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4)

1. 治發背諸方

夫發背者。由三焦壅滯。六腑不和之所致也。多發於諸腑俞。其腠理虛者。經絡為寒所客。寒折於血。則否澀不通。諸陽氣並寒化為熱。熱加於血。則肉血俱敗。化為膿矣。其初結之狀。背上忽有赤腫。頭如粟米而白。寒熱疼痛不止者。是發背也。

白話文:

背部長膿的原因是三焦氣血不通,六腑不調和造成的。通常發生在背部各臟腑的俞穴部位。如果皮膚腠理虛弱,寒氣侵入經絡,寒氣會凝結血液,導致血液凝滯不通。此時,人體各陽氣也會轉化為熱,熱氣作用於血液,導致肉和血同時腐敗,化為膿液。最初發作時,背上會突然出現紅色腫塊,腫塊上出現粟米大小的白點,伴有寒熱和疼痛,並且持續不斷。這就是背部長膿。

治發背初覺。毒氣攻背上。苦牽痛。微有赤腫。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玄參(一兩),川升麻(一兩),黃耆(一兩銼),赤芍藥(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當歸(三分),甘草(一兩生銼)

白話文:

犀角粉(60克),玄參(60克),川升麻(60克),黃耆(60克切斷),赤芍藥(60克),麥門冬(60克去核),川大黃(120克切碎微炒),當歸(18克),甘草(60克生切斷)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積熱毒氣攻腑臟。出於皮膚。為發背壅腫。連翹散方。

連翹(一兩),沉香(一兩),玄參(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川升麻(一兩),桑根白皮(一兩研),藍子(一兩),犀角屑(二兩),寒水石(三兩),露蜂房(一兩微炙研),川朴硝(二兩)

白話文:

連翹(半斤) 沉香(半斤) 玄參(半斤) 川大黃(一斤,切碎後小火炒) 川升麻(半斤) 桑樹根白皮(半斤,研磨成粉) 藍子(半斤) 犀牛角屑(一斤) 寒水石(一斤半) 蜂巢(半斤,略微烘烤後研磨成粉) 川朴硝(一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長利為度。

治熱毒氣攻衝背上。初覺疼痛。煩悶。經月不瘥。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黃芩(一兩),當歸(一兩),赤芍藥(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犀角屑(一兩),甘草(一兩半銼),遠志(一兩去心),生乾地黃(一兩),赤茯苓(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人參(一兩半去蘆頭)

白話文:

玄參(50克),黃芩(50克),當歸(50克),赤芍藥(50克),麥門冬(50克,去核),犀角屑(50克),甘草(75克,切碎),遠志(50克,去核),生乾地黃(50克),赤茯苓(75克),川升麻(75克),人參(75克,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按照上面的藥方,將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取四錢藥散,加入一杯水,放進 27 片竹葉和 50 粒小麥。煮沸後繼續煎煮,直到藥液減至原來的六分之一。過濾去除藥渣。不限時溫服。

治發背及諸瘡。腫疼痛。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一兩),黃芩(一兩),知母(一兩),甘草(一兩銼生用),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耆(一兩生銼),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

白話文:

  • 前胡(一兩,去掉蘆頭)
  • 麥門冬(一兩,去掉中心)
  • 川升麻(一兩)
  • 黃芩(一兩)
  • 知母(一兩)
  • 甘草(一兩,切碎,生用)
  • 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
  • 黃耆(一兩,生切)
  • 赤芍藥(一兩)
  • 當歸(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毒氣盛。背上發癰腫。漸覺牽痛。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當歸(一兩),玄參(一兩),甘草(三分生銼),赤芍藥(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藍葉〔三斤(分)〕,地骨皮(三分),犀角屑(三分)

白話文:

  • 麥門冬(約 15 克,去核)
  • 當歸(約 15 克)
  • 玄參(約 15 克)
  • 甘草(約 5 克,生曬後切碎)
  • 赤芍藥(約 5 克)
  • 生地黃(約 22.5 克)
  • 藍葉(約 450 克)
  • 地骨皮(約 5 克)
  • 犀角屑(約 5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疼痛。身體壯熱。心腹煩悶。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半),沉香(三分),藿香(半兩),木香(半兩),甘草(一兩生銼),葛根(一兩半銼),麥門冬〔二(一)兩去心〕,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

白話文:

川升麻(75克),沉香(15克),藿香(25克),木香(25克),生甘草(50克,切碎),葛根(75克,切碎),麥門冬(100克,去心),黃芩(50克),赤芍藥(5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初覺皮膚及項背有瘡癤。恐成癰疽。兼臟腑壅澀。或寒熱口乾心煩。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知母(三分),木通(一兩銼),赤芍藥(三分),川升麻(三分),薺苨(三分),葳蕤(三分),黃芩(三分),甘草(二分生銼),麥門冬(一兩去心),馬牙硝(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50克),知母(15克),木通(50克切碎),赤芍藥(15克),川升麻(15克),薺苨(15克),葳蕤(15克),黃芩(15克),生甘草(10克切碎),麥門冬(50克去籽),馬牙硝(50克),川大黃(50克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半合。不計時候溫服。以利一兩行為度。

白話文:

準備好上一條藥方。將藥搗成粗末,做成粉末狀。每次服用 4 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六分之四。濾去渣,加入半合竹瀝。不限時間溫服。以一次排便一到兩次為準。

治發背腫痛。煩悶。漏蘆散方。

漏蘆(一兩),白蘞(一兩),黃芩(一兩),白薇(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生銼)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川大黃〔二(一)兩半銼碎微炒〕,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話文:

漏蘆(50 克),白蘞(50 克),黃芩(50 克),白薇(50 克),赤芍藥(50 克),甘草(50 克,生用,切碎),枳實(50 克,麩炒至微黃),川大黃(100 克,切碎,微炒),麻黃(50 克,去掉根和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熱。每腫痛。四肢煩疼。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黃芩(一兩),遠志(一兩去心),麥門冬(一兩去心),生乾地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芎藭(半兩),赤芍藥(半兩),當歸(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生銼)

白話文:

黃耆(60 克,切碎),黃芩(60 克),遠志(60 克,去心),麥門冬(60 克,去心),生地黃(30 克),人參(30 克,去蘆頭),川芎(30 克),赤芍藥(30 克),當歸(30 克),犀角粉(30 克),甘草(30 克,生,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毒腫如杏。煩熱疼痛。大木香散方。

木香(一兩),地骨皮(二兩),玄參(二兩),甘草(一兩生銼),川升麻(二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木香(60公克) 地骨皮(120公克) 玄參(120公克) 甘草(60公克,生用切碎) 川升麻(120公克) 川大黃(60公克,切碎後稍微乾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大熱發癰在背。或於陰股間。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半銼),黃耆(一兩半銼),木通(一兩半銼),前胡(一兩半去蘆頭),川升麻(一兩半),栝蔞根(二兩),赤芍藥(一兩),赤茯苓(一兩),甘草(一兩生銼),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

白話文:

黃芩(75克,切碎) 黃耆(75克,切碎) 木通(75克,切碎) 前胡(75克,去除蘆頭) 川升麻(75克) 栝蔞根(100克) 赤芍藥(50克) 赤茯苓(50克) 甘草(50克,未經處理,切碎) 川大黃(100克,切碎,略炒) 人參(25克,去除蘆頭) 當歸(25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一百粒。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用一杯半水,加入 27 片竹葉、100 顆小麥和 3 克生地黃。煎煮至剩下 3/5 去渣,不限時溫熱服用。

治發背初欲作腫。宜服此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兩),川升麻(一兩),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生銼)玄參(一兩)

白話文:

大黃(一兩,切碎並微炒),梔子(一兩),升麻(一兩),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生用並切碎),玄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腫如杏或如雞子者。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木香(一兩),川升麻(一兩),麻黃(三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赤腫。發熱疼痛膿不出。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赤小豆(一分熟),赤芍藥(半兩),白蘞(三分),芎藭(三分),栝蔞根(三分)

白話文:

黃耆(約30克,切碎),赤小豆(煮至八分熟),赤芍藥(約15克),白芍(約9克),川芎(約9克),栝樓根(約9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二錢。

治發背疼痛不可忍。或未有膿。得快利即愈。宜服犀角丸方。

犀角屑(半兩),川大黃(二分銼微炒),黃芩(三分),川升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黃耆(半兩銼),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生銼),黃連(半兩去須),干藍葉(半兩),巴豆(五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犀角粉(半兩) 大黃(二分,切碎並略微炒過) 黃芩(三分) 升麻(半兩) 防風(半兩,去掉蘆頭) 人參(半兩,去掉蘆頭) 當歸(半兩) 黃耆(半兩,切碎) 梔子仁(半兩) 甘草(半兩,生品,切碎) 黃連(半兩,去掉鬚) 幹藍葉(半兩) 巴豆(五十粒,去皮心,研磨成粉並用紙包覆,壓出油脂)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五丸。得利為度。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粉研磨均勻。加入蜂蜜搗製三至五百次,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於飯前用米湯吞服五丸。直到腹瀉排便為止。

治發背初覺。宜服此方。

牛乳(二大盞),秦艽(二兩去苗銼)

上件藥相和。煎至一大盞。去滓。分溫三服。當得快利為效。

治發背初覺。熱毒壅結。宜宣泄毒氣。令不成瘡腫方。

烏頭(半兩生去皮臍搗羅為末),巴豆(一分去皮心膜生研),硃砂(一分細研)

白話文:

川烏頭(半兩,生的,去除皮和臍,研磨成粉末) 巴豆(一分,去除皮和心膜,生研) 硃砂(一分,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細。以軟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以快利為度。未利再服。

白話文:

把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緻的粉末,再加入黏稠的米飯,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顆,用溫水送服。根據個人情況調整服用量,以達到通便為準。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