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五 (7)

1. 行黃證候

行黃者,由瘀熱在脾藏,但肉微黃,而身不甚熱。其人頭痛心煩,不廢行立也。烙脾俞二穴、上管穴、百會穴。

治行黃,宜服此方。

黃芩(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犀角屑(一兩),栝蔞根(一兩),梔子仁(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黃芩(50克) 麥門冬(50克,去芯) 犀牛角粉(50克) 栝蔞根(50克) 梔子仁(50克) 甘草(25克,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2. 癖黃證候

癖黃者,由飲水停滯結,聚成癖。因熱氣相搏,則鬱蒸不散,服下滿痛,而身體發黃。烙胃俞二穴、上管穴、胃管穴。

白話文:

黃疸是由於飲水停滯在體內結聚成病。由於熱氣相互作用,鬱結不散,服用後會腹痛,身體也會發黃。可以針灸胃俞穴、上管穴、胃管穴。

治癖黃,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前胡(三分去蘆頭),檳榔(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半夏(洗淨七次,去除滑溜)、前胡(三分,去蘆頭)、檳榔(三分)、杏仁(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炒至微黃)、川大黃(一兩,搗碎,炒至微黃)、枳殼(半兩,炒至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半盞水和半分生薑,煮到只剩六分之一時,過濾掉藥渣,不必計時,溫熱後服用。

又方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芫花:半兩,用醋拌炒至乾。

桃仁:半兩,用湯浸泡,去掉皮和尖端,取出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川大黃:一兩,搗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3. 胃黃證候

胃黃者,吐逆下利,心腹氣脹,或時煩悶,不能飲食,四肢無力。若唇、口、面、目、舌根黑者,難治。烙胃俞二穴、上管太衝二穴。

白話文:

胃部發黃的人,會出現嘔吐、腹瀉、心腹脹氣,有時會煩躁悶熱,無法進食,四肢無力。如果嘴脣、嘴巴、臉、眼睛、舌根發黑,則難以治療。可艾灸胃俞穴和太衝穴。

治胃黃,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赤茯苓(一兩),栝蔞(一枚),枳殼(一兩半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人蔘(一兩,去掉蘆頭) 黃芩(一兩) 赤茯苓(一兩) 栝蔞(一個) 枳殼(一兩半,用麩炒至微黃,去瓤)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4. 鬼黃證候

鬼黃者,面色或青或黑,遍身皆黃,狂語多驚,皮膚枯,舌根謇澀,心中恍惚,常見鬼神,或自強言,詐作惺惺。若鼻中灰色,舌黑,毀裂衣裳者,難治。烙心俞二穴、百會穴、巨闕穴、章門二穴、下廉二穴、明堂穴、神庭穴。

白話文:

惡鬼附身的人,面色可能青黑色,全身發黃,說胡話,容易受驚,皮膚乾枯,舌根僵硬發澀,心神恍惚,常看見鬼神,或自稱力氣大,假裝很清醒。如果鼻中發灰,舌頭變黑,撕毀衣服的,病情難治。應針灸心俞穴、百會穴、巨闕穴、章門穴、下廉穴、明堂穴、神庭穴。

治鬼黃,丹砂散方。

硃砂(半兩),馬牙硝(一兩),鐵粉(半兩)

白話文:

硃砂(30 克),馬牙硝(60 克),鐵粉(30 克)

上件藥,同細研如粉。不計時候,磨犀角水調下一錢。

5. 奸黃證候

奸黃者,是鬼黃變入奸黃也,面目遍身俱黃,言語失錯,心神狂亂,詐奸黠如不患人。若不與漱,即口舌乾燥,氣喘者,難治。先烙心俞二穴、肺俞二穴,次烙胸前兩邊。

白話文:

鹿角膠(120克),麥門冬(120克,去除中心),白蘚皮(120克),葳蕤(120克),黃芩(120克),大黃(240克,切碎,微炒) 治奸黃,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白蘚皮(一兩),葳蕤(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粗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約一茶杯的水煎煮至剩下一半的水量,過濾掉藥渣,加入一茶杯的生地黃汁,不限時間,溫熱後服用。

6. 走馬黃證候

走馬黃者,眼目黃赤,煩亂狂言,起臥不安,氣力強壯,唯愛嗔怒,努目高聲,打罵他人,猶如癲醉。若厥逆者,難治。烙肝俞二穴、百會穴、風府穴、關元穴、腎俞二穴、下廉二穴、上管穴、中管穴,次烙手足心。

白話文:

走馬黃症狀:眼睛和皮膚發黃發紅,精神煩亂,胡言亂語,坐立不安,力氣大,愛生氣發怒,瞪大眼睛高聲怒吼,毆打他人,就像癲狂醉酒一樣。如果出現抽搐逆氣的情況,則難以治療。

治療方法:灼燒肝俞穴、百會穴、風府穴、關元穴、腎俞穴、下廉穴、上管穴、中管穴,然後再灼燒手心和腳心。

治走馬黃方

小麥(一兩),竹葉(一握),生薑(半兩切)

白話文:

小麥:一兩(約 30 克) 竹葉:一把(約 30-50 片) 生薑:半兩(約 15 克),切片

上,以水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馬糞汁一合,攪勻,分為二服,如人行三、二里服盡。

7. 立黃證候

立黃者,兩腳疼痛,眼目黃澀,小便色赤,淋瀝不利,心下有氣塊者,難治。烙上管穴、心俞二穴、關元穴、下廉二穴、次烙舌下黑脈。

白話文:

罹患黃疸者,症狀如下:雙腳疼痛、眼睛和皮膚發黃、小便顏色發紅且排尿困難、心口有氣塊,此症難以醫治。

治療方法:

  1. 烙灸上管穴、心俞穴
  2. 烙灸關元穴、下廉穴
  3. 烙灸舌下黑色脈絡

治立黃方

茅根(五兩銼),白朮(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8. 黑黃證候

黑黃者,面色或黃或黑,眼目青色,腰脊拘急,口中兩頰,有黑脈出口角者,難治。烙百會穴及舌下黑脈、口角兩傍、玉泉穴、絕骨二穴、足陽明穴、章門二穴,次烙心俞二穴。

白話文:

面部或黃或黑,眼睛呈青色,腰椎僵硬緊繃,嘴角兩邊有黑色脈絡延伸出來的人,難以治癒。

要針灸百會穴和舌下的黑色脈絡、嘴角兩旁、玉泉穴、絕骨穴、足陽明穴、章門穴,接著再針灸心俞穴。

治黑黃方

鬼臼(一兩銼)

上,以水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分為二服,如人行五里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