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辨舌指南》~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第九章觀舌之心法

臨證觀舌最為可憑,然亦未可執一。《正義》云:凡見黑舌,問其曾否食酸、甜、咸物,因是物能染成黑色,非因病而生也。然染成之黑,必潤而不燥,刮之即退。虛寒舌潤能染,若實熱舌苔乾燥,何能染及耶。凡臨證欲視病人舌苔燥潤,禁飲湯水,飲後則難辨矣。王秉衡曰:淡白舌苔,亦有熱病;黃厚滿舌,亦有寒證;舌絳無津,亦有痰證,當以脈證便溺參勘。又白苔食橄欖即黑,(酸物亦然,)食枇杷即黃。

又如燈下看黃苔,每成白色。然則,舌雖可憑,而亦未盡可憑,非細心審察,亦難免於誤治矣。其他觀法再舉於後。

一、舌色,凡病人慾察舌之時,宜先診而後食,則苔之厚薄易分,診而後飲,則苔之滑澀易辨。至於乾黑之舌,又當以蜜拭其苔垢,然後視其形色,紅赤者可治,青黑者不可治,亦望舌之所宜知也。

二、舌質,凡舌質亦有色,如絳、紅、紫、青、藍即其色也。血熱之證,舌質底色紫。又有大小,如濕熱有痰之證,舌質脹大滿口,邊有齒印。

三、舌尖,凡舌尖屬心,如滿舌白苔,舌尖有紅刺,此心火旺盛,勿用溫燥之藥。

四、舌心,凡舌四邊有苔,中心則無,或中有直裂,或有直槽,或有橫裂,皆心胃陰液不足,亦忌溫燥。

五、舌邊,苔色與邊齊否,舌邊缺曲如鋸齒者不治也。舌邊紅者脾熱也。舌邊青色一條者木剋土也。胡玉海云:舌邊肝膽部位有一點紫疱如黃豆大,此熱毒歸臟,在左者重,在右者輕,在中間更輕。其症舌紅面赤,而兩手見陰脈,或脈來擺搖無根,恍惚難憑者為不治也。

六、舌根,凡根後有無苔色接續,有無大肉瘤,亦須注意。

七、燥潤,若以手摸之,或滑潤,或燥刺棘手,有看之似潤,而摸之燥者;有看之似燥,而摸之滑者。

八、變換,劉吉人云:觀其變換與不變換,總之苔黃為正,白次之。無論何證,若用藥,當皆由白而黃,由黃而退,由退復生新薄白苔,此為順象。若用藥不當,則由黃而白,由白而灰,由灰而黑,由活苔變為死苔,此逆象也。驟退驟無,不由漸退,此陷象也。更有氣聚苔聚,氣斂苔斂,氣化苔化,氣散苔散。氣散布,苔亦散布,氣凝聚而結,苔亦凝聚而結,氣結於一邊,苔亦結於一邊。故氣鬱之證,苔邊整齊如石階之起邊線,線內有苔,線外無苔,但紅邊而已。若氣化則布散,由密而疏散,則不似斬然齊一之邊矣。故苔有邊齊如斬者,皆氣聚也,有積滯抑鬱者也。

2. 第十章 辨舌之形容

心者生之本,其經通於舌,其竅開於舌,故舌為心之外候也。察舌質形容可定內臟之虛實;觀舌苔垢色可以辨外邪之寒熱。所謂形容者,如舌之軟硬,舌之脹癟,舌之戰痿,舌之歪邪,舌之伸縮,舌之吐弄是也,皆能辨臟腑經絡之寒熱虛實,病之可治與不可治,於此已可判矣。故先錄此例如下:

3. 第一節 軟硬

軟者,痿柔也,氣液自滋。硬者,強硬也,脈絡失養。有胃氣則舌柔和,無胃氣則舌板硬。舌軟者,軟而不能動也;舌紅痿軟難言者,心脾虛也。心清語塞,舌軟無力難言者,營衛不足也;軟而淡紅者,宜補氣血;深紅者,宜涼氣血;赤紅者,宜清涼臟腑;紫紅者,宜寒涼攻瀉;鮮紅的紅者,宜滋陰降火;絳紅而光痿軟者,陰虧已極,不治之證也。舌痿軟黃燥,腹滿不得睡,將發黃也。

聲亂音嘶,舌痿聲不得前者,因誤發其汗也。舌痿人中滿唇反者,脾經氣絕也。在病後乏力之時,舌亦痿軟不能言,養胃益陰則自復也。

舌強硬者,如木舌、重舌、腫舌、大舌之類,皆臟腑俱熱而心經尤為熱極也。舌忽腫而不硬者,木舌也;舌腫滿口,溢出如豬胞,氣息不得通,硬如木石者,血壅氣滯也;舌木硬者,厥陰病也;舌紅而強硬失音者,死候也。凡紅舌強硬為臟腑實熱已極,不如燥火內伏,誤服溫藥,則舌根亦強硬不能言語;或時疫直入三陰,皆里證實熱(宜苦寒救補湯即服)。舌邊四圍紅色,中間至根有乾硬黑色,如有長小舌,其上有刺者,熱毒堅結大腸也。

(宜白虎合承氣湯下之。)有痰者舌灰胖而硬,宜豁痰。亦有白苔乾硬如砂皮者(俗名水晶苔,)此邪熱在表時,津液已乾燥,後雖入胃不能變黃,宜增液承氣下之,下後白苔潤澤者生。

凡疫證苔如積粉,此火極水化,若誤認為寒,妄投溫燥,其苔愈厚,津液愈耗,水不上升,二火煎熬,變白為黑,其堅硬似針,其厚似甲,敲之戛戛有聲,言語不清,非舌卷也,專用甘寒以充津,如五汁飲增液湯之類。大抵溫暑熱證,舌硬不語,下證為多。雜證舌強硬,胃氣將絕也,如中風入臟則舌難言。

傷寒舌短,亦為死證,皆板硬無胃氣也。凡板硬之舌,不論何色,不治者多。有苔硬如石,如繭裂為龜紋,刮之不去,在舌心者可治,滿舌如是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