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醫案》~ 千里醫案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千里醫案卷四 (2)

1. 寒疝宿飲

平望李:症情錯雜,歷久迭發不已,多屬寒疝宿飲二者為病。據述自幼有症,疝攻於下,必致飲聚於中。蓋疝為厥陰之氣,頻擾於胃,則水穀皆易釀為痰濁。二者迭為賓主,沖逆於上,則眩暈耳鳴,咳嘔絡脈阻痹等症皆至矣。脈弦滑搏指,且曾失血,剛藥難投,則取效不免難速。

白話文:

平望李:症狀複雜,反覆發作不癒,多是寒疝宿飲兩者相合而發病。據你敘述,從小就有症狀,疝氣發作在下面,必定導致飲水聚在體內。疝氣是厥陰之氣,經常擾亂胃,就會使水穀容易轉化為痰濁。兩者互相為因為主,上衝逆行,就會出現眩暈、耳鳴、咳嗽嘔吐、經絡脈絡阻滯痹痛等症狀。脈象弦滑搏動,而且曾經失血,熱性藥物難以使用,那麼藥效顯現不可避免地慢一些。

蛤殼、海石粉、陳皮竹茹枳實白蒺藜茯苓荸薺白芍、左牡蠣、米仁、海䖳

白話文:

  • 蛤蜊殼
  • 海藻粉
  • 陳皮
  • 竹茹
  • 枳實
  • 白蒺藜
  • 茯苓
  • 荸薺
  • 白芍藥
  • 左側牡蠣殼
  • 薏仁
  • 海膽

湖州婦:肝陽鬱勃動,必犯胃,久則胃氣大傷,全失中和之用。以致肝之鬱勃者聚而為疝,胃之停蓄者聚而為飲。疝動於下,則飲溢於中。所以居常胃氣不振,時有厥氣攻逆,自下而上,懊憹痞滿,必嘔吐酸綠之濁飲,而後中通,便溺漸行。此所謂寒疝宿飲互為其病也。病經數年,宜緩以圖之。若得怡神舒郁,或可漸愈也。

白話文:

湖州有一位婦女:肝臟陽氣鬱結旺盛,必定會影響胃,時間久了會嚴重損傷胃氣,失去保持平衡中和的作用。導致肝氣鬱結聚積成疝氣,胃氣停滯聚積成體內積液。疝氣在下面發作,積液就溢滿在身體中間。所以平常胃氣不振,時常有逆氣從下往上衝擊,感到煩悶脹滿,一定要嘔吐出酸綠色的渾濁積液,然後身體中間才通暢,排便排尿才逐漸恢復正常。這便是所謂的寒疝和宿飲互相影響導致的病症。這個病症持續了好幾年,應當慢慢地尋求治療。如果能夠讓心神愉快,疏散鬱結,或許可以逐漸痊癒。

茯苓(三錢)、生冬朮(一錢五分)、吳萸(三分)、乾薑(三分)、桂枝(三分)、小川連(三分)、枳實(五分)、生薑(三分)、白芍(一錢五分)、炙甘草(四分)、法半夏(一錢)、竹茹(一錢)

白話文:

茯苓(15克)、生冬朮(7.5克)、吳茱萸(1.5克)、乾薑(1.5克)、桂枝(1.5克)、小川連(1.5克)、枳實(2.5克)、生薑(1.5克)、白芍(7.5克)、炙甘草(2克)、法半夏(5克)、竹茹(5克)

光接此乃苓桂術甘及溫膽湯戊已丸合成,正如淮陰將兵,多多益善。又寒疝宿飲盤踞於中,久而不和,陽明大失中和之用。今陽漸通降,屢次所下黑黃干堅之矢既多且暢,則腸腑之蓄積者得以漸去,腸通然後胃和。此真數年來病之大轉機也。蓋飲疝互擾,皆在陽明,下流壅塞,則上流何能受盛傳導?盆滿必上溢,此理之易明者也。

白話文:

這藥方結合了苓桂術甘湯和溫膽湯戊已丸,就像淮陰將兵,越多越好。此外,寒濕之氣長期在胃中盤踞,時間久了就會失去平衡,損害陽明經的正常運作。現在陽氣逐漸疏通和下降,多次排出的黑色和黃色的乾硬大便既多又通暢,這表明腸胃中的積滯物正在逐漸排出,腸道通暢後胃氣才會調和。這真是多年來病情的一個重大轉變。因為飲水和寒氣互相干擾,都在陽明經上,下游壅塞,上游怎麼能承受大量的傳導呢?盆滿必定溢出,這個道理很淺顯易懂。

今宜專與養胃以充復其受盛傳導之職,機不可失,正在此時。至於痔瘻溺少,皆屬陽明為病,可一貫也。

黨參(三錢)、宋半夏(一錢)、黑芝麻(三錢)、麥冬(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火麻仁(二錢)、刀豆子(三錢)、杏仁(二錢)、茯苓(三錢)、白蒺藜(二錢)、白粳米(一合)、柿餅(半枚)

白話文:

黨參 3 錢

半夏 1 錢

黑芝麻 3 錢

麥冬 1.5 錢

陳皮 1.5 錢

火麻仁 2 錢

刀豆 3 錢

杏仁 2 錢

茯苓 3 錢

白蒺藜 2 錢

白粳米 1 合

柿餅 半枚

又病纏三四年,至今秋才得腸腑通潤,燥結漸來,繼以溏潤,然後胃肺不至上逆,嘔吐止而飲食進。可見陽明之病,以通為補也。今秋深燥令痔必稍愈,仍宜柔陽明以期漸漸充復。

白話文:

這個病人已經生病三年多了,到今年秋天腸胃才開始順暢。但是乾燥的情況逐漸加重,接著是大便變稀,然後胃和肺纔不會向上逆,嘔吐停止,飲食進步。由此可見,陽明之症,以通暢為補益。今年秋天比較乾燥,痔瘡症狀肯定會有所好轉。仍然應該溫和地調養陽明,以期逐漸恢復健康。

潞黨參(三錢)、陳皮(一錢五分)、驢皮膠(二錢)、棗仁(二錢)、法半夏(一錢)、茯苓(三錢)、生甘草(四分)、柿餅(半枚)、金石斛(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秫米(二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潞黨參(15克)、陳皮(7.5克)、驢皮膠(10克)、棗仁(10克)、法半夏(5克)、茯苓(15克)、生甘草(2克)、柿餅(半個)、金石斛(15克)、麥冬(7.5克)、秫米(10克)、荷葉(1/4片)

光按此二則亦見於冷廬醫話中,稱其首方效,三易方全愈云云。統觀三方,用意不外通陽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