤(半兩),石膏〔半(一)兩細研水飛過〕杜蘅(半兩),防風(葵)(半兩去蘆頭),松蘿(一分),菖蒲(一分),黃芩(一分),蜣螂(五枚微炒),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茵陳葉(15克),黃丹(15克),秦艽(15克,去根),鉤藤(15克),石膏(15克(或30克),研細後水飛),杜衡(15克),防風(15克,去根),松蘿(3克),菖蒲(3克),黃芩(3克),蜣螂(5隻,微炒),甘草(9克,炙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研磨成細末。煉製蜂蜜,與藥末共同搗杵三百下左右,製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用粥送服五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服用量。

治小兒驚癇。發動經年。不斷根源。雞(鴟)頭丸方。

雞(鴟)頭(一枚臭者炙令黃色),蜣螂(七枚去翅足微炙),桂心(半兩),茯神(半兩),赤芍藥(半兩),蚱蟬(十枚微黃),蛇蛻皮(五寸炙黃),露蜂房(半兩炙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歸(半兩銼微炒),芎藭(半兩),丹參(半兩),麝香(一分細研),牛黃(半兩細研),莨菪子(半兩炒令黑)

白話文:

  • 雞頭(1 枚,烘焙至帶有臭味並呈黃色)
  • 蜣螂(7 枚,去翅足,稍作烘焙)
  • 桂心(半兩)
  • 茯神(半兩)
  • 赤芍藥(半兩)
  • 蚱蟬(10 枚,微黃)
  • 蛇蛻皮(5 寸,烘焙至黃色)
  • 露蜂房(半兩,烘焙至黃色)
  • 甘草(半兩,烘焙至微紅,切碎)
  • 當歸(半兩,切碎,稍作炒製)
  • 芎藭(半兩)
  • 丹參(半兩)
  • 麝香(一分,研磨細緻)
  • 牛黃(半兩,研磨細緻)
  • 莨菪子(半兩,炒至變黑)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看兒大小。加減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