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蔭拙者

《醫賸》~ 卷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

1. 刨參

王士禛居易錄。載新定刨參之例。刨人參。親王。一百四十名。人參七十斤。世子一百二十名。人參六十斤。(云云)按刨削也。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云。探參之法。以四月及七月。裹糧入山。其草一莖直上。獨出眾草。光與曉日相映。則刨取其根一窠。或四五歧。或二三歧者。

白話文:

王士禛《居易錄》

記載了新制定的人參刨取標準:親王140人,人參70斤;世子120人,人參60斤。(其他各級官員依此類推)刨,就是削的意思。

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

探尋人參的方法:在四月和七月,帶著乾糧進入山中。人參草的莖直直向上,高過其他草類,光澤與清晨的陽光相映。刨取其根部的一個窩,可能會有四五個分枝,或兩個三個分枝。

清會典。康熙五十三年題准。令烏喇採蜂蜜。人一年採蜜。一年刨參。據此則刨參似謂刨取而不經制者。

白話文:

清朝會典,康熙五十三年定。允許烏拉人輪流採集蜂蜜和刨取人參,各佔一年。根據這段記載,刨參應理解為刨取而不進行加工製作。

2. 人參茈胡

薓。說文。人薓。藥草。出上黨。本草遂謂後世因字文繁。遂以參星之字代之。從簡便爾。然而前漢史游急就篇。遠志續斷土瓜。顏師古注。參謂人參丹紫參玄參沙參苦參也。又王符潛夫論云。治病當得人參。反得羅服。則本草之言。不必矣。茈。爾雅。玉篇。及上林賦。

白話文:

《說文解字》中提到,「薓」是人蔘的一種,是一種藥草,產於上黨。後世的本草書因為文字繁瑣,所以改用「參」字取代「薓」字,以簡化書寫。

然而,在西漢時期的史游所著《急就篇》中,提到「遠志續斷參土瓜」,顏師古註解說,「參」指的是人蔘、丹蔘、紫蔘、玄蔘、沙蔘、苦蔘。此外,王符的《潛夫論》中也提到,「治病應該使用人蔘,而不是使用假冒的藥物。」這說明瞭本草書所言不一定正確。

《爾雅》、《玉篇》和《上林賦》等古籍中提到「茈」也是一種藥草。

皆為紫草之紫也。惟急就篇云。黃芩茯苓岩茈胡。顏注。茈。古柴字。而戰國策。淳于髡曰。今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世稱好古者。特用人薓茈胡字。而以人參柴胡。卻為後世之字。且以茈為紫音。可笑之甚也。時珍云。傷寒論。尚作薓字。作茈字。考宋板傷寒論。

白話文:

紫草的紫色都是相同的。但是《急就篇》中寫道:「黃芩、茯苓、巖茈胡」。顏氏注釋說:「茈,古柴字。」而《戰國策》中記載淳于髡說:「現在在沮澤中尋找柴胡、桔梗,好幾個世代也找不到。」世人稱呼喜歡古代事物的人,特別使用人薓茈胡的字,而將人參柴胡作為後代的字。而且將茈發為紫的音,真是可笑至極。李時珍說:《傷寒論》中仍然使用薓字,作茈字。查考宋版的《傷寒論》,是用薓字。

猶作柴參。今宋板。趙清常所校。必非治平之舊。但成無己本。釋音。茈音柴。人薓下音參。則知古本如此。

3. 生金腦子

晉賈后飲金屑酒死。則生金有毒可知矣。又梁蕭衍廢齊寶融為巴陵王。乃使鄭伯禽。詣姑熟。以生金進。王曰。我死不須金。醇醪足矣。是亦以生金毒殺之也。吳錄。荊州刺史王睿刮金飲之而死。此亦當是生金矣。宋文天祥賈似道皆服腦子求死。不得。惟廖瑩中以熱酒服數碗。

白話文:

晉朝的賈后飲用金屑酒身亡。由此可知,生金是有毒的。

又,梁朝的蕭衍廢黜齊朝的寶融為巴陵王。於是派鄭伯禽前往姑熟,進獻生金。巴陵王說:「我死了不需要金,醇厚的酒就夠了。」這也是用生金毒殺他的。

根據《吳錄》記載,荊州刺史王睿刮金而吞食,結果身亡。這也應該是生金所致。

宋朝的文天祥和賈似道都服用了腦子想要求死,但都沒有成功。只有廖瑩中用熱酒服用了數碗才得以身亡。

九竅流血而死。此非腦子有毒。乃熱酒引其辛香。散溢經絡。氣血沸亂而然爾。又明季遺聞。丘瑜初被執。即自縊。為賊救醒。後服冰片死。

白話文:

九個孔穴流血而死。這不是腦子有毒。而是熱酒引發辛辣香味,散發到經脈中,導致氣血紊亂而死。另外,明朝末年的《遺聞》中記載:丘瑜剛被抓,就上吊自殺。被賊人救活。後來服用冰片而死。

4. 土中燋米

酉陽雜俎。乾陀國。昔屍毗王倉庫。為火所燒。其中粳米燋者。於今尚存。服一粒。永不患瘧。又周櫟園書影云。去汀州八十里。名藍田。石城邑所屬。地有山。號蠟燭峰。圓秀異常。山腰環轉。一路如帶。路產糯米。雜砂礫中。色若火微煅。而文理劃然。鄉人病心者。拾啖之即愈。

白話文:

《酉陽雜俎》記載,乾陀國昔日屍毗王的糧倉被大火燒毀,其中燒焦的粳米至今仍保存著。服用一粒,就能永遠不患瘧疾。

另外,《周櫟園書影》也說,距離汀州八十里的藍田山中,有一座名為蠟燭峯的山,外型十分圓潤秀麗。山腰有一條環繞的小路,寬度如絲帶一般。小路上盛產糯米,混雜在砂礫之中,顏色好像經過火稍微煅燒過,紋理清晰。當地人生病後,採食這些糯米就能痊癒。

余曾遊此。命小奚數人拾。各盈匊幾殆盡矣。旋踵視之。又累累如貫珠。真異事也。又吳震芳述異記云。楚武昌府。漢陽門內。舊有陳友諒廣積倉基。今皆為民居。康熙甲子年。有地中掘得黑米者。黑如漆。堅如石。炒之松。研為末。治膈症如神。價比兼金。臨海教諭吳牖丹在楚親見言之。

白話文:

我曾經去過那裡,讓幾個小夥子去撿拾黑米。各人裝滿了籃子,幾乎都用光了。轉個身再去看,黑米又密密麻麻地堆積著,像一串串的珍珠。真是稀奇的事!又根據吳震芳編寫的《述異記》記載,在湖北武漢府漢陽門內,以前有陳友諒的廣積倉的遺址。現在都成了住宅。康熙甲子年(西元1694年),有人在地裡挖到黑米。那黑米黑得像漆,硬得像石頭。炒熟後變軟,碾成粉末。用來治療膈症的效果神奇。價格昂貴,比黃金還貴。臨海教諭吳牖丹在湖北親自見過,說給我的。

又王椷秋燈叢話。亦載武昌黑米治膈事云。天門學宮前。明改建北郭倉基地。亦掘得黑米。治疾頗驗。乾隆丙申。黃州重修郡學。疏浚泮池。池底積米甚夥。色似漆而堅。治病如前。人爭取之。太守王公廷棟恐系前人鎮壓物。禁而掩之。按本邦奧州二本松。地有名長者倉。土中出燋米。

白話文:

《秋燈叢話》記載,武昌地區的黑米可以治療膈病。在天門學宮前,明朝改建北郭倉時也挖出了黑米,用來治療疾病很有效。乾隆丙申年,黃州重修郡學,疏浚泮池時發現池底堆積了很多黑米,顏色像漆一樣黑且堅硬,可以治病,人們爭先恐後地取走。黃州太守王廷棟擔心這是古人鎮壓邪物的東西,禁止並掩蓋了起來。在日本本州的二本松地區,有一個叫「長者倉」的地方,那裡的土中也能挖出被燒焦的黑米。

如諸書所記。金峨井先生東遊之時。採得而歸。詳見其所著考槃堂漫錄中。又聞上總州。夷灊郡。萬木城趾中。於草間往往得燋米。患痞人。水服一粒。立愈。見房總志料。

白話文:

如各種書籍所記載的那樣,金峨井先生在東方旅行時採集了舍利遺骨帶了回來。詳情見他所著的《考槃堂漫錄》。另外聽說,上總州的夷隅郡萬木城址,在草叢中常常發現燒過的大米。患有痞病的人,用水服用一粒,立刻痊癒。見於《房總志料》。

5. 肉豆蔻

本草。所載肉豆蔻形狀。僅其中核耳。不知核外有肉包之。予常於侍醫桂川公鑑(國瑞)所。啖蠻舶所齎蜜漬者。大如鵝蛋而圓。香味異常極美。此蓋池北偶談。所載荷蘭重物中甜肉豆蔻者。公鑑云。肉豆蔻木本。本草收之於芳草部中甚誤。考荷蘭藥譜。樹如梨。葉如桃而小。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一書中記載的肉豆蔻的形狀,只提到了它的果核,卻不知道果核外面還包裹著果肉。我經常到侍醫桂川公鑑(國瑞)府上拜訪,曾在那裡吃過從海外運來的蜜漬肉豆蔻。它的大小像鵝蛋一樣,並且是圓形的。其香味極其濃鬱,味道也非常鮮美。這與《池北偶談》中記載荷蘭進貢的甜肉豆蔻應該是相同的。公鑑說,肉豆蔻是一種木本植物。《本草綱目》將它收錄在芳草類中,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根據荷蘭的藥譜記載,這種肉豆蔻樹形狀像梨樹,它的葉子像桃樹的葉子,但是更小。

花如薔薇。其香可愛。花褪後。結實。形如胡桃。第一層為肉。極厚。可以為蜜漬而食。在樹而熟。則拆裂。第二層為膜。著核上如慄荴。軟而黃赤。其香最馥郁。剝下干收。以為料物。甚佳。中核。即藥品所用也。核外肉厚。故對草豆蔻。稱肉豆蔻。

白話文:

這種花像玫瑰。花香迷人。花朵凋謝後,會結出果實。果實形狀像胡桃。最外層是果肉,非常厚,可以醃漬後食用。果實在樹上成熟後,會裂開。第二層是果膜,附著在種子上,像栗子殼一樣,柔軟呈黃紅色。果膜散發著最濃鬱的香味。把果膜剝下來曬乾後可以作為香料,品質非常好。果核中間部分就是我們使用的藥材。由於果核外圍的果肉很厚實,因此與草豆蔻相對應,被稱為肉豆蔻。

6. 牧靡

酈道元水經注。牧靡(音麻)縣名。云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鳥多誤食烏喙。口中毒。必急飛往牧靡山。啄牧靡以解毒也。李奇注漢書云。牧靡。即升麻也。而段柯古云。牧靡不知何藥也。蓋失考耳。予謂方書云。無犀角以升麻代之。朱二允辨其誤。然若用此縣之產。其效宜不減於犀角焉。

白話文: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提到,牧靡是一種可以解毒的植物,盛產於牧靡縣。百花盛開時,鳥類經常誤食烏喙,導致中毒。中毒後,鳥兒會急著飛到牧靡山,啄食牧靡解毒。李奇在《漢書注》中提到,牧靡就是升麻。而段柯古卻說不知道牧靡是什麼藥,這可能是考證失誤。我認為,醫書上提到如果沒有犀牛角,可以用升麻代替。朱二允批駁了這種說法。但是,如果使用牧靡縣產的牧靡,其功效恐怕不比犀牛角差。

薩州曾士考(昌啟)云。牧。當是收訛。收周同音。本草。升麻一名周麻。可以證焉。(通雅。作收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