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四 (8)

1. 治水氣腳膝浮腫諸方

夫腎屬於水。而主腳膝。若腎氣虛弱。為風濕毒氣所搏。則腎氣不足。不能宣通水液。水液不傳於小腸。致水氣流溢。浸漬皮膚。故令腳膝浮腫也。

白話文:

腎臟屬水,掌管足部和膝蓋。如果腎氣虛弱,受風濕毒氣侵襲,導致腎氣不足,無法疏通水液。水液無法輸送至小腸,導致水氣外溢,浸泡皮膚,因此造成腳膝浮腫。

治水氣。腳膝浮腫。大小便不利。上氣喘急。檳榔散方。

檳榔(半兩),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紫蘇莖葉(一兩),郁李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微炒),赤茯苓(一兩),木通(一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牽牛子(二兩微炒)

白話文:

檳榔(30克) 木香(30克) 桂心(30克) 紫蘇莖葉(60克) 郁李仁(90克,用湯浸泡去皮,微炒) 赤茯苓(60克) 木通(60克,切碎) 陳橘皮(60克,用湯浸泡去白瓤,烘烤) 牽牛子(120克,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心。以桑根白皮湯。調下二錢。夜臨臥時再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狀態下,用桑根的白皮煮的水調和,服用二錢。晚上睡覺前再服用一次。

治水氣。腳膝浮腫。上攻腹脅。妨悶。上氣喘息。小便不利。郁李仁散方。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一兩銼),赤茯苓(一兩),澤漆葉(一兩),漢防己(一兩),澤瀉(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遂(一兩煨令微黃)

白話文:

  • 郁李仁(1 兩,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微炒)
  • 桑根白皮(1 兩,切碎)
  • 赤茯苓(1 兩)
  • 澤漆葉(1 兩)
  • 漢防己(1 兩)
  • 澤瀉(1 兩)
  • 陳橘皮(1 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海綿層,烘烤)
  • 甘遂(1 兩,煨製至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用豬腎一對。切去脂膜。大豆半合。先以水二大盞。煮至一盞。去滓。入葉二錢。又煎至五分。去滓。五更初溫服。良久當利三兩行。如未利。即再服。

白話文:

先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粗末,作為藥散。

每次服用時,準備一副豬腎,將其上的脂肪去除,再加入半合的大豆。

先用兩大碗水煮沸,待煮至剩下一碗時,將藥渣濾掉。加入藥散二錢,再煎煮至剩五分之一,然後再次濾渣。

在凌晨五更天,將藥液溫熱服用。服用後,會在稍後排出三兩次大便。如果沒有排便,可以再服用一次。

治水氣。腳膝浮腫。上攻心腹。妨悶喘息。小便不利。宜服此方。

商陸(一兩),赤小豆(一合),木通(半兩銼),澤瀉(半兩),赤茯苓(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蔥白(三莖),生薑(一分)

白話文:

商陸(50克),赤小豆(200克),木通(25克切碎),澤瀉(25克),赤茯苓(25克),陳皮(25克用熱水泡軟去除白瓤後烘烤),蔥白(3根),生薑(5克)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治水氣。腳膝腫滿。入腹。氣喘煩悶。小便不利。大戟散方。

大戟(一兩半銼碎微炒),木通(半兩銼),當歸(半兩銼碎微炒),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

白話文:

大戟: 一兩半,切碎,微炒 木通: 半兩,切碎 當歸: 半兩,切碎,微炒 陳橘皮: 三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烘烤 木香: 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服後當利。未得快利。夜臨臥時再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的水煎煮,煎到剩下六分之一的量。去除藥渣。空腹時溫熱服用。服藥後應當會拉肚子。如果沒有立刻拉肚子,晚上睡前再服一次。

又方。

牽牛子(二兩微炒),木通(三分銼),檳榔(一兩),木香(半兩),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空心。及夜臨臥時。以蔥酒調下三錢。

2. 治水氣小便澀諸方

夫水氣小便澀者。由榮衛不調。經絡痞澀。脾腎虛弱。使水氣流溢於皮膚四肢。腎與膀胱有熱故也。凡此二經。俱主於水。水行於小腸。入脬為小便也。今熱氣在於臟腑。水行則澀。故令小便澀。

白話文:

如果出現水腫小便困難的情況,是因為身體內的氣血運行不順暢,導致經絡阻塞不通。這是因為脾臟和腎臟功能虛弱,導致水氣溢出到皮膚和四肢。腎臟和膀胱有熱氣也是原因之一。

脾臟和腎臟這兩條經絡,都負責管理水液。水液在小腸中運行,進入膀胱後就變成小便了。現在腎臟和膀胱中有熱氣,水液運行就會受到阻滯,所以導致小便困難。

治水氣。四肢腫滿。上氣喘急。小便秘澀。漢防己散方。

防己(一兩),木通(一兩銼),桑根白皮(一兩銼),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大腹皮(半兩銼),牽牛子(一兩微炒)

白話文:

木瓜(50 克),金銀花(50 克,切碎),桑白皮(50 克,切碎),赤茯苓(50 克),炙黃連 (25 克,切碎,略微烤焦),大腹皮(25 克,切碎),牽牛子(50 克,略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的水,加入半塊生薑和七寸蔥白。煮沸後煎至六分,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水氣。面目腿膝腫硬。小便赤澀。蘧麥散方。

蘧麥(一兩),滑石(一兩),漢防己(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

白話文:

蘧麥:1 兩 滑石:1 兩 漢防己:1 兩 川大黃:1 兩(切碎後稍炒) 川芒硝:1 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木通(二兩銼),桔梗(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白茅根(二兩銼)

白話文:

木通(80 克,切碎),桔梗(40 克,去除蘆頭),赤芍藥(40 克),桑樹根白皮(40 克,切碎),甜葶藶(40 克,用紙包起來炒成紫色),白茅根(80 克,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水氣腫滿。大小便澀壅。宜服大戟散方。

大戟(一兩銼碎微炒),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商陸(一兩),木通(一兩銼),蘧麥(一兩)

白話文:

大戟(一兩,切碎並稍炒) 陳年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後烘焙) 商陸(一兩) 木通(一兩,切碎) 蘧麥(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空腹溫服。如未通。即良久再服。

治水氣。遍身腫。小便澀。腹脹滿。宜服此方。

桑根白皮(銼一升),澤漆莖葉(銼二升),赤小豆(二升)

白話文:

桑樹根的白色樹皮(切碎,一升),水漆樹的莖葉(切碎,二升),紅小豆(二升)

上以水二斗。綿裹二味。煮小豆令熟。飢即食豆。渴即細細飲汁。以瘥為度。

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宜服此方。

烏臼皮(二兩),木通(一兩銼),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大腹水腫。四肢洪滿。小便澀少。海蛤丸方。

海蛤(一兩細研),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漢防己(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白話文:

  • 海蛤殼(1 兩,研磨成細粉)
  • 甜葶藶(1 兩,隔著紙炒至呈紫色)
  • 赤茯苓(1 兩)
  • 桑樹根白皮(1 兩,切碎)
  • 郁李核(1 兩,用湯浸泡後去皮,再微炒)
  • 防己(1 兩)
  • 陳年橘皮(1 兩,用湯浸泡後去除果瓤,再烘焙)
  • 甘遂(半兩,煨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別搗葶藶如泥。納藥末中和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十丸。日三四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粉末。另將葶藶搗成泥狀。將藥末和葶藶泥混合均勻。加入蜂蜜並搗兩三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20粒,用粥送服。每天服用3-4次。

又方。

檳榔(一兩),牽牛子(一兩微炒),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漢防己(半兩)

白話文:

檳榔:50 克 牽牛子:50 克(微炒) 茯苓:50 克(赤色) 桑樹根白皮:50 克(切碎) 葶藶:50 克(用紙包裹炒至紫色) 防己:25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別搗葶藶如泥。納藥末中和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十丸。日三服。以瘥為度。

白話文:

把上面列出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另外再將葶藶搗成泥狀。將藥粉與葶藶泥混合均勻。再加入煉製的蜂蜜,搗勻數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用熱粥送服 20 粒。每天服用三次。服用至痊癒為止。

治水腫。利小便。消脹滿。宜服商陸丸方。

商陸(一兩),川芒硝(半兩),甘遂(一分煨令微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蕘花(半兩微炒)

白話文:

商陸(50 克),硫酸鎂(25 克),甘遂(5 克,烘焙至微黃),大黃(25 克,切碎,微炒),芫茜花(25 克,用醋拌炒至乾),蕘花(25 克,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丸。以利為度。

治水氣。小便澀。喘息促。四肢無力。宜服此方。

沙牛尿(一斗),訶黎勒皮(半斤搗末)

上件藥。先以牛尿於銅器中。煎至二升。入訶黎勒末。熬令硬軟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茶酒下三十丸。日三服。當下水及惡物為效。

白話文:

前面所列藥方:

先用銅器裝牛尿,煮到只剩兩升。加入訶黎勒粉,熬煮到軟硬適中。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茶或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如果出現排便和排出惡物的現象,就是藥方起效了。

治水氣。腹脹氣促。小便澀。水銀丸方。

水銀(一兩用少棗肉研令星盡),甜葶藶(一兩半隔紙炒令紫色),椒目(半兩微炒去汗),浮萍草(半兩),滑石(二兩)

白話文:

水銀:一兩,用少量的棗肉研磨至水銀完全消失。 甜葶藶:一兩半,隔著紙炒至呈現紫色。 椒目:半兩,略微炒過除去汗氣。 浮萍草:半兩。 滑石: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水銀令勻。煎皂莢子。膠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蔥湯下十五丸。日三四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再研磨水銀與粉末均勻混合。煎煮皁莢子,將膠液與粉末混合。揉成像梧桐樹果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蔥湯送服 15 顆丸子。每天服用三四次。

治水氣洪腫。小便澀方。

芫花根(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每服。空心。以溫水調下一錢。得小便大利便瘥。

治水腫煩渴。小便赤澀方。

冬瓜白瓤(不限多少)

上以水煮令熟。和汁淡食之。

治水氣。遍身腫。小便赤澀方。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

上搗如膏。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湯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白話文:

將藥材搗成膏狀。煮熟棗肉和均勻搓成丸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30顆。以煎煮桑根白皮的湯汁送服。每日服用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