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1)

1. 治耳虛鳴諸方

夫腎氣通於耳。足少陰腎之經。宗脈之所聚。勞動經血。而血氣不足。宗脈則虛。風邪乘虛。

隨脈入耳。與氣相擊。故為耳鳴。診其右手脈寸口。名曰氣口以前。脈浮則為陽。手陽明大腸脈也。沉則為陰。手太陰肺脈也。陰陽俱虛者。此為血氣虛損。宗脈不足。病苦耳鳴嘈嘈是也。眼時妄見光。此是肺與大腸俱虛也。左手尺中。名曰神門。其脈浮為陽。足太陽膀胱脈也。

白話文:

耳朵會出現耳鳴,是因為隨脈進入耳朵,和氣血相衝突。診斷時,摸右手脈搏的寸口,稱之為「氣口」。若脈搏浮在表層,表示陽氣旺盛,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脈搏。若脈搏沉在深處,表示陰氣旺盛,是手太陰肺經的脈搏。陰陽兩虛的人,代表血氣虛弱,宗脈不足。這種情況會導致耳鳴,而且會發出嘈雜的聲音。如果眼睛會不自主地看到光影,表示肺和大腸都虛弱。左手脈搏的尺中,稱之為「神門」。若脈搏浮在表層,表示陽氣旺盛,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脈搏。

虛者膀胱虛也。腎與膀胱合病。若耳鳴。忽然不聞。時時惡風。膀胱虛則三焦實。實則克消津液。故膀胱虛也。耳鳴不止。則變成聾也。

白話文:

膀胱虛弱是指膀胱功能減退。腎臟和膀胱病症會同時發生。如果耳鳴,突然聽不見,時常畏寒。膀胱虛弱,則三焦功能亢盛。三焦亢盛會消耗體液,因此導致膀胱虛弱。耳鳴不癒,最終會變成耳聾。

治耳中蟬鳴。乾地黃散方。

乾地黃(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桑耳(三分微炒),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連(一分去須),木通(三分銼),黃耆(三分銼),檳榔(三分),茯神(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熟乾地黃:**50 克

防風: 50 克,去除根莖

桑耳: 9 克,略微炒過

枳殼: 9 克,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膜

杏仁: 9 克,浸泡熱水去除皮和尖端,用麩炒至微黃

黃連: 3 克,去除根鬚

木通: 9 克,切碎

黃耆: 9 克,切碎

檳榔: 9 克

茯神: 9 克

甘草: 9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粗顆粒,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取一杯半的水,放入半片生薑。煎煮至藥液剩下五分之一。濾去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

治耳虛聾及鳴。菖蒲酒方。

菖蒲(三分),木通(三分銼),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三分)

上件藥。細銼。以酒一斗。用綿裹。浸七日後。每日空心暖飲一盞。晚再飲之。

治耳鳴。或因水入耳。蔥涕丸方。

蔥涕(半合),木通(半兩銼),細辛(半細),桂心(半兩),菖蒲(三分),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當歸(半兩),甘草(一分生用),獨活(一兩),白礬(一兩燒灰)

白話文:

蔥涕(半兩合起來) 木通(半兩,切成碎塊) 細辛(半兩,切成細條) 肉桂心(半兩) 菖蒲(三分) 附子(半兩,去皮,生用) 當歸(半兩) 生甘草(一分) 獨活(一兩) 白礬(一兩,燒成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鵝脂並蔥涕和丸。如棗核大。綿裹一丸納耳中。日三度。旋用之。

白話文:

把上面所列的藥材搗成細末,再用鵝油和蔥鼻涕混和捏成丸子,丸子的形狀跟棗核差不多。將一顆丸子用棉花包起來塞進耳朵裡,一天三次,每次輪流使用。

治耳鳴塞耳方。

吳茱萸(一分),巴豆(一分去皮臍),乾薑(一分炮裂銼),菖蒲(一分),細辛(一分)

白話文:

吳茱萸(1 份) 巴豆(1 份,去除外殼和臍) 乾薑(1 份,炮製後壓碎) 菖蒲(1 份) 細辛(1 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鵝脂和綿裹。塞於耳中。

治耳鳴兼聾。宜用此方。

當歸(半兩),細辛,芎藭,防風(去蘆頭),附子(生用),白芷(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當歸(15克),細辛(15克),川芎(15克),防風(去掉蘆頭,15克),附子(生用,15克),白芷(15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雄鯉魚腦一斤。合煎。三上三下。膏香。去滓。以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白話文:

  • 雄性鯉魚的腦(320 克) 又方。

鯉魚腦(八兩),防風(去蘆頭),菖蒲,細辛,附子(生用),芎藭(以上各半兩)

  • 防風(去除根鬚)
  • 菖蒲
  • 細辛
  • 附子(生用)
  • 芎藭(上述每味均為 16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魚腦煎令稠。每取棗核大。綿裹納耳中。

治耳中常有聲哄哄者。塞耳葶藶丸方。

甜葶藶(一兩長流水洗淨微火熬搗為末),山杏仁(半兩湯浸去皮),鹽花(二錢)

上件藥。同研了。更入臘月豬脂一錢。和研如泥。硬軟得所。丸如棗核大。綿裹一丸。納耳中。兩日一換。初安藥。三兩日耳痛。出惡膿水。四體不安。勿懼之。一百日內。慎一切毒。魚肉生冷滑膩等。

白話文:

將前面的藥物研磨成粉。再加入臘月的豬油一錢。和勻研磨成泥狀。軟硬適中。做成棗核大小的丸子。用棉花包裹一粒,塞入耳中。兩天換一次藥。剛開始用藥,耳朵會疼痛幾天。疼痛中流出膿水。身體會感到不適。不要害怕。在服用藥物的一百天內,要謹慎避免接觸任何毒物。不要食用魚肉、生冷、滑膩等食物。

治耳鳴無晝夜方。

菖蒲(一分),川烏頭(一分去皮臍生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綿裹半錢。塞耳中。日再易之。

又方。

上以生肥地黃。截作段子。濕紙裹。微煨。納耳中。

又方。

上以生烏頭。削如棗核大。納耳中。日一易之。

2. 治耳疼痛諸方

夫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風入於腎之經也。不治。流入腎。則卒然變脊強背直痓也。若因痛而腫。即生痓也。癰節膿潰。邪氣歇。則不成痓也。所以然者。足少陰為腎之經。宗脈之所聚。其氣通於耳。上焦有風邪入於頭腦。流至耳內。與氣相擊。故耳中痛。耳為腎候。其氣相通。腎候腰脊主骨髓。故邪流入腎經。則脊強背直也。

白話文:

患有耳中疼痛的人。都是風邪侵入腎臟的經絡所致。不治療,邪氣就會流入腎臟。就會突然發作腰背僵直,無法彎曲的疾病。如果因為疼痛而腫脹。就會發展成疾病。膿瘡破潰,邪氣散去。就不會形成疾病。原因是,足少陰經是腎臟的經絡。是宗脈匯聚的地方。它的氣血通往耳朵。上焦有風邪侵入頭腦。流到耳朵內。與氣血互相衝擊。所以耳朵疼痛。耳朵是腎臟的外在表現。它們的氣血相通。腎臟對應腰椎脊柱和骨髓。所以邪氣流入腎經。就會出現腰背僵直的症狀。

治耳疼痛。插耳拔風毒。附子丸方。

附子(一枚去皮臍生用),菖蒲(一分),麝香(一錢),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白礬(一分燒灰),蓖麻子(三十粒去皮)

白話文:

  • 附子(1枚,剝去外皮,生用)
  • 菖蒲(1錢)
  • 麝香(1錢)
  • 杏仁(1錢,用水浸泡後去皮和尖頭)
  • 白礬(1錢,燒成灰)
  • 蓖麻子(30粒,去皮)

上件藥。先搗附子菖蒲白礬為末。次搗杏仁蓖麻為膏。研入麝香相和。丸如棗核大。以蠟裹。大針穿透。插於耳中。日一換之。

白話文:

以上藥方:

  1. 先將附子、菖蒲、白礬搗成細末。
  2. 再將杏仁、蓖麻搗成膏狀。
  3. 將麝香研磨成粉,與前面搗好的膏末相和。
  4. 將其搓成棗核大小的丸子。
  5. 用蠟封住丸子表面。
  6. 用大針穿透丸子。
  7. 將穿好的丸子插入耳中。
  8. 每天更換一次。

治耳卒疼痛方。

菖蒲(一分),附子(一分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油調。以大豆大灌在耳中。即止。

治耳疼痛。兼有水出方。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令黑色)

上搗如膏。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治耳疼痛。宜用此方。

附子(一枚)

上以醋微火煎令軟。削可耳。綿裹塞之。

治耳卒疼痛。不可忍方。

鹽(一升炒令熟)

上以青布裹熨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