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5)

1. 嘉魚

味甘,氣溫。首有黑點,長身細鱗,肉肥白如玉,味頗咸,食乳泉故也,眾魚莫及。

主勞瘦虛損,腎虛消渴。

2. 魴魚

一名鯿魚,味甘,氣溫。小頭縮頸,穹脊闊腹,扁身細鱗,其色青白,腹內有肪最美。

主和芥食,助肺氣,去胃風,消穀;作鱠食,助脾氣,令人能食。功與鯽同,疳痢人勿食。

3. 鱸魚

味甘,氣平。有小毒。出吳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長僅數寸,狀微似鱖,而色白有黑點,巨口細鱗,四鰓。

主補五臟,益筋骨,妊婦食,安胎。

4. 鱖魚

味甘,氣平。扁形闊腹,大口細鱗,有黑斑彩斑,色明為雄,晦為雌,皆有鬐鬣刺人,厚皮緊肉,肉中無細刺。

主腹內惡血,去腹內小蟲,腸風下血。

5. 鯊魚

味甘,氣平。溪澗中小魚也。長四五寸,頭尾般大,□狀似赤眼,身圓似鱔,厚肉,重唇,細鱗,黃白色,有黑斑點文,鬐刺甚硬,其尾不歧。

主暖中,益氣。

6. 鰷魚

味甘,氣溫。江湖中小魚也。長僅數寸,形狹而扁,狀如柳條,性好群遊。

主暖胃,止冷瀉。

7. 烏魚

味甘,氣寒。

主濕痹,五痔,下十種水氣,及妊婦水腫。作鱠,與腳氣人食良。

8. 鰻鱺魚

味甘,氣平。狀如蛇,背有肉鬣至尾,無鱗,有舌,腹白,大者長數尺。背有黃脈者,名金絲鰻鱺。歙州出一種,背有五色文者,尤勝。腹有黑斑者,四目者,背有白點無鰓者,俱不可食。孕婦勿食。凡使,連骨,燒存性用。

主濕腳氣,腰腎間濕,風痹,傳屍,疰氣,五痔,瘡瘻,殺諸蟲,及小兒勞疳,一切風瘙如蟲行。

按:鰻鱺,與蛇同類,其功專在殺蟲去風。

9. 鱔魚

(附:尾血)

味甘,氣大溫。生水岸泥窟中。多食令人霍亂,時行病食之,多復。一種蛇變者,夜以燈照之,必項下有白點,通身浮水上,有毒害人。

主去十二經風邪,濕痹,除腹中冷氣腹鳴,婦人產後諸虛,貼一切痔瘻、臁瘡、引蟲。

附:尾血,主口眼喎斜,同麝少許,左喎塗右,右喎塗左,正即洗去。耳痛,滴數滴入耳;鼻衄,滴數點入鼻;疹後生翳,點少許入目;赤疪,同蒜汁、墨汁頻塗之。

按:鱔魚,與蛇同形同性,其力在尾,故能走經脈,療十二風邪,及口喎、耳目諸竅之病。風中血脈,則口眼喎斜,用血主之,從其類也。

10. 鰌魚

味甘,氣平。海鰌,生海中,極大;江鰌,生江中,長七八寸;泥鰌,生湖池,長三四寸,沉於泥中。

主暖中,益氣,醒酒,解消渴。

11. 鱣魚

即鰉魚,味甘,氣平。生江海深處,長二三丈,純灰色,背有骨甲三行,鼻長有須,口近頜下,尾歧無鱗,張口接物,聽其自入,世俗所謂鱘蝗魚吃自來食,是矣。

12. 鱘魚

味甘,氣平。生江海深處。亦鱣屬也,但背上無甲,骨不脆,色青碧,腹下色白,鼻長與身等,餘與鱣同。

按:鱣魚、鱘魚,食之動風氣,發一切瘡疥,多食生痰成癥,作鮓味奇,亦不益人。

13. 孩兒魚

味甘,有毒。

主瘕疾。

14. 黃顙魚

味甘,氣平。微毒。無鱗,似小鮎,腹下黃,背上青黃,腮下有二橫骨,兩須,有胃,群遊作聲軋軋。

主煮食,消水腫,利小便;燒灰,治瘰癧,久潰不收斂及諸惡瘡。

15. 河豚

(附:肝及子)

味甘,氣溫。有毒。生吳、越最多。狀如蚪鬥,大者尺余,背色青白,有黃縷,無鱗、無鰓、無膽;一種色炎黑,有文點,毒尤甚。煮忌煤炱落中,與荊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烏頭、相反,宜荻筍、蔞蒿,畏橄欖甘蔗蘆根、糞汁。

主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

附:肝及子,有大毒。主疥癬蟲瘡,同蜈蚣燒研,香油調搽之。

16. 豚魚

味鹹,氣腥。生海中為海豚;生江中為江豚。舟人候之占風,其中有曲脂,點燈照樗蒲即明,照讀書、工作即暗,俗言懶婦所化也,肉不中食,膏和石灰艌船良。

主飛屍,蠱毒,瘴瘧,作脯食之。肪主瘡癬,殺蟲。

17. 鮫魚

(附:皮)

味甘,氣平。生近海諸郡。青目赤頰,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並肥美,南方珍之,大者尾長數丈,能傷人,種類狀貌不一,皆皮上有沙,堪揩木如木賊,小者子隨母行,驚即從口入母腹中。

主作鱠,補五臟,功亞於鯽。

附:皮,主治心氣,鬼疰,蠱毒,食魚鱠成積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