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1)

1. 鼻衄論

夫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脾土也。肝木也。木本剋土。今脾熱。為土氣翻盛。逆往乘木。是木之虛。不能制土。故受脾之移熱也。肝之神為魂。而藏血。虛熱則魂神不定。故驚也。凡血與氣。內榮臟腑。外循經絡。相隨而行於身。周而復始。血性得寒則凝澀。熱則流散。而氣者。

白話文:

如果脾臟的熱氣移轉到肝臟,就會引起驚恐流鼻血。脾臟屬於土,而肝臟屬於木。木本來克土,但現在脾臟發熱,導致土氣過於旺盛,反過來侵犯肝木。這是因為肝木虛弱,無法控制土氣,所以導致脾臟的熱氣轉移到肝臟。

肝臟的神魂叫做「魂」,同時也儲藏血液。虛熱會導致魂神不寧,所以會感到驚恐。血液與氣血,在人體內滋養臟腑,在外循行經絡,總是相伴而行,循環往復。血液受寒就會凝固,遇熱就會流散。而氣,

肺之所主也。肺開竅於鼻。熱乘於血。則氣亦熱也。血氣俱熱。血隨氣發。出於鼻為衄也。診其寸口脈。微芤者。衄血。脈微苦寒為衄血也。寸口脈微弱。尺脈澀。發熱而弱為無血。必厥。其人微嘔。夫厥當眩不眩。而反頭痛。痛則為實。下虛上實。必衄也。肝脈大喜為衄。

白話文:

肺是主管呼吸的器官,它與鼻子相通。如果熱氣侵入血液,那麼氣血也會變得燥熱。氣血同時燥熱,血液就會隨著氣排出體外,從鼻子流出,就是鼻出血。診斷時,檢查寸口脈(手腕橈動脈處)。脈象微弱且浮大的,表示會鼻出血。脈象微弱且偏寒的,也表示會鼻出血。寸口脈微弱,尺脈澀(緊縮),發熱但脈象虛弱的,表示體內沒有血氣,必定會暈厥。病人會出現輕微嘔吐。通常暈厥症狀會伴隨眩暈,但此症狀卻表現為頭痛。頭痛就表示實症。下虛上實,必定會鼻出血。肝脈強盛且浮大,也表示會鼻出血。

脈陰陽錯而浮。必衄血。脈細而數及在上。法當吐而不吐。其面頰上小赤。眼中白膚上。目有細赤脈如發。其趣至黑瞳子者。當衄。病人面無血色。寒熱脈沉弦者。衄也。發從春至夏為太陽衄。從秋至冬為陽明衄。連日不止者。其脈輕輕在肌。尺中自浮。目睛暈黃。衄必未止。

白話文:

脈象表現為陰陽錯雜、浮浮沉沉。一定會流鼻血。脈象細小、頻數且位於上部。情況應該吐血但沒有吐。面頰上微微發紅。眼白的部分出現發紅。眼睛裡有像頭髮一樣細小的紅色脈絡。如果這些脈絡延伸到瞳孔,就會流鼻血。病人面無血色。寒熱交替,脈象沉細而堅韌,這是流鼻血的徵象。從春天到夏天發生的流鼻血稱為「太陽衄」。從秋天到冬天發生的流鼻血稱為「陽明衄」。如果流鼻血連續幾天不停止,脈象輕浮而位於肌肉表面。尺脈自己浮起。眼睛發黃。流鼻血肯定還沒止住。

若目睛慧了。知衄今止。衄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診人衄。其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鼻衄脈。沉沉細者生。浮大而牢者死。養生方云。思慮則傷心。心傷則吐血衄血也。

白話文:

如果眼睛變得明亮,表明流鼻血已經停止。流鼻血時,脈搏細滑且微弱的人會活下來;脈搏粗大結實的人會死亡。診斷流鼻血的人,如果脈搏細滑,則會活下來;如果脈搏急促跳動,則會死亡。觀察流鼻血的脈象,如果脈象沉細,則會活下來;如果脈象浮大而有力,則會死亡。養生方論說,過度思考會傷心,而心受到損傷,就會吐血和流鼻血。

2. 治鼻衄諸方

夫鼻衄者。由氣虛熱故也。肝藏血。肺主氣。而開竅於鼻。血之與氣。相隨而行。循於經絡。榮於腑臟。若勞傷過度。腑臟生熱。熱乘血氣。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從鼻出者。謂之衄也。

白話文:

鼻子出血是由於氣虛產生體熱所致。肝臟儲藏血液,肺臟主導氣息,而鼻孔是它們的對外通道。血液和氣息相互依存並在經絡中運行,滋養著臟腑。如果勞累過度,臟腑就會產生熱,而熱氣會擾亂血液和氣息。血液屬熱,熱盛時就會溢散亂行,從鼻子流出,這就是流鼻血。

治五臟熱結。鼻衄。心胸煩悶。宜服伏龍肝散方。

伏龍肝〔三(一)兩〕,當歸(二兩),赤芍藥(二兩),黃芩(二兩),犀角屑(一兩),生乾地黃(三兩),刺薊(一兩)

白話文:

伏龍肝:3~6克 當歸:6克 赤芍藥:6克 黃芩:6克 犀角屑:3克 生乾地黃:9克 刺薊:3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青竹茹雞子大。煎至五分。去滓。溫溫服之。

白話文:

把上面提到的藥材打成粉末,每次取五錢的量。用一大碗水,加入一個雞蛋大小的青竹茹。煮到只剩五分之一的水量,將渣滓濾掉。趁溫熱時服用。

治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宜服茜根散方。

茜根草,黃芩,側柏葉阿膠(杵碎炒令黃燥),甘草(銼生用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茜根草、黃芩、側柏葉、阿膠(搗碎,炒至呈黃色,且乾燥)、甘草(切碎,生用),每味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半兩。煎至六分。去滓。溫溫服之。

白話文:

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茶杯。放入生地黃半兩,煎至六分之三。去除殘渣,溫熱服下。

又方。

生乾地黃(一兩銼),阿膠(一兩杵碎炒令黃燥),蒲黃(半兩)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溫溫服之。

又方。

生地黃〔二(三)兩研取汁〕,生薑(半兩研取汁),阿膠(半兩杵碎炒令黃燥搗為末)

白話文:

生地黃:2 到 3 兩,搗碎取汁。 生薑:半兩,搗碎取汁。 阿膠:半兩,敲碎,炒至微黃,搗成粉末。

上件藥。以生薑地黃汁。入阿膠末。和勻。於銀器內暖過。旋旋服之。兼治吐血。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加入生薑和熟地黃汁液,攪拌均勻,放入銀器中溫熱。少量多次服用。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吐血。

又方。

豉(二合),艾葉(如雞子大),鹿角膠(二兩杵碎炒令黃燥)

白話文:

豆豉(二合),艾草葉(像雞蛋那麼大),鹿角膠(兩兩研碎炒至金黃乾燥)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二分。分為三服。徐徐服之。

又方。

上用故屏風紙。燒灰細研。以溫酒調下一錢。立止。

又方。

上以貝母二兩。炮黃。搗羅為末。以漿水調二錢。良久再服。瘥。

又方。

上以生乾地黃一兩。細銼。於銀器中。以酒一中盞。煎三五沸。去滓。頓服。其血立止。

又方。

上用穀精草。搗羅為末。以熱麵湯。調下二錢。

又方。

上以龍骨一兩。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半盞。溫溫盡服之。

又方。

上用楮樹葉。研絞取汁。溫飲一大盞。立止。如未止再飲。

又方。

上取生葛根。搗取汁。每服一小盞。三服即止。

又方。

上用黃明膠洋心稠餳。塗帛上。貼額上立止。

又方。

上用桑木耳。熬令焦。搗羅為末。撮如杏仁大。綿裹塞鼻中。數過即止。

白話文:

將桑木耳烤焦,研磨成粉末,搓成杏仁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鼻腔中。過幾次後,鼻血就會止住。

又方。

上用人中白一分。硬成片者。入麝香末一錢。細研令勻。吹鼻內瘥。

白話文:

鼻子正中位置的人中白穴,挖取三分之一寸的深度,成一片。放上麝香末一錢,研磨均勻,吹進鼻子裡治療疾病。

又方。

上用石榴花。搗末吹鼻內效。

又方。

上用垣衣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效。

又方。

上用蒼耳莖葉。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效。

治鼻卒衄。吹鼻散方。

上用釜底墨。細研。以少許吹鼻中。即止。

治鼻衄塞鼻散方。

上以蝟皮一枚。燒為灰。細研。每用半錢。綿裹納鼻中。數易之瘥。

又方。

上以赤馬通。以綿裹如棗大。塞鼻中。新舊者悉可用。若大衄者。以水絞取汁。飲一二升。無新者。以水漬乾者用之。

白話文:

取赤色的綿花,將其包裹成棗子大小,塞入鼻中。無論新鮮的還是陳舊的綿花都可以使用。如果出血量大,可以用水將綿花絞出汁液,飲用一兩碗。如果沒有新鮮的綿花,可以用水浸泡乾綿花後再使用。

治卒鼻衄方。

上用水罐一枚。鑽底小竅子。盛新汲水。淋項後宛宛中。淋不止。一兩罐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