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七 (9)

1. 治一切傷折膏藥諸方

治傷折。蹉跌筋骨。黯腫疼痛。及傷外風。風毒偏風。口面不正。但是傷風等。宜用此軟筋骨。潤皮肉。止疼痛。神驗摩風麝香膏方。

麝香(一兩細研),虎脛骨(一兩),細辛(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獨活(一兩),桂心(一兩),當歸(一兩)芎藭(一兩),白芷(一兩),白殭蠶(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白芨(一兩),白朮(一兩),川椒(一兩半去目),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旋覆花(一兩),赤芍藥(一兩),連翹(一兩),甘菊花(一兩),木鱉子(一兩去殼),天南星(一兩),栝蔞根(一兩半),烏蛇(一兩半),牛膝(一兩去苗),躑躅花(一兩)甘松香(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野駝脂(十兩),棘針(二兩),蠟(五兩),臘月豬脂(二斤),醋(三升),好酒〔二(三升)〕

白話文:

材料:

  • 麝香(一兩,仔細研製成粉末)
  • 虎脛骨(一兩)
  • 細辛(一兩)
  • 防風(一兩,去除蘆頭)
  • 獨活(一兩)
  • 桂心(一兩)
  • 當歸(一兩)
  • 川芎(一兩)
  • 白芷(一兩)
  • 白殭蠶(一兩)
  • 生乾地黃(一兩)
  • 白芨(一兩)
  • 白朮(一兩)
  • 川椒(一兩半,去除眼睛)
  • 附子(一兩,去除外皮和胚芽,生用)
  • 旋覆花(一兩)
  • 赤芍藥(一兩)
  • 連翹(一兩)
  • 甘菊花(一兩)
  • 木鱉子(一兩,去除外殼)
  • 天南星(一兩)
  • 栝蔞根(一兩半)
  • 烏蛇(一兩半)
  • 牛膝(一兩,去除嫩芽)
  • 躑躅花(一兩)
  • 甘松香(一兩)
  • 石斛(一兩,去除根部)
  • 野駝脂(十兩)
  • 棘針(二兩)
  • 蠟(五兩)
  • 臘月豬脂(二斤)
  • 醋(三升)
  • 優質酒(六升)

上件藥。淨洗曝乾。細銼。入酒醋中浸三宿。濾出陰乾。卻入臘月豬脂駝脂內。以慢火煎。候白芷黃焦。藥成。以綿濾去滓。入麝香末調勻。以瓷盒盛。有患者。火上熁手心。點藥摩痛處五七度。亦用溫酒調半匙服之。神效。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清洗乾淨,曬乾,然後細細研磨。將藥材放入酒和醋中浸泡三天。過濾藥材,陰乾。在臘月中,放入豬油和駱駝油中。用小火煎煮,直到白芷和黃連煎成焦黃色。藥熬好後,用棉布濾去殘渣。加入麝香粉,攪拌均勻。用瓷盒盛裝。如果有患者手心疼痛,可用火炙烤手心,然後將藥點在疼痛處,塗抹五到七次。也可以用溫酒調服半湯匙,效果顯著。

接骨止痛。雄黃暖膏藥方。

黃丹(四十八兩),麻油(五斤),豬脂(二斤),松脂〔一升(斤)〕,羊脂(十兩),蠟(十兩)野駝脂(十兩),當歸(二兩),烏蛇(二兩),生乾地黃(二兩),連翹花(一兩),續斷(二兩),白芷(一兩),露蜂房(一兩),川烏頭(一兩去皮臍),細辛(一兩),棘針(一兩),芎藭(一兩),羌活(一兩),人糞(一兩乾者燒灰)紫草(一兩),虎脛骨(一兩),鯪鯉甲(一兩),蝟皮(一兩),莨菪子(一兩),吳茱萸(一兩),白蘞(三分),紫葛〔三(五)分〕,玄參(三分),桑木耳(三分),木通(三分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青緋帛(各七尺燒令煙盡)白朮(三分),蔥和根(三七莖),槐樹枝(四兩),楊柳枝(四兩),防風(三分去蘆頭),桑根白皮(三分),赤芍藥(三分),香附子(三分)

白話文:

材料:

  • 黃丹:48 兩
  • 麻油:5 斤
  • 豬脂:2 斤
  • 松脂:1 斤
  • 羊脂:10 兩
  • 蠟:10 兩
  • 野駝脂:10 兩
  • 當歸:2 兩
  • 烏蛇:2 兩
  • 生乾地黃:2 兩
  • 連翹花:1 兩
  • 續斷:2 兩
  • 白芷:1 兩
  • 露蜂房:1 兩
  • 川烏頭:1 兩(去皮、臍)
  • 細辛:1 兩
  • 棘針:1 兩
  • 芎藭:1 兩
  • 羌活:1 兩
  • 人糞:1 兩(曬乾後燒成灰)
  • 紫草:1 兩
  • 虎脛骨:1 兩
  • 鯪鯉甲:1 兩
  • 蝟皮:1 兩
  • 莨菪子:1 兩
  • 吳茱萸:1 兩
  • 白蘞:0.3 兩
  • 紫葛:0.3-0.5 兩
  • 玄參:0.3 兩
  • 桑木耳:0.3 兩
  • 木通:0.3 兩(切碎)
  • 杏仁:0.3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端)
  • 青緋帛:各 7 尺(燒成灰燼)
  • 白朮:0.3 兩
  • 蔥連根:3-7 根
  • 槐樹枝:4 兩
  • 楊柳枝:4 兩
  • 防風:0.3 兩(去蘆頭)
  • 桑根白皮:0.3 兩
  • 赤芍藥:0.3 兩
  • 香附子:0.3 兩

以上藥。先將油豬脂。羊脂。野駝脂。於鍋內煎為油。入柳枝。槐枝。棘針。蔥。紫草。露蜂房。先於脂油內。以慢火煎半日。濾去滓。其餘諸藥。細銼入於熟油內。慢火煎半日。次入松脂蠟。更煎半日。濾去滓。淨拭鍋內。細羅黃丹。炒令紫色。熱下藥汁中。以柳枝攪。不令住。候色變紫成膏。住火。次入諸藥。

白話文:

上述藥物。先將豬油、羊脂、野生駱駝油放入鍋中煎成油。加入柳樹枝、槐樹枝、棘針、蔥、紫草、雄蜂蜂巢。先在油脂內用文火煎煮半天。濾去渣滓。將其餘藥物切成細末,放入煮熟的油中。用文火煎煮半天。然後放入松脂和蜂蠟,再煎煮半天。濾去渣滓。將鍋內擦拭乾淨。將黃丹篩得細碎,炒成紫色。趁熱倒入藥汁中。用柳樹枝攪拌,不要停。等到顏色變成紫色膏體。停止加熱。然後加入其他藥物。

雄黃(三兩細研),丁香〔三分(兩)〕,乳香(四兩),沉香(三兩),木香(三兩),桂心(三兩),麒麟血(三兩),附子(三兩去皮臍)

白話文:

  • 雄黃:三兩,研磨成粉
  • 丁香:三兩
  • 乳香:四兩
  • 沉香:三兩
  • 木香:三兩
  • 桂心:三兩
  • 麒麟血:三兩
  • 附子:三兩,去皮去臍

以上搗羅為末。入膏中調令勻。

上件藥。用瓷盒中盛。有患者。於絹帛上。微火攤貼。於折損處。一日一度換之。

治傷折接骨。散瘀血。止疼痛。抵聖膏方。

麻油(二斤),羊脂(四兩),野駝脂(四兩),臘月豬脂(十兩),當歸(二兩),烏蛇(二兩)生乾地黃(二兩),連翹(二兩),續斷(二兩),白芷(二兩),白蘞(一兩),白芨(一兩),玄參(一兩),鯪鯉甲(一兩),蝟皮(一兩),露蜂房(一兩),桑木耳(一兩),木通(一兩)

白話文:

  • 麻油:一公斤
  • 羊脂:120 克
  • 野駝脂:120 克
  • 臘月豬脂:300 克
  • 當歸:60 克
  • 烏蛇肉:60 克(乾燥)
  • 地黃:60 克(新鮮)
  • 連翹:60 克
  • 續斷:60 克
  • 白芷:60 克
  • 白蘞:30 克
  • 白芨:30 克
  • 玄參:30 克
  • 鯪鯉魚鱗:30 克
  • 刺蝟皮:30 克
  • 露蜂房:30 克
  • 黑木耳:30 克
  • 木通:30 克

以上諸藥細銼。並脂油等。煎半日去滓。然後下杏仁等。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丁香(一兩),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沉香(一兩),木香(一兩),桂心(一兩),松脂(八兩),芎藭(一兩),羌活(一兩),附子(一兩去皮臍),蠟(五兩)

白話文:

杏仁(100公克,煮沸後去皮) 丁香(50公克) 桃仁(100公克,煮沸後去皮) 沉香(50公克) 木香(50公克) 桂心(50公克) 松脂(400公克) 芎藭(50公克) 羌活(50公克) 附子(50公克,去皮和臍) 白蠟(250公克)

以上細銼。下入前油內。以慢火再養半日。候藥焦黃色。以綿濾去滓。即下後藥。

黃丹(三十四兩),乳香(二兩末),麒麟血(二兩末)

上先以黃丹。納於鍋中。炒令紫色。旋下油。用柳木篦攪。不得住手。待變紫色。即下乳香。麒麟血末。攪令勻。停冷。凡有損折處。用微火熁。攤於絹帛上。封裹。神效。

白話文:

一開始用黃丹,放入鍋中,炒到變成紫色。然後加入油,用柳木做的攪拌器攪拌。不能停手,一直攪拌到變紫色,這時加入乳香和麒麟血末。繼續攪拌均勻,然後放置冷卻。凡是有受傷的地方,用小火烤一下,然後將混合物塗抹在絹布上,包紮傷口。這會有奇效。

治傷折接骨。貼熁靈龜膏方。

龜甲(五兩),川大黃(三兩),木鱉子(三兩去殼),當歸(二兩銼微炒),桂心〔一(二)兩)〕

白話文:

龜甲(250 公克),川大黃(150 公克),木鱉子(150 公克,去殼),當歸(100 公克,切碎,稍微炒過),肉桂心(50-100 公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時。先空煎酒一升。煎去一半。停稍冷。然後入藥末一兩。以柳木篦。不住手攪成膏。以油單子上。攤貼傷損痛處。立效。

白話文:

以上藥方。搗碎篩細成粉末。每次使用時,先空鍋熱酒一升,煎煮到一半。稍等冷卻一下,然後加入藥末一兩。用柳木製的梳篦不斷攪拌,直到成為膏狀。塗抹在油紙上,貼敷在受傷疼痛處。立竿見影。

治從高墜下。落馬墮車。踠折骨碎筋傷等。紫金膏方。

黃丹(二十四兩),麻油(二斤半),豬脂(四兩),野駝脂(四兩),松脂(一斤),烏蛇(半兩),白蘞(半兩),白芷(半兩),白芨(半兩),連翹(半兩),續斷(半兩),紫葛(半兩),牛膝(半兩去苗),生乾地黃(半兩),鯪鯉甲(一兩),蝟皮(半兩),露蜂房(半兩),木通(半兩),當歸(半兩),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乳香(一兩),丁香(一兩),木香(一兩),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裂(生用)去皮臍〕,芎藭(一兩),羌活(一兩),麒麟血(一兩)

白話文:

黃丹(1,200 克) 麻油(1,250 克) 豬脂(200 克) 野駝脂(200 克) 松脂(500 克) 烏蛇(25 克) 白蘞(25 克) 白芷(25 克) 白芨(25 克) 連翹(25 克) 續斷(25 克) 紫葛(25 克) 牛膝(25 克,去除根鬚) 生乾地黃(25 克) 鯪鯉甲(50 克) 蝟皮(25 克) 露蜂房(25 克) 木通(25 克) 當歸(25 克) 桃仁(50 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 杏仁(50 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 乳香(50 克) 丁香(50 克) 木香(50 克) 桂心(50 克) 附子(50 克,炮裂後去除皮和臍,生用) 芎藭(50 克) 羌活(50 克) 麒麟血(50 克)

上件藥。細銼。入油脂內。並松脂。同以慢火煎養半日。候藥焦熟。以綿濾去滓。用淨鍋。納細羅黃丹。炒令紫色。旋下熟藥汁。以柳木篦不住手攪。候變紫色。即油力盡。滴於水中成珠子。手內看。不汙人手。即停火。收於瓷盒中。用紙上攤貼痛處。日一換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細切碎。放入油脂中,並加入松脂。一同用文火慢煎煮約半天。等到藥材焦熟後,用棉絮過濾。使用乾淨的鍋子,放入細羅黃丹。炒至變成紫色。然後,將煎好的藥液倒入鍋中,用柳木篦子不斷攪拌。等到變為紫色後,表示藥力已盡。此時,將藥液滴入水中,會凝結成珠子。拿在手上觀察,不會弄髒手。即可停火。將藥珠放進瓷盒中,用紙貼在疼痛處。每天更換一次。

治傷折。接骨止痛。膃肭臍膏方。

膃肭臍(二兩),當歸(二兩),附子(二兩去皮臍生用),桂心〔三(二)兩〕,羌活(一兩),芎藭(一兩),麒麟血(一兩),烏蛇(一兩),乳香(一兩),木香(一兩),續斷(一兩),生乾地黃(二兩),白芷(一兩),穿山甲(一兩),蝟皮(一兩),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莨菪子(二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紫草(一兩),棘針(一兩),柳枝(一兩),槐枝(一兩),赤芍藥(一兩),白蘞(一兩),防風(一兩),細辛(一兩),蔥白(十四莖連須)黃蠟〔一(十)兩〕,密陀僧(一兩),瀝清香〔一(十)兩〕,駝脂〔二(三)兩〕,羊脂(三兩),豬脂(二十兩),清麻油〔五兩(斤)〕,黃丹〔三升(斤)炒令紫色〕

白話文:

膃肭臍:2 兩 當歸:2 兩 附子:2 兩(去皮,用生附子) 桂心:2 兩(3 兩) 羌活:1 兩 芎藭:1 兩 麒麟血:1 兩 烏蛇:1 兩 乳香:1 兩 木香:1 兩 續斷:1 兩 生乾地黃:2 兩 白芷:1 兩 穿山甲:1 兩 蝟皮:1 兩 桃仁:1 兩(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 莨菪子:2 兩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去掉皮) 紫草:1 兩 棘針:1 兩 柳枝:1 兩 槐枝:1 兩 赤芍藥:1 兩 白蘞:1 兩 防風:1 兩 細辛:1 兩 蔥白:14 根(帶須) 黃蠟:1 兩(10 兩) 密陀僧:1 兩 瀝清香:1 兩(10 兩) 駝脂:2 兩(3 兩) 羊脂:3 兩 豬脂:20 兩 清麻油:5 兩(5 斤) 黃丹:3 升(5 斤),炒成紫色

上件藥。細銼。先以豬羊駝脂等。於大鍋內。文火煎。去清汁。去脂滓。後入麻油。煎令如魚眼沸。次下棘針。柳枝。槐枝。蔥白等。四味。煎令黃焦。濾去滓。即下膃肭臍等藥。以炭火養一七日後。綿濾去滓。卻入鍋內。旋下黃丹。用柳枝子攪不住手。候轉紫色。稀稠得所。即膏成。於瓷盒中盛。每用。於紙上攤貼傷損處。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首先在一個大鍋中用豬油或羊脂等,用文火煎熬。將清汁過濾出來,去除油渣。然後加入麻油,繼續煎熬,直到麻油沸騰時出現像魚眼一樣的氣泡。接下來放入刺針、柳枝、槐枝、蔥白等四味藥材,煎熬至這些藥材變成焦黃色。過濾去除藥渣。立即放入膃肭臍等藥材。用炭火溫養七天後,用棉花過濾去除藥渣。再放入鍋中,緩慢加入黃丹。用柳枝子不停攪拌,直到膏體變成紫色,稀稠度適中。膏體完成後,將其盛放在瓷盒中。每次使用時,將膏體塗抹在紙上,然後敷貼在受損部位。

治傷折。挺子膏方。

麒麟血,沒藥,亂髮灰,密陀僧,丁香,麝香,木香,膩粉,雄黃,雌黃,自然銅,黑狗肝膽(各一兩乾者)

白話文:

  • 麒麟血
  • 沒藥
  • 亂髮灰
  • 密陀僧
  • 丁香
  • 麝香
  • 木香
  • 膩粉
  • 雄黃
  • 雌黃
  • 天然銅
  • 黑狗肝膽(各兩,乾燥後)

上件藥。搗羅細研。先於鐺中溶黃蠟。熱後。入藥末。熬煉成膏。取小竹筒子。熱灌之。待冷方可取出。於黃丹中出色。若有患者。先以熱水洗病上。用生油。於漆碟中磨藥。塗痛處。立效。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材搗碎研細。先在鍋中融化黃蠟。加熱後,加入藥末,熬煮成膏。取一根小竹筒,將膏狀藥熱灌入筒中。待冷卻後取出,在紅丹(硃砂)中上色。如有患者,首先用熱水清洗患處。用香油在漆器皿中研磨藥物,塗抹在疼痛處,即可見效。

治傷折皮肉。破冷久不合。宜用長肉。合瘡口。乳香暖膏方。

乳香(二兩),續斷(二兩),當歸(二兩),桂心(一兩),亂髮(二兩燒灰),瀝清香(四兩)麒麟血(二兩),薰陸香(二兩),莨菪子(一兩),麻油(七兩),黃丹(四兩),豬脂(四兩臘月者)

白話文:

材料:

  • 乳香:120 克
  • 續斷:120 克
  • 當歸:120 克
  • 桂心:60 克
  • 亂髮:120 克(燒成灰燼)
  • 瀝青香:240 克
  • 麒麟血:120 克
  • 薰陸香:120 克
  • 莨菪子:60 克
  • 麻油:420 克
  • 黃丹:240 克
  • 豬脂:240 克(臘月所得)

上件藥。除麻油豬脂黃丹外。並細銼。搗羅為末。先煎油脂等令熟。停冷下藥末。以柳木篦攪令勻。用慢火更煎半日。後下黃丹。攪令勻。調膏成。於瓷盒內盛。每用。於白熟絹上攤貼立效。

白話文:

把所有藥材,除了麻油豬脂黃丹,都磨碎搗成粉末。

先把油脂等煎熟。冷卻後,加入藥末。用柳木製成的篦子攪拌均勻。用小火再煎煮半天。

最後加入黃丹,攪拌均勻。熬製成膏狀。盛放在瓷盒中。

每次使用時,將藥膏塗抹在白熟絹上,貼在患處,即可見效。

治傷折槐子膏方。

槐子(三兩),黃丹(二十四兩),頭髮(二兩),麻油(二斤半),豬脂〔二(一)斤〕,蠟(五兩),水楊白皮(三兩)桑根白皮(一兩),皂莢(半兩去皮子),巴豆(半兩去皮心),天雄(一兩去皮臍),當歸(一兩),槐白皮(一兩),雄黃(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白話文:

槐子(90克),黃丹(720克),頭髮(60克),麻油(1.25千克),豬脂(1.25公斤),蠟(150克),水楊白皮(90克),桑根白皮(30克),皁莢(15克,去皮),巴豆(15克,去皮去心),天雄(30克,去皮去臍),當歸(30克),槐白皮(30克),雄黃(15克,研細),麝香(15克,研細)

上件藥。細銼。入脂油內。以慢火煎養一日。焦熟後。用綿濾去滓。於淨鍋中炒黃丹。令紫色。即下熟藥汁。用柳枝攪。不令住手。候藥成紫色。滴入水中成珠子。油力盡。即住火。入雄黃麝香和勻。收於瓷盒中。凡有傷折。逐日攤貼痛處。極效。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粉,放入油脂中,用小火熬製一天。藥材熬焦後,用棉花濾去渣滓。

在一乾淨鍋中,炒黃丹至呈現紫色。隨即倒入熬製好的藥汁,用柳枝不停攪動,直到藥汁變成紫色。將藥汁滴入水中,會凝結成小珠子狀。當油脂熬盡後,停止加熱。加入雄黃和麝香攪拌均勻,放入瓷盒中保存。

無論何種傷痛,都可以將藥物每天敷貼於疼痛處,效果顯著。

治筋骨俱傷後。夾風疼痛。宜用摩風膏方。

羌活(半兩),防風(三分去蘆頭),芎藭〔一兩(分)〕,躑躅花(半兩),甘菊花(半兩),附子(一分去皮臍),桂心(三分),漢椒(一兩半去目),川烏頭(一分去皮臍),當歸(半兩),皂莢(一分去皮子),鯪鯉甲(三分)甘草〔一兩(分)〕,白芨(一分),栝蔞根(一分),紫葛(一分),烏蛇(半兩),蝟皮(一分)莽草(半兩),細辛(半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苦參(一兩),白蘞(半兩),蠟(五兩),露蜂房(一分),豬脂(三斤切)

白話文:

羌活(50克),防風(15克,去除外層),川芎(50克),杜鵑花(50克),菊花(50克),附子(5克,去皮和臍),桂心(15克),花椒(75克,去籽),川烏(5克,去皮和臍),當歸(50克),皁角(5克,去皮),鯉魚鱗(15克),甘草(50克),白芨(5克),栝蔞根(5克),紫葛(5克),烏蛇肉(50克),刺蝟皮(5克),莽草(50克),細辛(50克),杏仁(5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苦參(50克),白芷(50克),蜂蠟(250克),蜂巢(5克),豬油(1500克,切塊)

上件藥。細銼。以米醋二升。拌勻。經二宿後。以火微微炒之。令乾。用豬脂和藥。以慢火煎一日。以綿濾。於瓷盒內盛。不令水汙著。如有傷折筋骨處。將用摩之神驗矣。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物磨碎,用米醋兩升混勻,放兩天後,用小火炒乾。用豬脂和藥物,用文火熬煮一天,用綿布過濾,裝進瓷盒中。不要讓水汙染到。如果有受傷或骨折的部位,直接塗抹上去就能看到奇效。

治傷筋骨。腫痛不可忍。摩痛膏方。

丁香(半兩別搗羅為末),麝香(半兩細研),野駝脂(十兩),臘月豬脂(二十兩),羌活(半兩),芎藭(半兩),木鱉子(一兩去殼),防風(半兩去蘆頭),栝蔞根(一兩),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細辛(半兩),牛膝(半兩去苗)

白話文:

丁香(半兩,另搗成細末) 麝香(半兩,研磨成細粉) 野駝脂(十兩) 臘月豬油(二十兩) 羌活(半兩) 芎藭(半兩) 木鱉子(一兩,去殼) 防風(半兩,去蘆頭) 栝蔞根(一兩) 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 細辛(半兩) 牛膝(半兩,去苗)

上件藥。細銼。以米醋二升。拌令勻。經三宿。納鐺中炒令稍干。下野駝脂及豬脂等。以慢火煎。候諸藥焦黃色。即住火。用綿濾去滓。後下丁香麝香攪令勻。納瓷盒中盛。旋取摩之。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兩升米醋攪拌均勻,放三天。然後放進鍋裡,用小火炒到稍微乾燥。加入野駱駝油和豬油等油脂,繼續用小火煎炒,直到所有藥材都變成焦黃色。這時關火,用棉布過濾掉渣滓。最後加入丁香和麝香攪拌均勻,裝入瓷盒中。每次取少量,用於摩擦。

治搕打傷折。金瘡生肌。薤白膏方。

薤白(兩握),白蘞(一兩),赤芍藥(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續斷(一兩),芎藭(一兩),白芷(一兩),鬱金(一兩),生地黃(二兩切),棘針(一兩),滑石(三兩),緋帛(一尺燒灰),青布(一尺燒灰),黃丹(二十四兩)

白話文:

  • 洋蔥 (兩把)
  • 白茯苓 (一兩)
  • 赤芍藥 (一兩)
  • 杏仁 (一兩,浸泡在熱水中,去皮尖,分為兩仁)
  • 續斷 (一兩)
  • 川芎 (一兩)
  • 白芷 (一兩)
  • 鬱金 (一兩)
  • 生地黃 (二兩,切片)
  • 刺針草 (一兩)
  • 滑石 (三兩)
  • 紅布 (一尺,燒成灰)
  • 藍布 (一尺,燒成灰)
  • 黃丹 (二十四兩)

上件藥。除黃丹外。細銼。用麻油三升。先煎薤白生地黃。後下諸藥。以慢火煎半日。次下滑石緋帛青布灰等。再用慢火煎半日。以綿濾去滓。於淨鍋內炒黃丹。令紫色。旋下油內。以柳木枝不住手攪。成紫色。待油力盡。滴於水內成珠子。看不汙人手。即停火。入盒中收。用紙攤貼痛上。日一換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除了黃丹)研磨成細粉。使用麻油三升。先煎煮薤白和生地黃。然後加入所有其他藥材。用文火煮半天。接著加入滑石、緋帛和青布灰等成分。再用文火煮半天。用棉布過濾去除渣滓。在乾淨的鍋子中炒黃丹,使其變成紫色。隨即加入油中。用柳木枝持續攪拌,直到變成紫色。等到油耗盡後,滴入水中會形成珠子。觀察珠子不會弄髒手,就停止加熱。將珠子放入盒子中保存。用紙將珠子貼在疼痛部位上。每天更換一次。

治傷折疼痛。白金膏方。

桑根白皮(三兩),柳白皮(二兩),槐白皮(二兩),蔞蔥白(一握切),白芷(一兩),當歸(一兩),乳香(一兩),黃丹〔一三(一六)兩〕,羌活(一兩)

白話文:

桑樹白皮(三兩),柳樹白皮(兩兩),槐樹白皮(兩兩),蔞蔥白色部分(一把,切碎),白芷(一兩),當歸(一兩),乳香(一兩),黃丹〔十三兩(原為十六兩)〕,羌活(一兩)

上件藥。各細銼。用麻油二升(斤)。以慢火煎油。次下三般白皮。並蔥。煎令焦黃色。去滓。即下諸藥。煎半日。又去滓。次下黃丹。以柳枝子攪。令黑色成膏。以瓷盒貯。每用時。即以故帛上攤貼。於疼痛損處。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都切碎。用兩升麻油(約一斤)以小火煎煮。接著加入三種白色皮屑和蔥,煎到焦黃色。過濾去渣。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煎煮半天。再次過濾去渣。接著加入黃丹,用柳枝子攪拌,直到變成黑色的膏狀。將膏狀物儲存在瓷盒中。每次使用時,將膏狀物塗抹在疼痛或受損處,使用於舊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