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4)

1. 治鼻癰諸方

夫肺主氣。其經手太陰之脈也。其氣通於鼻。利則知於臭香。風冷傷於臟腑。而邪氣乘於太陰之經。其氣蘊積於鼻者。則津液壅塞。鼻氣不通。故不知香臭。鼻塞而為癰也。

白話文:

肺臟主導呼吸。它所循行的經絡是手太陰肺經。肺氣與鼻子相通。肺氣通暢,就能辨別氣味。如果風寒損傷臟腑,邪氣侵犯手太陰肺經,邪氣滯留在鼻腔,就會阻滯津液流通,使鼻子不通氣。因此,鼻子不通氣,不能分辨氣味。鼻子不通氣而化膿,就會形成鼻癰。

治鼻癰。窒塞不通氣息。宜服羚羊角丸方。

羚羊角屑(一兩),連翹,漢防己麥門冬(去心焙),薯蕷,檳榔茯神(以上各二分),白蘚皮,人參(去蘆頭),羌活細辛白芷當歸黃耆(銼),防風(去蘆頭),旋覆花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羚羊角粉(50克),連翹、漢防己、麥門冬(去心烘焙)、山藥、檳榔、茯神(以上各10克),白蘚皮、人參(去須)、羌活、細辛、白芷、當歸、黃耆(切碎)、防風(去鬚)、旋覆花、枳殼(炒至微黃去瓤)(以上各25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更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前面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搓勻,再搗一千五百下左右。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飯後,用溫水送服三十丸。

治癰鼻梁起。疼痛脹悶。宜用納鼻甘草丸方。

甘草(生用),木通(銼),細辛,附子(生用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甘草(生用):1 分 木通(打碎):1 分 細辛:1 分 附子(生用):1 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白雄犬膽。和丸如棗核大。以綿裹一丸。納鼻中。日二換之。

白話文:

治癰鼻中結肉方。

甜瓜蒂〔(二枚)曬乾為末〕,雄黃(半錢細研),麝香(半錢細研)

* 青甜瓜子(兩粒)曬乾磨粉

* 雄黃(半錢,磨成細粉)

* 麝香(半錢,磨成細粉)

上件藥。都研令勻。用時。先將指甲掏破中肉。然後貼藥在上。日三用之。

白話文:

將所開的藥物研磨均勻。使用時,先用指甲挖破手指中節處的肉(手指肚),然後貼上藥物,每日使用三次。

治鼻癰塞鼻。雄黃丸方。

雄黃(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細辛(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狗膽和丸。如棗核大。以綿裹一丸。納鼻中。移時惡物出。三二升瘥。

白話文:

將上開藥材搗碎成細末。再加入狗膽和勻,搓成像棗核大小的丸子。用棉花包裹一個丸子,塞入鼻孔中。過一會兒,就會有腥臭的東西流出來。連續幾天就會痊癒。

治鼻癰氣鼻不通方。

瓜蒂(半兩),細辛(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綿裹豇豆大。塞鼻中。須臾通矣。

又方。

上用皂莢末。如小豆大。用竹管子吹入鼻中。

又方。

上用乾薑末。蜜和。塞鼻中。

又方。

上用瓜蒂白礬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和。捻如棗核大。綿裹塞鼻中。經日再易之。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瓜蒂和白礬等量搗碎成粉末。用豬油和勻,搓成棗核般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鼻中。一天更換兩次,直至痊癒為止。

2. 治鼻中生瘡諸方

夫鼻者。肺之竅。故肺氣通於鼻也。若臟腑不調。陰陽痞塞。氣血壅滯。榮衛不通。則上焦生邪熱之氣。伏留不散。上攻於鼻。故令鼻中生瘡也。

白話文:

鼻子是肺部的出入口,所以肺部的氣會通到鼻子。如果內臟功能失調,陰陽失衡堵塞,氣血瘀滯,經絡不通,那麼上焦就會產生邪熱之氣。這些熱氣停留在體內沒有散發出去,就會上攻到鼻子,導致鼻子生瘡。

治鼻中生瘡。咽喉閉塞。及乾嘔頭痛。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蘆頭),木通(銼),大青,青竹茹麥門冬(去心以上各三分),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黃柏(半兩銼),川芒硝(一兩)

白話文:

前胡(去掉蘆頭),木通(切碎),大青葉,青竹茹,麥門冬(去掉中心部分,以上各用三分),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黃柏(半兩,切碎),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風熱。鼻內生瘡。滴鼻梔子仁煎方。

梔子仁,苦參,木通(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細銼。以好酥四兩。煎令香。去滓。傾入瓷閤中。旋以少許。滴入鼻中。

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方。

大黃(一分生用),黃連(一分去須),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川大黃(1 錢,生用) 黃連(1 錢,去除鬚根) 麝香(1 錢,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生油旋調。塗於鼻中。

又方。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為膏),川大黃(一分生為末)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以豬脂調塗鼻中。

又方。

上以狗骨燒灰細研。豬脂和貼之。

又方。

上燒故馬絆為末。敷之。

又方。

上搗杏仁乳和。敷之。

又方。

上以黃柏檳榔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調敷之。

又方。

上以烏牛耳垢。敷之。

又方。

上以牛鼻津。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