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四 (7)

1. 治水症諸方

夫水症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腹內。大小腸不利所為也。其病。腹內有結塊強硬。在兩脅間。膨膨脹滿。遍身皆腫。所以謂之水症也。

白話文:

水腫是因為經絡堵塞不通暢,導致水氣停留在腹中,大小腸蠕動不順而引起的。它的症狀是:腹中結塊堅硬,位於兩側肋骨間,腹部脹滿膨大,全身浮腫。所以稱之為水腫。

治水症。心下痞堅。上氣喘急。眠臥不安。大腸秘澀。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桑根白皮(二兩銼),訶黎勒皮(一兩半),赤茯苓(一兩半),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大腹皮(一兩半),郁李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白話文:

鱉甲(15克,塗醋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 桑根白皮(30克,切片) 訶黎勒皮(22.5克) 赤茯苓(22.5克) 吳茱萸(7.5克,浸泡熱水 7 次,焙乾後微微乾炒) 大腹皮(22.5克) 郁李仁(22.5克,浸泡熱水,去皮,微微乾炒) 川大黃(22.5克,切碎,微微乾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

治水症。腹內堅脹喘息。大小便澀。木香丸方。

木香〔二(三)分〕,甘遂(半兩生用),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膩粉(一分),水銀(半兩入少煮棗肉研令星盡),蘿蔔子(半兩微炒),漢防己(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蘧麥(半兩),澤瀉(二分)

白話文:

木香:2-3錢 甘遂:半兩,生的 青橘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果肉,再烘乾 膩粉:1錢 水銀:半兩,放入少量的棗肉中煮,搗碎研磨至水銀顆粒消失 蘿蔔子:半兩,微炒 漢防己:3錢 巴豆:1錢,去皮、去心,研磨後包在紙中壓出油脂 蘧麥:半兩 澤瀉:2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木通湯下三丸。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搗碎成粉末。用糯米飯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空腹服用。用木通湯送服三丸。

治水症。腹脅牢強。通身腫滿。不能飲食。海藻丸方。

海藻(一兩洗去鹹味),椒目(一兩微炒去汗),川芒硝(一兩),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甘遂(一兩煨令微黃),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茯苓(一兩),大戟(一兩銼碎微炒),菘蘿(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水銀(一兩入少煮棗肉研令星盡)

白話文:

中藥材:

  • 海藻(一兩,洗去鹹味)
  • 胡椒(一兩,微炒去除水分)
  • 川芒硝(一兩)
  • 豬苓(一兩,隔紙炒至紫色)
  • 甜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炒至微黃)
  • 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
  • 甘遂(一兩,用火烤至微黃)
  • 桂皮(一兩)
  • 附子(一兩,炮裂去掉外皮和中間的芽)
  • 赤茯苓(一兩)
  • 大戟(一兩,切碎微炒)
  • 菘蘿(一兩)
  • 乾薑(一兩,炮裂切碎)
  • 巴豆(十枚,去皮去芯,研磨成粉,用紙包裹加壓去除油脂)
  • 水銀(一兩,與少許棗肉一起煮,研磨至溶解無顆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夜臨臥時。以溫水下三丸。以疏利為度。

白話文:

將提供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煉過的蜂蜜,並搗100-200下。搓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於空腹或臨睡前,以溫水吞服3粒丸子。以腸胃通暢為服藥的標準。

治水症。腹大腫硬。大小腸不通。白礬丸方。

白礬(半兩燒令汁盡),躑躅花(半兩酒拌炒令乾),細辛(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藜蘆(半兩去蘆頭),丹砂(半兩細研水飛過),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苦參(半兩銼),雄黃(半兩細研),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大戟(半兩銼碎微砂),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狼毒(半兩銼碎醋拌炒熟)

白話文:

白礬(半兩,燒製後去除水氣) 躑躅花 (半兩,用酒拌炒至乾燥) 細辛 (半兩) 半夏 (半兩,用熱水清洗七次去除黏液) 藜蘆 (半兩,去除蘆頭) 丹砂 (半兩,研磨成細末,用水飛過) 巴豆 (半兩,去除外皮和內仁,用紙包起來壓出油脂,再研磨) 苦參 (半兩,切碎) 雄黃 (半兩,研磨成細末) 川大黃 (半兩,切碎,略微炒過) 川芒硝 (一兩) 大戟 (半兩,切碎,研磨成細末) 川烏頭 (半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狼毒 (半兩,切碎,用醋拌炒至熟透)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黍米大。空心。以溫水下五丸。以通利為度。

白話文:

上述藥物,將藥材搗成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再搗三、四百下。搓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在空腹時,用溫水送服五粒。以此來達到通利的效果。

2. 治水蠱諸方

夫水蠱者。此由水毒氣結聚於內。令腹漸大。動搖有聲。常欲飲水。皮膚粗黑。如似腫狀。名曰水蠱是也。

治水蠱。遍身腫。楮枝湯方。

楮枝(十兩銼),黑豆(一斗),細桑枝(十兩銼)

白話文:

  • 細楮枝(10 兩,切碎)
  • 黑豆(1 鬥)
  • 細桑枝(10 兩,切碎)

上件藥。以水五斗。煎取一斗。去滓。別煎取三升。每服。暖一小盞服之。日三四服。

治腹重大。動搖有水聲。皮膚黑色。名曰水蠱。宜服此方。

白茅根(一握銼),赤小豆(二升)

上件藥。都以水六升。煮小豆令熟。去茅根。食豆及汁。病當隨小便出為效。

又方。

青蛙(二枚乾者塗酥炙微黃),螻蛄(七枚乾者微炒),苦葫蘆子(半兩微炒)

白話文:

青蛙:兩隻乾燥的青蛙塗上酥油,烤至微黃。 螻蛄:七隻乾燥的螻蛄,稍稍炒熟。 苦葫蘆子:半兩重的苦葫蘆子,稍稍炒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心。以溫酒調下二錢。不過三服瘥。

治大腹水蠱。堅硬如石。宜利小便方。

水銀(一兩以少煮棗瓤研令星盡),川芒硝(一兩),甜葶藶(五兩隔紙炒令紫色),椒目(一兩微炒去汗)

白話文:

  • 水銀(一大兩,用一小量來煮棗子肉。將棗子肉研磨至水銀完全分佈。)
  • 川芒硝(一大兩)
  • 甜葶藶(五兩,隔著紙炒至變成紫色。)
  • 椒目(一大兩,略炒去汗水。)

上件藥。相和搗一萬杵。丸如大豆大。每於腹空時。以粥飲下十丸。

治積年水蠱。宜服此方。

大戟(半兩銼碎微炒),甘遂(半兩煨微黃),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巴豆(十四枚炒熟去皮心及油),赤小豆(四十九粒)

白話文:

大戟(半兩,搗碎後略微乾炒) 甘遂(半兩,煨到略呈黃色) 葶藶(半兩,隔著紙炒至變成紫色) 巴豆(十四顆,炒熟後去除皮、心和油) 赤小豆(四十九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當日便利下水為效。

白話文:

把這些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煮過的棗肉和在一起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每次空腹服用三顆,用稀粥送服。當天排便暢通就是有效果。

又方。

鬼扇草

上搗絞取汁五合。空腹分溫二服。以小便利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