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齋

《本草詳節》~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胡麻

一名巨勝,味甘,氣平。胡麻即脂麻之黑者,巨勝即胡麻中丫葉而八稜者,前賢辯論雖多,不出此兩語而已。得茯苓良。凡使,以水淘去浮者,曬乾,酒拌,蒸熟,再曬乾,略舂去粗皮,以小豆拌炒,豆熟,去豆用。

主補中益氣,潤五臟,補肺氣,填腦髓,堅筋骨,風痛,步蹇語澀,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催生落胎,初食利大小腸,久食即否。

按:胡麻,黑色入通於腎,不寒不燥,而能平潤,補肝腎之佳谷也。取油以白者為勝,服食以黑者為良。治痘瘡變黑歸腎;煎湯下百祥丸,則又取赤者,能解毒也。

2. 薏苡仁

味甘,氣微寒。生各處。一種黏牙者,尖而殼薄,米白色如糯,即薏苡;一種圓而殼堅硬者,即菩提子也,不入藥。凡使,糯米同炒。

主健脾益胃,肺痿肺癰,水腫,理乾溼腳氣,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痹。

按:薏苡仁屬土,故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筋急、風痹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痢、水腫用之;至拘攣一症,以《衍義》觀之,因熱因濕可用,因寒不可用。丹溪則以寒病筋強,熱病(注:原作「痛」,顯誤,改)痛筋短,濕病筋弛三者,以濕為病源,寒與濕類,寒濕留久,自變為熱,三者皆可用也。

然外濕非內濕啟之,不能成病,故湎酒而魚肉繼之,甘滑燒炙辛香,皆致濕之因也,但勢力和緩,以多用見效。性主秋降,虛而下陷者,不宜。妊娠久服,亦能墮胎。

3. 神麯

味甘、辛,氣溫。陽中之陽。入胃經。陳久者良。凡使,火炒黃。造法: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麵百斤,青蒿、野蓼、蒼耳汁各三升,用汁和麵,以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作餅,麻葉包罯,如造醬法,待生黃衣,曬收。

主健脾暖胃,化水穀宿食,癥結積滯,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閃挫腰痛,其功與曲同。又主胎上搶心,血流不止,亦能下胎。

按:神麯,功勝酒麴,酒麴行脾胃滯氣,收臟腑風冷,若神麯乃專造以供藥用,用生能發生氣,熟用能斂暴氣,不止消導而已也。脾陰虛、胃火盛,與孕婦,俱不宜。

4. 糵米

味苦,氣溫。凡谷皆可生,功用相同。入脾、胃經。豆蔻、砂仁烏梅木瓜、芍藥、五味子為使。凡使,炒焦方有功力。

主溫中下氣,開胃健脾,止吐逆,消痰痞,破癥結,腹內寒鳴,心腹脹滿,催生下胎,化米麵、諸果、食積。

按:麥芽、神麯二藥,胃氣虛人宜服之,以代戊己腐熟水穀,諸果食積所必用也。久服亦須白朮諸藥兼用。

5. 赤小豆

味甘、酸,氣平。陰中之陽。生各處。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及淡紅色者,並不治病。合魚鮓食,成消渴;作醬同飯食,成口瘡。驢食腳輕,人食身重。

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痢,痢後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愈。利小便,消腹脹,下水腫,闢溫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解小麥熱毒、酒毒,療癰疽如神。

按: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又性下行而通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所治諸症,皆病之有形者也。久服則降令太過,津血滲泄,令人肌瘦身重。其吹鼻瓜蒂散,及闢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同桑根白皮煮食,去濕氣痹腫;同鯉魚煮食,甚治腳氣;塗癰疽,恐其性黏,入苧根末即不黏,此法尤妙。

6. 藊豆

(附:花、葉)

味甘,氣微溫。二月種,蔓生,葉大如杯,團而有尖,花如小蛾,有翅尾,形莢凡十餘樣,白露後結實。有黑白二種:黑名鵲豆,性小冷;惟粗圓白色者入藥。凡使,連殼炒用。

主暖脾胃,補五臟,和中下氣,消暑,除濕熱,止泄痢,消渴,霍亂,解一切草木、酒、河豚魚毒,生嚼及煮汁飲效。

按:萹豆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脾胃經氣分,通利三焦,升清降濁,所以治中宮之病。然亦泥膈,不可單食。

附:花,主女子赤白帶下,乾末,米飲服之。

附:葉,主霍亂,及吐利後轉筋,生搗,以少酢浸汁服;醋煮食,治瘕。惟患寒熱入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