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辨舌指南》~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黴醬色舌總論七

《舌鑑》:黴醬色苔者,為黃赤兼黑之色,如物經久雨青黑,而曰黴色是也。乃夾食傷寒而復夾濕熱,胃氣不化,熏蒸於舌,故見此象也。傷之輕者,苔色薄,雖腹中疼痛不止、下利惡寒者,可用桂枝加枳、樸、橘、半,痛甚便閉不通者,加薑汁煮大黃。因冷食不消,加乾薑厚朴、草蔻,甚則調胃承氣湯加炮姜下之。

其苔色厚而腹痛甚,服藥不應者,必危,要知黴醬色乃老黃兼黑色釀成,食填太陰,郁遏不得發越,久盦而成醬色也。確是土邪剋水,水精不獲上榮,故口齒燥,唇乾焦,下利大渴,不能多飲。如胃氣絕,脈結代者死。雖應下奪,鮮有克愈者。(《正義》云:舌生厚苔而如黴色者,此夾食傷寒也。

色淡者生,色濃者死。下之得通者生,不得通者死。周徵之曰:此即沉香色也。總是血瘀氣濁所致,濕熱夾痰亦常有之,不僅夾食也。黴音梅。)

《辨正》:黴醬色者,有黃赤兼黑之狀。乃臟腑本熱而夾有宿食也。凡內熱久郁者,夾食中暑者、夾食傷寒傳太陰者皆有之。凡見此舌,不論何證何脈,皆屬裡證、實熱證,無表證、虛寒證。《舌鑑》謂苔薄用桂枝湯加枳、橘、半夏,苔色厚為土邪剋水,鮮有得愈者,皆謬說也。(見圖十九)

2. 黴醬色舌證治圖說

純黴醬色舌(第一百三十九)

圖說:全舌黃赤兼黑之色,如沉香色。

《舌鑑》:舌見黴醬色,乃飲食填塞於胃,復為寒邪郁遏,內熱不得外泄,濕氣熏蒸盦而變成此色也。其脈必沉緊澀數,其人必煩躁腹痛,五七日下之不通者必死,太陰少陰氣絕也。

《辨正》:純黴醬色舌,為實熱蒸胃,為宿食困脾,傷寒傳陰,中暑躁煩,腹痛瀉利或閉結,大渴大熱,皆有此舌。不論老少,何病何脈,宜十全苦寒救補湯,連服而愈。《舌鑑》謂下之不通必死,駭人誤人。

中黴浮厚舌(第一百四十)

圖說:全舌灰黑兼紫,中黴厚苔如醬餅,浮於舌中。

《舌鑑》:乃食結中宮、濕滯不化之象。如脈有胃氣,不現結代,嘴不苦,齒不燥,不下利者,揩去舌苔不再長者,可用枳實理中湯加薑汁炒川連。若舌苔揩去復長仍前者,必難救也。

《辨正》:中黴浮厚苔,乃宿食在中,郁久內熱,胃傷脾困也。或刮不淨而頃刻復生者。不論何證何脈,宜十全苦寒救補湯分三劑,(先大承氣湯,次三黃、白虎等藥)循環急服則愈。《舌鑑》用枳實理中湯加姜炒川連(此治寒實結胸者,)與此舌不對。

黴黃色舌(第一百四十一)

圖說:舌黴色,中有黃苔者。

《舌鑑》:此乃濕熱之物鬱滯中宮也。二陳湯加枳實、黃連。若苔乾焦黃,更加酒大黃下之。

《辨正》:黴黃色黃苔舌,全舌黴色,中有黃苔,實熱鬱結顯然可見,宜大承氣連服。《舌鑑》謂二陳加枳實、黃連,恐未必效也。

3. 藍色舌總論八

《舌鑑》:藍色者,肝臟之純色也,因無胃氣而發見於外也。如傷寒日久,屢經汗下,失於調理,致胃氣傷極,精微不能上奉,而心火無氣,胃失其所依,而肺亦乏其生氣,則肝寡於畏,反假濁汙之氣以上乘膈中,而胃脘之陽和頓失,故純藍之色,見於舌上也。明知肺肝相併心脾,氣絕之候,是以必死。

(《正義》云:舌見藍色者,為肺氣已絕,肝火獨盛,來侵土位也。)如舌色微藍,或略見藍紋者,脈不沉澀,(固正氣不至,脈形斷絕不勻也,)猶可溫胃強脾,調肝益肺,十中可救其一。脈微弦者,(氣能至而血阻之,故脈繃急也,)為臟氣未絕,可治。用小柴胡湯肉桂、炮姜主之。

若純藍色現,確是肝木獨旺,胃失陽和,雖無劇症,必死無疑。至葡萄瘟疫,其舌色青藍,或兼紫兼醬,乃是病邪致然。非若傷寒之藍色,必關臟氣為死候矣。宜並參合之。

《辨正》:藍者,綠與青碧相合,猶染色之三藍也。舌見藍色,而尚能生苔者,臟腑雖傷未甚,猶可醫治。若光藍無苔者,不論何脈,皆屬氣血極虧,勢難延年。《舌鑑》泥於五行肺肝相併,心脾氣絕,不分有苔無苔,概云不治,亦管窺之見耳。(馬良伯云:有微藍而不滿色者,法宜平肝熄風化毒。

《舌鑑》主用小柴胡湯加薑、桂,然邪熱鴟張,肝陰焦灼,逼其本臟之色外見,再用薑、桂,是抱薪救火也。瘟疫及濕溫,熱鬱不解,亦有此舌,治宜芳香清泄。濕痰痰飲證,亦有舌滿滑膩中見藍色者,為陰邪化熱之候,法宜清化。周澂之曰:余常見癇厥及胃氣久病者,舌體全藍。

此亦瘀血在胃,肝氣不舒也。故青黑藍絳,皆謂之濁,皆竭血分。須辨寒熱燥濕及痰血宿食、燥屎癥塊而治之,總以鬆動血分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