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十一 小兒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小兒門 (4)

1. 吐瀉(附:痢疾)

丁香散,治小兒吐乳、傷食。

丁香石蓮肉,枇杷葉生薑自然汁炙熟)

上等分,細末。米飲湯調下。

白朮散,治小兒嘔吐,兼治冷痢。常服此藥,調理三焦,大進飲食。

白朮,丁香,肉豆蔻(麵裹煨),陳皮甘草

上等分,細末。白湯調下。慢驚沉困,冬瓜子煎湯下。若見水即吐,進藥不得,吐止,用棗子點藥干吃。

調中散,治小兒。調氣主脾及治吐瀉。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訶子(煨),陳皮,木瓜白扁豆(炒),黃耆(蜜炙),木香罌粟子(炒),乾紫,蘇葉

上等分,為細末。白湯點服。

藿香散,治小兒臟腑不調,作瀉青黃黑白,乳食不消,糞中有凍如雞子清,兼暴瀉如水。其證肚痛,微熱,面唇黃白,此藥治之。慢驚或偏墜、紅腫、內吊,紫蘇湯調下三五服,痛止,宜用此藥。

陳皮,藿香葉厚朴(薑製),枳殼(去油),甘草

上等分,為細末。陳米飲調紫蘇湯下。糞中有黃白凍子,木瓜並白梅去鹽煎湯下。如痢止用棗子煎湯下,大能和胃進乳食。此是小兒常服藥。

塌氣丸,治小兒脾虛,腹脹或疳瀉黃瘦。

木香(二錢半),青皮(去穰,一兩),蓽撥,胡椒(各半兩),全蠍(五個,去毒尖)

上為極細末,調醋糊和丸,如黃米大。一周兒服五十丸,用乳汁下,粥湯亦可,肚空服,服訖候半個時,得吃乳食。日進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宿州陳氏方)

地榆散,治諸般瀉痢,血痢尤佳。

地榆,訶子,甘草

上等分。細末。鹽米湯調服。

理中湯,治小兒吐乳,下痢不止。

大理中湯入雪糕作細丸。米飲下。(湘中陳伯尹用之有效方)

豆蔻散,止瀉。(新增)

肉豆蔻(一個,麵裹煨),青皮,陳皮,木香,白朮,甘草(一錢),草果(一個)

上為末。米飲下。

2. 疹痘勸戒文

小兒疹痘,蓋因在胎時食母血穢,生下口有餘血,生婆取去不盡,啼發聲則入腹,遇天氣溫熱,搏動而發。所以大小皆須一出。若遇久晴暄暖,間有病此,其未病者,可預服三豆湯,能令不發。

此乃熱病。熱極生風,或發驚搐,但當通心散熱,切不可投冷驚藥及著艾。蓋灸則火助熱熾,投冷驚藥則毒氣內伏,反為大害。

人多用升麻飲,然當明其已發未發之說。方其身熱,昏睡,皮膚無跡,疑二之間,謂之未發;及其結痂,有諸般熱證謂之已發。此二證可服亦不可多。若才有形跡,及瘡未乾,謂之正發,則不可服。蓋升麻性冷比犀角,服多必致陷伏,動臟腑,況未必有穿者。

最忌諸般臭穢,煎炒油煙,父母行房等犯觸。未發而觸則毒氣入心,悶亂而死;已發而觸則瘡痛如割,以至黑爛。切宜禁戒,仍燒帶諸香,及打醋炭以防之,不可以田舍兒不忌為常法。

醫書有飲酒法,為天寒氣怯者設。若天熱氣旺,則不宜飲,飲多則發瘡斑爛、大渴、泄瀉。本草云:酒乃醞釀而成,有大熱毒,此是熱毒病,豈可又飲熱毒物。

病此者多不服藥,豈知未敢。已發則合解散,正發則合活氣血。若依此,非惟出疏,亦易干斂,仍免後慮。若不依此,則邪盛瘡密,收亦費力,餘毒為患,致便生血癰、疽、疥、癆、赤眼、咽喉、口瘡之類。

病若經日,請醫至,當先說病源,然後診視,庶無差失。東坡言之詳矣!醫家亦當遵《活人書》未診先問之說。況此病腥臭,其肯詳視者幾何人哉!克雋家世,講習療病垂三十年,熟視此弊,今撮方書要法以為勸,使無夭枉之失幸矣!(盧陵範克雋伯英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