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六 (1)

1. 治瘰癧結腫寒熱諸方

夫瘰癧者。由風熱毒氣壅滯於胸膈之間。不得宣通。而搏於肝。肝主筋。故令筋蓄結而腫。多生於頸腋之間。浮於筋皮之中。有結核累累相連。大小無定。其初發之時。熱毒腫結。故令寒熱也。

白話文:

瘰癧這種疾病,是由於風熱毒邪鬱結在胸膈之間,無法宣通,而衝擊了肝臟。肝臟主宰筋脈,所以使得筋脈積聚結成塊狀而腫脹。多發生在頸部和腋下的部位,浮在筋皮之間,結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核塊。在發病初期,由於熱毒壅滯而腫結,所以會出現寒熱症狀。

治瘰癧結腫疼痛。時發寒熱。連翹散方。

連翹(一兩),射干(三分),玄參(三分),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川芒硝(一兩),川升麻〔二(三)分〕,梔子仁(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當歸(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連翹(50克),射干(15克),玄參(15克),赤芍藥(25克),木香(25克),川芒硝(50克),川升麻(10-15克),梔子仁(25克),前胡(25克,去掉蘆頭),當歸(15克),甘草(25克,炙烤至微紅,切碎),川大黃(50克,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瘰癧寒熱。結腫疼痛。心胸壅滯。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桑寄生(一兩),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薰陸香(三分),麝香(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藿香(三分),連翹(一兩)

白話文:

沉香(60克),桑寄生(60克),射干(60克),川升麻(60克),防風(18克,去除蘆頭),薰陸香(18克),麝香(6克,研細),川大黃(90克,切碎並微炒),藿香(18克),連翹(6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入麝香研勻。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瘰癧初生結腫。發歇寒熱。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通(一兩銼),獨活(一兩),犀角屑(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玄參(60克) 枳殼 (60克,炒至微黃並去除果肉) 木通 (60克,切碎) 獨活 (60克) 犀角屑 (30克) 大黃 (60克,切碎並微炒) 杏仁 (60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和內仁,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瘰癧初結腫痛。寒熱。四肢不安。栝蔞子散方。

栝蔞子(三分微炒),皂莢子仁(三分微炒),連翹(三分),牛蒡子(三分微炒),牽牛子(三分微炒)何首烏(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兩),甘草(一兩生銼),白螺殼(一兩)漏蘆(一兩)

白話文:

  • 栝樓子(取三分,微炒)
  • 皁莢仁(取三分,微炒)
  • 連翹(取三分)
  • 牛蒡子(取三分,微炒)
  • 牽牛子(取三分,微炒)
  • 何首烏(取三分)
  • 川大黃(取一兩,切碎,微炒)
  • 梔子仁(取一兩)
  • 甘草(取一兩,生生地切碎)
  • 白螺殼(取一兩)
  • 漏蘆(取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瘰癧結腫。寒熱疼痛。心腹煩壅。石燕丸方。

石燕(一枚細研),真珠末(一錢),麩金石(三分細研),木香〔二(三)分〕,井泉石(三分)續隨子(三分去皮),檳榔(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 石燕(1 枚,研磨成細粉)
  • 真珠末(1 錢)
  • 麩金石(3 分,研磨成細粉)
  • 木香(2 到 3 分)
  • 井泉石(3 分)
  • 續隨子(3 分,去皮)
  • 檳榔(1 兩)
  • 郁李仁(1 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十丸。

白話文:

將前面說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全部磨勻。和煉過的蜂蜜一起搗杵三百到五百下。丸好後像梧桐樹子一樣大。每次飯前,用粥送服十丸。

治瘰癧結腫不散。欲成膿。致寒熱不通。連翹丸方。

連翹(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沉香(一兩),薰陸香(一兩),黃耆(一兩銼),牛蒡子(一兩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三分),玄參(三分),川升麻(三分),羌活(三分),皂莢子仁(四十九枚炒黃焦),占斯(三分),芎藭(三分),黃芩(三分),紅鹽(一分波斯者)

白話文:

材料:

  • 連翹:1 兩
  • 川大黃:1 兩(切碎,略炒)
  • 沉香:1 兩
  • 薰陸香:1 兩
  • 黃耆:1 兩(切碎)
  • 牛蒡子:1 兩(略炒)
  • 枳殼:1 兩(麩炒至微黃,去除瓤)
  • 赤芍藥:0.3 兩
  • 玄參:0.3 兩
  • 川升麻:0.3 兩
  • 羌活:0.3 兩
  • 皁莢子仁:49 粒(炒焦)
  • 佔斯(即大黃):0.3 兩
  • 芎藭:0.3 兩
  • 黃芩:0.3 兩
  • 紅鹽(波斯紅鹽):0.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瘰癧結腫。身體寒熱。心胸壅滯。木通丸方。

木通(一兩銼),玄參(一兩),連翹(一兩),川升麻(一兩),敗醬(三分),大麻仁(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赤芍藥(三分),犀角屑(三分),黑豆(一兩炒熟去皮),昆布(一兩洗去鹹味)

白話文:

  • 木通(1兩,切成小塊)
  • 玄參(1兩)
  • 連翹(1兩)
  • 川升麻(1兩)
  • 敗醬草(3分)
  • 大麻仁(1兩)
  • 川大黃(2兩,切碎、略炒)
  • 赤芍藥(3分)
  • 犀角屑(3分)
  • 黑豆(1兩,炒熟去皮)
  • 昆布(1兩,清洗去除鹹味)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酸漿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

加入蜂蜜,並用杵磨製三百至二百次。

將藥粉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的丸劑。

每次飯後,用酸漿水送服三十粒。

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宜用貼熁白蘞散方。

白蘞(半兩),甘草(半兩),玄參(半兩),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

白話文:

白蘞(30克),甘草(30克),玄參(30克),木香(30克),赤芍藥(30克),川大黃(30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醋調為膏。貼於患上。干即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