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三 (4)

1. 治消腎小便白濁諸方

夫消腎。小便白濁如脂者。此由勞傷於腎。腎氣虛冷故也。腎主水。而開竅在陰。陰為小便之道。脬冷腎損。故小便白而如脂。或如麩片也。

白話文:

消耗了腎的精氣。小便像油脂一樣呈白色渾濁。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了腎臟,導致腎氣虛寒。腎臟主控水液代謝,並且在小便系統開啟竅道。白濁的小便是因為膀胱虛寒、腎臟受損,導致小便色白如脂,或者像麩皮。

治消腎。心神煩悶。小便白濁。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茯神(一兩),龍骨(一兩),栝蔞根(一兩),熟乾地黃(一兩),澤瀉(一兩),白石脂(一兩),桑螵蛸(一兩微炒),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黃耆(50克,切碎) 麥門冬(50克,去核) 茯苓(50克) 龍骨(50克) 栝樓根(50克) 熟地黃(50克) 澤瀉(50克) 白石脂(50克) 桑螵蛸(25克,微炒) 甘草(7.5克,炙到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的藥末,用一杯半的水,放入生薑半片,棗子三枚。煎煮至藥湯剩六分之一時,過濾掉藥渣。在每次用餐前溫熱服用。

治消腎。小便多。白濁。或不禁。菟絲子散方。

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蒲黃(一兩半微炒),磁石(半兩燒醋淬七遍細研水飛過),黃連(一兩去須),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一兩),雞膍胵中黃皮(一兩半微炙)

白話文:

菟絲子:一兩,浸泡在酒中三天,晾乾後搗碎成粉。 蒲黃:一兩半,微炒。 磁石:半兩,用醋淬火七次,細研後用清水過濾。 黃連:一兩,去除須根。 肉蓯蓉:一兩,浸泡在酒中過夜,颳去皺皮,炙乾。 五味子:一兩。 雞膍胵中黃皮:一兩半,微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於食前。以清粥飲調下二錢。

治消腎。心肺熱極。羸瘦乏力。口乾心煩。小便如脂。鐵粉丸方。

鐵粉(一兩細研),生乾地黃(三兩),雞膍胵〔二(一)兩微炙〕,牡蠣(二兩燒為粉),黃連(一兩去須)

白話文:

  • 鐵粉: 一兩,磨成細粉
  • 生乾地黃: 三兩
  • 雞膍胵: 兩到三兩,稍微炙烤
  • 牡蠣: 兩兩,燒成粉
  • 黃連: 一兩,去除鬚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加入研磨好的藥材,攪拌均勻。然後加入蜂蜜並搗三、四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不限時間,用稀飯送服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將欲沉困。宜服鹿茸丸方。

鹿茸(一兩半去毛塗酥炙微黃),黃芩(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土瓜根(三分),肉蓯蓉(一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雞肶胵(十枚微炙),菟絲子(三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

白話文:

鹿茸(1.5 兩,去掉毛髮,塗上酥油,微烤至略黃) 黃芩 (3 錢) 人參 (3 錢,去掉鬚根) 土瓜根 (3 錢) 肉蓯蓉 (1.5 兩,用酒浸泡一晚,去除皺皮,烤乾) 雞睪丸 (10 枚,微烤) 菟絲子 (3 兩,用酒浸泡三天,曬乾後,另行搗碎成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白濁。久不瘥。桑螵蛸丸方。

桑螵蛸(一兩微炒),菟絲子(半兩湯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熟乾地黃(二兩),山茱萸(三分),黃連(一兩去須)

白話文:

桑螵蛸(一兩,微炒) 菟絲子(半兩,浸泡湯水中三天,曬乾後搗碎成末) 熟乾地黃(二兩) 山茱萸(三分) 黃連(一兩,去除須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大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一項所述的藥物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攪拌後,繼續搗杵三、二百下。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於飯前,用煎煮的大麥水送服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白濁。四肢羸瘦。漸至困乏。宜服黃耆丸方。

黃耆(一兩銼),白茯苓(三分),黃連(一兩去須),土瓜根(三分),熟乾地黃(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玄參(三兩),地骨皮(三分),牡蠣(一兩燒為粉),龍骨(三分),栝蔞(半兩銼),人參(三分去蘆頭),桑螵蛸(三分微炒),五味子(三分),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白話文:

  • 黃耆(100克,切碎)
  • 白茯苓(30克)
  • 黃連(100克,去須)
  • 土瓜根(30克)
  • 熟乾地黃(100克)
  • 麥門冬(200克,去心,焙炒)
  • 玄參(300克)
  • 地骨皮(30克)
  • 牡蠣(100克,燒成粉末)
  • 龍骨(30克)
  • 栝蔞(50克,切碎)
  • 人參(30克,去根頭)
  • 桑螵蛸(30克,微炒)
  • 五味子(30克)
  • 鹿茸(100克,去毛,塗抹酥油,炙烤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心神煩躁。黃連丸方。

黃連(一兩去須),栝蔞根(一兩),白龍骨(一兩),苦參(一兩銼),牡蠣(一兩燒為粉),山茱萸(一兩),葳蕤(一兩),土瓜根(一兩)

白話文:

黃連(一兩,去除鬚根) 栝蔞根(一兩) 白龍骨(一兩) 苦參(一兩切碎) 牡蠣(一兩燒製成粉末) 山茱萸(一兩) 葳蕤(一兩) 土瓜根(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大麥湯下三十丸。

又方。

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白石脂(三分),露蜂窠(半兩微炒)

上件藥。粗搗。都以水二大盞半。入棗五枚。煎至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令人羸瘦。宜服此方。

黃耆(半兩銼),雞膍胵(一兩微炙),五味子(半兩)

上件藥。粗搗。都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不止方。

鹿角屑(二兩炒令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2. 治消渴煩躁諸方

夫消渴煩躁者。由銀箔弱。心臟極熱所致也。腎主於水。心主於火。腎水枯竭。則不能制於火。火炎上行。而干於心。心氣壅滯。則生於熱也。此皆由下焦久虛。因虛生熱。積熱不散。伏留於上焦之間。故令渴而煩躁也。

白話文:

口渴心煩的症狀,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心臟過度燥熱所引起的。腎臟負責水液代謝,心臟負責火熱代謝。如果腎水不足,就無法制衡心火。心火上炎,進而影響心臟,導致心氣瘀滯,產生燥熱。這些都是因為下焦(腎、膀胱)長期虛寒所致,虛寒導致發熱,熱氣積聚不散,滯留在上焦(心、肺)之間,因此產生口渴和心煩的症狀。

治消渴發熱。心神煩躁。飲水不足。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桑根白皮(一兩銼),知母(三分),栝蔞根(三分),黃連(一兩去須),石膏(二兩),葛根(半兩銼),赤茯苓(半兩),地骨皮(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黃耆(50公克,切碎) 人參(25公克,去除根須) 麥門冬(50公克,去核) 桑白皮(50公克,切碎) 知母(1.5公克) 栝樓根(1.5公克) 黃連(50公克,去鬚) 石膏(100公克) 葛根(25公克,切碎) 赤茯苓(25公克) 地骨皮(25公克) 川升麻(25公克) 甘草(25公克,炙烤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重。加入半中碗水、薑片半片和七片竹葉,煎煮至水量剩六分,濾去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喝下。

治消渴煩躁。體熱不能食。蘆根散方。

蘆根(一兩銼),赤茯苓(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芩(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蘆根:**一兩,切碎 **赤茯苓:**一兩 麥門冬: 一兩,去除中心 人參: 半兩,去除根鬚 **黃芩:**三分 桑根白皮: 三分,切碎 甘草: 半兩,炙烤至微紅色,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 4 錢(約 6 克)。加入半個大拇指節大小的生薑和 27 片淡竹葉到一中碗水裡。煎煮到只剩 6 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消渴。體熱煩躁。宜服此方。

地骨皮(一兩),栝蔞根(一兩),蘆根(一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赤茯苓(三分),生乾地黃(一兩),黃芩(三分)

白話文:

地骨皮(60克),栝樓根(60克),蘆根(60克切片),人參(30克去蘆頭),麥門冬(90克去心),茯苓(10克赤茯苓),生熟地黃(60克),黃芩(1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小麥一百粒。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取四錢,放入中型茶杯的水中,再加入半分生薑、一百粒小麥、二十七片淡竹葉。熬煮至藥液剩六分,過濾去渣。不計算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消渴煩躁。飲水不止。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栝蔞根(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去心),知母(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地骨皮(三分),黃芩(三分),川升麻(三分)

白話文:

黃連(一兩,去掉鬚根) 栝樓根(一兩半) 麥門冬(一兩,去掉中間的芯) 知母(三分) 人參(半兩,去掉根須) 地骨皮(三分) 黃芩(三分) 川升麻(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渴煩躁。飲水不止。或成骨蒸之狀。宜服此方。

冬瓜(一枚割開頭去子),黃連(一斤去須),甘草〔一(三)兩炙微赤銼〕,童子小便(一斤),地黃汁(五合),蜜(五合)

白話文:

  • 大冬瓜一個,切去頭部並去除瓜籽
  • 黃連一斤,去掉鬚根
  • 甘草一兩至三兩,炙烤至微微發紅,切成小塊
  • 童子小便一斤
  • 地黃汁五合(約 250 毫升)
  • 蜂蜜五合(約 250 毫升)

上件藥。搗甘草黃連。羅為末。都入冬瓜內。即以頭卻蓋之。又以黃土泥封裹。可厚一寸。候乾。即以糠火燒之一日。待冷。去泥。置於露下一宿。取瓜爛研。生布絞取汁。每於食後。以清粥飲調下一合。

白話文:

上面所列藥材:

搗碎甘草和黃連,研磨成粉末。將藥粉全部放入冬瓜內,並用冬瓜蓋蓋住。再用黃土泥封裹住外層,泥層厚度約一寸。等泥封乾燥後,用糠火燒烤一整天。等冷卻後,去除泥封。將冬瓜放置於露天地過夜。取出腐爛的冬瓜並研磨,用生布過濾取汁。每次飯後,用清稀的粥送服一合的藥汁。

治消渴。心燥煩熱。不得睡臥。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川升麻(一兩),黃連(一兩去須),柴胡(一兩去苗),赤茯苓(二兩)黃芩(一兩),生乾地黃(一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麥門冬(120 克,去除中心部分) 川升麻(60 克) 黃連(60 克,去除鬚根) 柴胡(60 克,去除幼苗) 赤茯苓(120 克) 黃芩(60 克) 生地黃(60 克,生鮮的) 人參(30 克,去除根鬚) 栝蔞根(60 克) 甘草(30 克,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六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渴煩躁。不得眠臥方。

麥門冬(半兩去心),土瓜根(一兩),小麥(一合),黃芩(半兩)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二七片。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渴。除煩躁方。

秦艽(二兩去苗),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渴。心熱煩躁。口乾頰赤。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三分),川升麻(三分),犀角屑(三分),葛根(三分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馬牙硝(一兩半)

白話文:

知母(60 公克),麥門冬(60 公克,去心),黃芩(18 公克),川升麻(18 公克),犀角屑(18 公克),葛根(18 公克,切碎),炙甘草(18 公克,微烤至微紅,切碎),馬牙硝(90 公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渴。煩躁。羸瘦乏力。不思飲食。宜服此方。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栝蔞根(一兩),黃芩(三分),牡蠣(一兩燒為粉),黃連(一兩去須),金箔(五十片細研),銀箔(五十片細研)

白話文:

麥門冬(半斤去核烘烤) 栝樓根(半斤) 黃芩(15克) 牡蠣(半斤燒成粉末) 黃連(半斤去鬚) 金箔(50片研磨成粉末) 銀箔(50片研磨成粉末)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淡竹葉湯調下一錢。

白話文:

上述藥品研磨成細粉。和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的時間不限,用淡竹葉湯調入一錢服用。

治消渴煩躁。小便不利。栝蔞丸方。

栝蔞根(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知母(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黃芩(半兩),苦參(半兩銼),土瓜根(半兩),赤茯苓(一兩)

白話文:

  • 絲瓜根:2 兩
  • 百合:2 兩(去除中心並烘烤)
  • 知母:1 兩
  • 人參:0.3 兩(去除鬚根)
  • 黃芩:0.5 兩
  • 苦參:0.5 兩(切碎)
  • 土瓜根:0.5 兩
  • 赤茯苓: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攪拌並搗杵三百到二百次。搓丸,大小如同梧桐子。不限時間,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稀飯送服。

治消渴煩躁。狂亂。皮膚乾燥。宜服此方。

生葛根切去皮。木臼內。搗取汁一大盞。入蜜二大匙。攪令勻。不計時候。分為三服。

治消渴煩躁。飲水無度方。

上用七家井索。近灌口結處。燒為灰。細研。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服二錢。不過三五服效。

治消渴。心神煩躁。小便不利方。

葵大束。令淨洗。炸過。煮米飲。澆作齏候葵黃色。取汁。渴即飲之。以瘥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