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6)

1. 治唇瘡諸方

夫脾與胃。令足陽明之經。胃之脈也。其經起鼻環於唇。其支脈入絡於脾。脾胃有熱。氣發於唇。則唇生瘡也。

治唇吻生瘡。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亂髮灰(一兩),故絮灰(一兩),乾薑(一兩)

白話文:

黃連(一兩,去鬚) 亂髮灰(一兩) 故絮灰(一兩) 乾薑(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敷於瘡上。

治唇瘡方。

上取東壁上土。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胡粉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胭脂油調塗之。

又方。

上取蜣螂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鹽豉。湯浸一宿。後漉出。爛研塗之。

又方。

上取大麻子。燒灰細研。用井華水調塗之。

又方。

上取白礬。燒灰細研。和胡粉敷之。

又方。

上取葵根。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乾蟾。燒灰細研。敷之。

2. 治緊唇瘡諸方

夫脾與胃合。胃為足陽明。其經脈起鼻環於唇。其支脈入絡於脾。脾胃有熱。氣發於唇。則唇生瘡而腫也。被風邪寒濕之氣。搏於瘡。則微腫濕爛。或冷或熱。乍瘥乍發。積月累年。謂之緊唇。亦名瀋唇也。

白話文:

脾臟和胃是相互連系的。胃屬於足陽明經絡。它的經脈從鼻子開始,環繞嘴巴。它的支脈連接到脾臟。脾胃有熱,氣就會發散到嘴脣,導致嘴脣生瘡腫脹。如果遇到風寒濕氣,這些氣就會和瘡口搏擊,導致瘡口輕微腫脹、潮濕腐爛,有時冷,有時熱,好了一陣子又再次復發,反覆發作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這種情況稱為「緊脣」,也叫「瀋脣」。

治緊唇瘡久不瘥。塗硫黃膏方。

硫黃(一分細研),白礬灰(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水銀(一分),麝香(一分細研),黃柏末(一分)

白話文:

硫磺(一錢,研成細末) 白礬灰(一錢,研成細末) 硃砂(一錢,研成細末) 水銀(一錢) 麝香(一錢,研成細末) 黃柏末(一錢)

上件藥。和水銀。於瓷缽中研。用臘月豬脂。和如泥。先拭唇含淨。然後以膏塗之。

治緊唇瘡。疼痛不可忍。胡粉膏方。

胡粉(三分),黃連(三分去須),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胡粉(0.9克) 黃連(0.9克,去除根須) 炙甘草(0.3克,微烤至呈微紅色,並切碎) 麝香(3克,細研粉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臘月豬脂。調令得所。每以少許。塗於瘡上。

治唇緊面腫。宜用此方。

上用馬齒菜。搗取汁塗之。立瘥。

治緊唇。宜用此方。

上取綠礬。於熨斗內熬。候沫盡。研為末。醋調塗於帛子上貼之。至來日去卻藥。安蔥白皮瘡上。以火炙油木梳熨之。不過三上瘥。

白話文:

先取綠礬放入熨斗中加熱熔化。等到泡沫消盡後,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在布料上,貼敷在患處。到了第二天取下藥物。將蔥白皮敷在患處上,用火炙熱後,再用塗有油的木梳熨燙。通常不超過三次治療即可痊癒。

又方。

上用亂髮。蜂房。及六畜毛等分。燒作灰。研為末。貼於瘡上。若以豬脂和塗亦佳。

又方。

上以故青布。緊卷燒令燃。於斧上拄取汗出。拭取塗之。兼治唇黑腫痛癢。

又方。

上用干蠐螬。燒作灰。細研。和豬脂。臨臥塗之。

又方。

上以鱉甲及頭。燒令煙盡。細研敷之。日三五上瘥。

又方。

上用黃蠟貼之一宿。瘥。

又方。

上用自死螻蛄。燒作灰。細研敷之。瘥。

又方。

上用故青布。燒灰細研。每服。水調一錢服之。

又方。

上用松脂。炙令軟。貼瘡上瘥。

治唇口生瘡。宜用此方。

晚蠶蛾(一分)

上碾為末。每取少許。敷瘡上瘥。

治唇邊生瘡。經年不瘥。宜用此洗湯方。

上取八月藍葉十斤。絞取汁。洗之。不過三日瘥。

治唇黑腫。疼痛不可忍。塗藥方。

上用大錢四文。於石上磨。以臘月豬脂。磨取汁塗之。不過數遍瘥。

又方。

上以蛇蛻皮。燒灰細研。用生油調塗之。

又方。

上以蟹肚底白皮。燒作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鯉魚血。磨墨塗之。

3. 治唇生腫核諸方

夫足陽明為胃之經。其支脈環於唇。入絡於脾。然脾胃為表裡也。脾胃有風熱。邪氣乘之。而沖發於唇。與血氣相搏則腫結。外為風冷乘。其結腫不消。則成核也。

白話文:

足陽明經是胃經。它的支脈環繞著嘴脣。進入脾臟並連結相通。脾臟和胃是表裡關係。如果脾胃有風邪熱氣,病邪趁虛而入,衝擊發作在嘴脣,與血氣相搏擊就會腫脹結塊。如果是外部風寒侵襲,腫塊就不會消散,就會形成核罷了。

治唇上生惡核腫。由脾胃風熱壅滯。獨活散方。

獨活(三分),川升麻(三分),沉香(三分),桑寄生(三分),連翹(三分),犀角屑(三分),漢防己(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獨活(15克),川升麻(15克),沉香(15克),桑寄生(15克),連翹(15克),犀角屑(15克),防己(15克),川大黃(15克,切碎後微炒),甘草(25克,炙至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熱在脾胃。唇生腫核。結聚不散。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白蘞(三分),玄參(三分),木通(三分銼),羚羊角屑(三分),漏蘆(三分),射干(三分),木香(三分),犀角屑(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耆(三分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赤芍藥(60克),白芷(18克),玄參(18克),木通(18克,切碎),羚羊角粉(18克),漏蘆(18克),射干(18克),木香(18克),犀牛角粉(18克),大黃(60克,切碎後略炒),黃耆(18克,切碎),枳殼(30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甘草(30克,炙烤至微紅後切碎),杏仁(18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用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唇生腫核。塗貼方。

松脂(半兩),川大黃(一分),白蘞(一分),赤小豆(一分),胡粉(一分)

白話文:

  • 松脂:半兩
  • 川大黃:一分
  • 白蘞:一分
  • 赤小豆:一分
  • 胡粉: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雞子清調。塗貼於上。

治脾胃熱毒。唇上生結核腫痛。松脂膏方。

松脂(一兩),白膠香(一兩),薰陸香(一兩),蠟(一兩),當歸末(一兩),甘草末(一兩),豬脂(一合),羊腎脂(一合),生地黃汁(半合)

白話文:

松脂(50克),白膠香(50克),薰陸香(50克),蠟(50克),當歸粉(50克),甘草粉(50克),豬油(250毫升),羊腎油(250毫升),生地黃汁(125毫升)

上件藥。先以慢火煎脂令沸。次下松脂白膠薰陸香蠟。候銷。濾去滓。入地黃汁更煎。令稠。去火。然下藥末。和攪令勻。貯於瓷盒中。每用少許。塗貼唇上。

白話文:

以上藥材的使用方法:

  1. 用小火煎熬羊脂,等沸騰後。
  2. 加入松脂、白膠、薰陸香和蠟。等到融化。
  3. 濾掉殘渣。加入地黃汁繼續煎熬。直到變稠。
  4. 取下並讓藥物冷卻。
  5. 加入藥末,攪拌均勻。
  6. 儲存在瓷盒中。每次取少量,塗抹在嘴脣上。

又方。

用刀鋒決破核。出卻惡血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