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1)

1. 治虛勞痿痹不遂諸方

夫風寒濕三氣合為痹病也。在於陰則其人筋骨痿枯。身體急痛。此為痿痹之病。皆愁思所致。憂慮之為。診其脈。尺中虛小者。是膝寒痿痹也。

白話文:

風、寒、濕這三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會導致痹病。如果痹病在身體的陰面(內側),患者的筋骨會萎縮發枯,身體會劇烈疼痛,這就是痿痹之病。這些疾病都是由於憂愁思慮過度、憂慮不安造成的。診斷時,如果發現尺脈虛小,說明是膝蓋的寒性痿痹。

治虛勞痿痹。四肢不收。不能俯仰。兩肩中疼痛。身重筋急。體如刀刺。身不能自

任。此皆因飲酒當風。露臥濕地。寒從下入。血精皆虛。眾脈寒。使人陰囊下濕。陽氣,消弱。令人不樂。恍惚憂悲。宜服除風輕身。益氣明目。強陰令人有子。補諸不足。石,斛散方。

白話文:

虛弱。以上這些症狀都是因為喝酒後吹風、在潮濕的地方過夜,導致寒氣從下方進入體內,血和精都虛弱,脈絡寒冷,讓人陰囊潮濕。陽氣虛弱,消退讓人不快樂,恍惚憂傷。應該服食能驅風、減輕身體、增強氣血和眼睛明亮的藥物,加強陰氣、讓人有孩子,補全不足。使用石斛散。

石斛(一兩半去根),萆薢(一兩銼),柏子仁(三分),石龍芮(三分),澤瀉(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牛膝(一兩半去苗),赤芍藥(三分),雲母粉(一兩),松脂(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山茱萸(三分),菟絲子(一兩酒浸三宿曝乾別搗為末),細辛(三分),桂心(三分),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巴戟(一兩)

白話文:

石斛 (90 克,去除根部) 萆薢 (90 克,切碎) 柏子仁 (18 克) 石龍芮 (18 克) 澤瀉 (18 克) 附子 (90 克,炮製、破裂、去除皮臍) 杜仲 (90 克,去除粗皮、炙至微黃、切碎) 牛膝 (135 克,去除苗部) 赤芍藥 (18 克) 雲母粉 (90 克) 松脂 (90 克) 防風 (18 克,去除蘆頭) 山茱萸 (18 克) 菟絲子 (90 克,用酒浸泡三晚,曬乾後搗碎) 細辛 (18 克) 桂心 (18 克) 鹿茸 (90 克,去除毛髮,塗抹酥油炙烤至微黃) 巴戟 (90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暖酒調下二錢。忌生冷油膩牛肉

治虛勞痿痹不遂。筋脈急痛。宜服抽風獨活散方。

獨活(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二(一)兩半炮裂去皮臍〕,薏苡仁(一兩),桂心〔二(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三分),當歸(三分),赤茯苓(三分),山茱萸(三分),漢防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狗脊(三分),熟乾地黃(一兩),牛膝(一兩去苗),芎藭(三分),石斛(一兩去根),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獨活(60克),人參(60克,去掉鬚根),附子(120克,炮製後去掉皮和臍),薏苡仁(60克),桂心(120克),防風(60克,去掉鬚根),赤芍藥(18克),當歸(18克),赤茯苓(18克),山茱萸(18克),漢防己(30克),甘草(30克,炙製至微紅,切碎),狗脊(18克),熟乾地黃(60克),牛膝(60克,去掉莖葉),芎藭(18克),石斛(60克,去掉根),枳殼(30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毒滑魚肉。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將它粗略地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個中號茶杯的水,放入半片生薑。煎煮到只剩下六成。過濾渣滓。不限時間,趁微熱時服用。忌食生冷、油膩、毒滑類魚肉。

治虛勞痿痹。肢節疼痛或偏枯。或腰痛。攣急。宜服桑寄生散方。

桑寄生(一兩),白芍藥(三分),獨活(三分),熟乾地黃(一兩),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牛膝(一兩去苗),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細辛(半兩),秦艽(三分去苗),白茯苓(一兩)羚羊角屑(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芎藭(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當歸(三分),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桑寄生(60克),芍藥(18克),獨活(18克),熟地黃(60克),杜仲(60克,去掉粗皮,微炙至淡黃色,搗碎),牛膝(60克,去掉幼苗),附子(60克,去皮臍,炮裂),細辛(30克),秦艽(18克,去掉幼苗),茯苓(60克),羚羊角粉(18克),防風(18克,去掉蘆頭),芎藭(18克),人參(18克,去掉蘆頭),當歸(18克),桂心(60克),甘草(60克,微炙至淡紅色,搗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酒各半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虛勞痿痹。肢節疼痛。宜服羌活散方。

羌活(一兩),甘菊花(半兩),白茯苓(三分),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當歸(三分),牛膝(一兩去苗),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沉香(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三分),萆薢(一兩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材料:

  • 羌活:1 兩
  • 甘菊花:半兩
  • 白茯苓:3 分
  • 白蒺藜:半兩(略炒後去除刺)
  • 當歸:3 分
  • 牛膝:1 兩(去除莖葉)
  • 肉蓯蓉:3 分(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烤乾)
  • 沉香:半兩
  • 防風:半兩(去除蘆頭)
  • 枳殼: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瓤)
  • 桂心:3 分
  • 萆薢:1 兩(切碎)
  • 附子:1 兩(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虛勞痿痹少氣。筋攣。關節疼痛。難以屈伸。不能行。精寒目瞑。陽氣恆弱。腹中不調。此由腎虛所致。宜服菴䕡子散方。

菴䕡子(一兩),酸棗仁(一兩微炒),大豆卷(一兩微炒),薏苡仁(一兩),甘菊花(半兩),秦椒(一兩去目炒去汗),車前子(半兩),蔓荊子(半兩),菥蓂子(半兩),冬瓜子(半兩),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白話文:

菴䕡子:1 兩 酸棗仁:1 兩(稍微炒過) 大豆卷:1 兩(稍微炒過) 薏苡仁:1 兩 甘菊花:半兩 秦椒:1 兩(去除果柄、炒過後去除汗味) 車前子:半兩 蔓荊子:半兩 菥蓂子:半兩 冬瓜子:半兩 阿膠:1 兩(搗碎後炒至黃色乾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虛勞痿痹。手足厥冷。精氣虛乏。骨節疼痛。頭眩。吐逆。腰脊強直。服之令人體骨豐盛。肌膚光澤。茯苓丸方。

白茯苓(一兩),牡荊子(半兩),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黃耆(一兩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薯蕷(一兩),巴戟(一兩),石長生(三分),桂心(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牡蠣(一兩燒為粉),山茱萸(一兩),熟乾地黃(一兩),澤瀉(三分),石斛(一兩半去根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人參(一兩去蘆頭),防風(半兩去蘆頭),羌活(三分),當歸(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茯苓(60 克),牡荊子(30 克),天雄(60 克,炮製後去掉皮和臍),黃耆(60 克,切碎),肉蓯蓉(60 克,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炙乾),山藥(60 克),巴戟(60 克),石長生(1.8 克),桂心(60 克),菟絲子(60 克,用酒浸泡三天,曬乾,搗碎成粉末),杜仲(60 克,去掉粗皮,炙至微黃,切碎),牡蠣(60 克,燒成粉末),山茱萸(60 克),乾地黃(60 克),澤瀉(1.8 克),石斛(90 克,去除根部,切碎),附子(60 克,炮製後去掉皮和臍),天門冬(90 克,去除心部,焙乾),人參(60 克,去掉蘆頭),防風(30 克,去掉蘆頭),羌活(1.8 克),當歸(1.8 克),甘草(30 克,炙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痿痹。百節沉重。四肢不舉。食飲漸少。羸瘦乏力。宜服補腎丸方。

熟乾地黃(一兩),巴戟(三分),黃耆(三分銼),石斛(一兩去根銼),人參(三分去蘆頭),白茯苓(三分),桂心(三分),牛膝(一兩去苗),山茱萸(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羌活(三分),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乾),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丹參(三分),五味子(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遠志(半兩去心),柏子仁(一兩)

白話文:

  • 熟地黃:1 兩
  • 巴戟:3 錢
  • 黃耆:3 錢(切碎)
  • 石斛:1 兩(去根,切碎)
  • 人參:3 錢(去須)
  • 白茯苓:3 錢
  • 桂枝心:3 錢
  • 牛膝:1 兩(去苗)
  • 山茱萸:3 錢
  • 防風:3 錢(去須)
  • 菟絲子:1 兩(用酒浸泡 3 天,曬乾後搗碎為末)
  • 羌活:3 錢
  • 肉蓯蓉:1 兩(用酒浸泡一夜,颳去外皮,炙乾)
  • 附子:1 兩(炮製後,去皮臍)
  • 磁石:2 兩(燒醋淬 7 次,搗碎研細,過水飛)
  • 丹參:3 錢
  • 五味子:3 錢
  • 麥門冬:1 兩(去芯,烘焙)
  • 甘草:半兩(炙製後切碎)
  • 遠志:半兩(去芯)
  • 柏子仁: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忌生冷。毒滑魚肉。

治虛勞痿痹。四肢攣急。肌體枯瘦。宜服石斛丸方。

石斛(一兩去根銼),熟乾地黃(三分),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五味子(半兩),牛膝(一兩去苗),澤瀉(半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防風(半兩去蘆頭),芎藭(三分),獨活(半兩),秦艽(二分去苗),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黃耆(半兩銼),石龍芮(半兩),白芍藥(半兩),白茯苓(三分)

白話文:

  • 石斛:1兩(去除根部,切片)
  • 熟地黃:3錢
  • 麥門冬:1.5兩(去除心部,烘乾)
  • 五味子:5錢
  • 牛膝:1兩(去除芽)
  • 澤瀉:5錢
  • 肉蓯蓉:1兩(浸泡一晚,去除皺皮,烘乾)
  • 防風:5錢(去除蘆頭)
  • 川芎:3錢
  • 獨活:5錢
  • 秦艽:2錢(去除芽)
  • 人參:5錢(去除蘆頭)
  • 桂心:3錢
  • 甘草:5錢(炙烤微紅,切片)
  • 細辛:5錢
  • 附子:1兩(炮製爆裂,去除皮和臍)
  • 黃耆:5錢(切片)
  • 石龍芮:5錢
  • 白芍藥:5錢
  • 白茯苓:3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忌生冷。豬雞牛馬肉。

治虛勞痿痹。四肢不舉。頭目昏重。不能飲食。身體乏力。疼痛。宜服牛膝丸方。

牛膝(一兩去苗),黃耆(三分銼),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羌活(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白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銼去皺皮炙),防風(三分去蘆頭),芎藭(一兩),桂心(一兩),巴戟(一兩),乾蠍〔三(半)兩微炒〕,白茯苓(一兩),五加皮(一兩)甘菊花(三分),天麻(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熟乾地黃(一兩),萆薢(一兩銼),茵芋(一兩)

白話文:

牛膝(1 兩,去根鬚) 黃芪(3 分,切碎) 側柏子(1 兩,炮裂去殼和胚芽) 羌活(1 兩) 人參(1 兩,去根鬚) 白附子(1 兩,炮裂去殼和胚芽) 肉蓯蓉(1 兩,浸泡一夜,切碎,去皺皮並炙烤) 防風(3 分,去根鬚) 川芎(1 兩) 桂心(1 兩) 巴戟天(1 兩) 蠍子(3.5 兩,微炒) 白茯苓(1 兩) 五加皮(1 兩) 菊花(3 分) 天麻(1 兩) 補骨脂(1 兩,微炒) 熟地黃(1 兩) 白芷(1 兩,切碎) 芋艿(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暖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痿痹。腰腳不遂。頭昏目暗。心煩健忘。身體沉重。羌活丸方。

羌活(一兩),茯神(一兩),五加皮(一兩),鹿茸(一兩半去毛塗酥炙微黃),防風(三分去蘆頭),牛膝(一兩半去苗),人參(一兩去蘆頭),遠志(三分去苗),薯蕷(一兩),桂心(一兩),五味子(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酸棗仁(一兩微炒),枸杞子(三分),山茱萸(一兩),黃耆(一兩銼),熟乾地黃(一兩),羚羊角屑(一兩)

白話文:

羌活(50克),茯神(50克),五加皮(50克),鹿茸(75克,去毛,塗上酥油,烘烤至微黃),防風(15克,去蘆頭),牛膝(75克,去苗),人參(50克,去蘆頭),遠志(15克,去苗),薯蕷(50克),桂心(50克),五味子(15克),附子(50克,炮裂,去皮和肚臍),酸棗仁(50克,微炒),枸杞子(15克),山茱萸(50克),黃耆(50克,切碎),熟乾地黃(50克),羚羊角屑(5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暖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痿痹。腰腳不遂。骨節痠疼。筋脈拘急。宜服萆薢丸方。

萆薢(一兩銼),牛膝(一兩去苗),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酸棗仁(一兩微炒),當歸(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茵芋(三分),熟乾地黃(一兩),丹參(一兩),赤芍藥(三分),桂心(一兩),黃耆(一兩銼),羚羊角屑(三分),羌活(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薏苡仁(一兩)

白話文:

  • 萆薢:一兩,切碎
  • 牛膝:一兩,去除根鬚
  • 杜仲:一兩,去除粗皮,微黃炙制後切碎
  • 酸棗仁:一兩,微炒
  • 當歸:一兩
  • 防風:三分,去除蘆頭
  • 附子:一兩,炮裂後去除皮和根臍
  • 茵芋:三分
  • 熟地黃:一兩
  • 丹參:一兩
  • 赤芍藥:三分
  • 桂心:一兩
  • 黃耆:一兩,切碎
  • 羚羊角屑:三分
  • 羌活:一兩
  • 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切碎
  • 薏苡仁: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暖酒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