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蔭拙者

《醫賸》~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鍾馗

本草綱目。歷日後。出鍾馗一條。時珍集解。全襲楊用修。而不詳藥方所用何物。按都卬三餘贅筆云。唐故事。歲暮賜群臣歷日並畫鍾馗。劉禹錫有代杜相公。謝鍾馗歷日表云。圖寫威神。驅除群厲。頒行元歷。敬授四時。弛張有嚴。光增門戶之貴。動用協吉。常為掌握之珍。

白話文: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一段「歷日後。出鍾馗一條」的記載。時珍的解釋完全抄襲了楊用修的內容,但沒有詳細說明藥方使用的是什麼。

《都卬三餘贅筆》記載,唐朝有習俗,在歲末冬至時賜予羣臣歷日,同時贈送鍾馗像。劉禹錫曾代杜相公寫表答謝鍾馗歷日,表中寫道:

鍾馗威嚴神勇,能夠驅除羣鬼惡煞。頒發歷日,敬授四時之序。賞罰嚴明,提升門戶尊貴。吉日良時,常伴於身。

又有代李中丞謝鍾馗歷日表云。績其神像。表去厲之方。頒以曆書。敬授時之始。(按張說謝賜鍾馗及歷日表。見文苑英華五百九十六卷。)乃知聖濟總錄。楊起奇效單方。所用正是此物也。又日下舊聞云。明時禁中歲除。安放絹畫鍾馗神像。像以三尺素木小屏裝之。綴錮鐶懸柱。

白話文:

另外,李中丞的副手寫了一封感謝鍾馗歷日表的信。他描繪了鍾馗的神像,並說明可以驅除邪氣的方法,還頒發了歷書,敬授時間的開始。因此得知,載錄了保健方法的《聖濟總錄》中記載的楊起奇效的單方,使用的正是這鍾馗神像。另外,過去《日下舊聞》曾提到,明朝宮中在歲末,會擺放絹畫的鍾馗神像,神像裱在三尺高的素木小屏風上,用金屬飾件固定並懸掛在柱子上。

最為清雅。出舊京遺事。

2. 龜板

馮夢禎快雪堂集。載王節齋先生。素工醫。撫蜀時。患蟲病。訪知青城山有隱者能治。招之不來。乃躬造之一宿。隱者脈之云。此蟲病也。問何以致此。乃詰其嘗所服藥。云。素服補陰丸。曰。是矣。其蟲乃龜板所致。龜久生之物。惟敗板入藥。不得已。用生解者。須酥炙極透。

白話文:

出自馮夢禎的《快雪堂集》,記載王節齋先生。王先生本來精於醫術,在治理四川時,患上了蟲病。聽聞青城山有隱士能夠治療,邀請卻不前來。於是王先生親自拜訪,住了一晚。隱士為他把脈後說,這是蟲病。詢問起因,王先生細數了所服用的藥物,提到自己一直服用補陰丸。隱士說,就是這個原因。導致蟲病的蟲子是龜板引起的。龜殼是久生之物,入藥時應該使用腐敗的龜板。如果不得已使用新鮮的龜板,必須用酥油煎烤得透徹纔可以。

應手如粉者良。少堅得人之生氣。其生氣復續。乃為蟲耳。此非藥餌所治。公自今壽尚可三年。猶及生子。公遂歸。三年生子而卒。龜板良藥。製法一乖。取禍如此。以節齋之善醫。尚有此矣。醫可輕言哉。庚寅八月廿一日。聞之姜子幹。按王節齋本草集要云。龜乃陰中至陰之物。

白話文:

剝殼後像粉一樣細滑的龜甲質量好。稍微堅硬一點的有益人體生氣。它的生氣又會再生長,那只是蟲罷了,這不是藥物能治療的。您從現在起還能活三年,還能生兒子。於是,他回家了。三年後,他生了兒子就去世了。龜板是很好的藥材,製法有一點差錯,就會帶來這種災禍。即使像節齋那樣高明的醫生,也會遇到這種情況。醫生這個職業豈能輕視。庚寅年八月二十一日,聽姜子幹說的。查閱《王節齋本草集要》,書中說:龜是陰中至陰之物。

稟北方之氣而生。故能補陰血不足。又方家以其靈於物。故用以補心甚效。此說蓋出於丹溪。王氏深信丹溪。不啻筆之於書。自用以取禍如此。抑似愚焉。然龜板為蟲之說。亦難信據。而又紫桃軒雜綴。所載一事。殆與此相類。云。昔潤州一大老。性喜服食。所制補劑中。用敗龜板。

白話文:

這種藥材具有北方氣候的特質而生長。因此能夠補益不足的陰血。此外,許多醫生認為它具有與外界事物相應的獨特能量,所以用它來補益心臟非常有效。這種說法據說是出自丹溪。王氏對丹溪的說法深信不疑,不僅將其寫進書中,還親身使用,導致自己遭到災禍。這種行為看起來很愚蠢。然而,說龜板是蟲子的說法也很難令人信服。另外,紫桃軒雜綴中記載了一件事,與這件事非常相似。據說,以前潤州有一位年紀很大的老人,喜歡服用補品。他在自己製作的補劑中,使用了腐壞的龜板。

餌之垂十年。頗健朗。晚歲忽患蟲膈。厭厭就盡。乃謁白飛霞。飛霞診視良久曰。此瘕也。公豈餌龜板藥耶。今滿腹皆龜。吾藥能逐之。其在骨節膚腠中者。非吾藥所能也。公可速治後事。乃與赤丸數粒服之。下龜如菽大者升余。得稍寬。不數月仍敝。易簀時。驗小遺。悉有細蟲。

白話文:

他服用了十年的龜板藥,身體還算健康。晚年時突然得了蟲膈,逐漸虛弱。於是他去拜訪白飛霞。白飛霞診視很久後說:「這是瘕疾呀!您是不是服用了龜板藥?現在您的腹中全是烏龜了。我的藥能把烏龜驅逐出來,但附著在骨節皮膚組織中的,不是我的藥能達到的。您最好趕快料理後事。」接著他給他幾顆赤丸服用。結果他排出升餘菽豆大小的烏龜,暫時得到了一些緩解。可是沒過幾個月,病情又加重了。在臨終前檢查他的排泄物,發現裡面全是細蟲。

彷彿龜形。其得氣而傳化如此。可畏哉。

3. 紫河車

紫河車。不可服餌。李東璧既辨之。今又讀諸書。採李氏所未言及者。備錄於下。程若水醫彀云。紫河車。本草並無其名。今人取其生髮之源。混沌之皮。包含變化。將以補人。此未達至理者。夫兒在胞。始由白露桃花。漸而變化。藏府四肢百骸。以至皮毛骨肉氣血精神。無不具備。

白話文:

紫河車

不可服用。李東璧已經說明過了。現在我再讀其他書籍,收集了李氏未提及的部分,記錄如下:

程若水在《醫彀》中說,紫河車在藥典中並無記載。現在的人認為它是胎兒生髮的來源,是混沌初開時形成的皮膜,包含著生機的變化,想用它來補人。這是不符合道理的。

孩子在母腹中,一開始是白露桃花,逐漸變化,形成內臟、四肢、骨骼、皮肉、血液、精神,無一不全。

十月滿足。乃變化至極之處。物極則返之時。正是瓜熟蒂懸。慄熟自脫之際。且其精華。皆聚於兒。既產其胞衣尚有餘氣存耶。未聞慄殼瓜蒂。尚有補者。其大造丸。有服之而效者。乃余藥之功。非河車力也。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云。宋元幹吾里奇士。以醫遊長安。所寓必楚潔。

白話文:

十月懷胎圓滿結束。這是變化到了極致的時候。物極必反的時期。猶如瓜熟蒂落、栗子熟透自行脫落一樣。而且瓜果的精華,都集中在果實中。孩子出生後,子宮膜等胎衣中還會殘留一些氣血。從未聽說過瓜蒂和慄殼還能補益身體的。那些號稱能補益的大造丸,如果有人服用後見效,那是其他藥材的作用,而不是「河車」的功勞。李日華在《六研齋筆記》中說:宋朝元幹是一位我們村莊中的奇人,以醫術遊歷長安。他所居住的地方必定潔淨整齊。

種樹引流。以自怡。見一時貴者。競服人胞。乃著論排之曰。今人食禽卵而棄其殼。以其無滋也。胞即人殼。奈何貴之。周亮工書影云。親串有從余遊都門者。其人謹願。生平絕跡北里。突生天疱。不解所自。予忽悟其故。解之曰。君質弱。常服紫河車。京師四方雜集。患天疱者甚夥。

白話文:

種植樹木並引水澆灌,讓自己開心。但看到當今有權貴競相服用人胎,因此寫了篇文章痛斥這種做法。現在人們吃禽蛋,卻丟棄蛋殼,因為蛋殼沒有營養。人胎其實就是人的蛋殼,為什麼要珍貴它呢?

周亮工在《書影》中記載:一位親戚離家來京城探訪我。此人平時嚴謹自律,從沒踏足風月場所。突然患了天皰瘡,不知是什麼原因。

我突然醒悟,對他說:「你的體質虛弱,經常服用紫河車(人胎)。而京城是個四面八方的人聚集的地方,患天皰瘡的人很多。」

所服藥中。安知無天疱衣胞。此瘡能延子孫。氣味所沖。尚能中人。生子多無皮膚。衣胞尤為毒氣所歸。君之患。必源於此。眾皆以為然。(五雜組所論。其意與程李同。當參看。)

白話文:

服用過的藥物中,怎麼知道沒有天皰衣胞?這種瘡會遺傳給後代,它的氣味可以沖擊到人。生下的孩子大多沒有皮膚。天皰衣胞尤其會招致毒氣。你的病,肯定源自於此。大家都認為是這樣。(五雜俎的論述,其意思與程李相同,應該參考。)

4. 人參生熟

明徐競高麗圖經云。人參之干特生。在在有之。春州者最良。亦有生熟二等。生者色白而虛。入藥則味全。然而涉夏則損蠹。不若經湯釜而熟者。可久留。清三朝紀事云。我國與明人以人參交易。用水漬之。明人佯不欲市。國人恐朽敗急售。多不得價。上慮民用不充。欲煮而暴之以售。

白話文:

明朝徐競在《高麗圖經》中記載:人參生長於各處,以春州產的品質最好。人參分生熟兩種。生人參色白質虛,用於入藥時藥性完整,但到了夏天容易腐爛。不如經過蒸煮熟製的人參,可以保存較久。

《清三朝紀事》記載:我國與明朝以人參進行交易。明朝商人用浸泡過水的人參試圖欺騙我們。我國商人擔心人參腐敗,急忙賤價出售。國王擔心民生必需品供應不足,想煮熟並曬乾人參後再出售。

諸貝勒難之。上不聽。令如法以制。不急售。得價倍常。民用以利。按本草無人參湯煮之說。特馮氏錦囊秘錄云。人參微寒溫。微溫者。言其功用也。云微寒者。言其所稟也。有采來入沸湯。略沸即取起焙乾。或生置無風處陰乾。凡帶生而採者。有皮力大。過熟而採者。無皮力馴。

白話文:

所有貝勒都覺得困難。皇帝不聽取意見,下令照常製造。後來不急著賣出去,結果價格翻倍,百姓因此得到好處。

根據《本草綱目》,並沒有人蔘湯煮的說法。只有馮氏《錦囊祕錄》提到,人參微寒溫。微溫指的是它的功效,微寒指的是它的本性。有的人將採集後的人參放入沸水中,略微煮一下就取出烘乾。還有人將生人蔘放在通風處陰乾。凡是帶有生氣採摘的人參,皮力大。過於成熟再採摘的人參,皮力柔弱。

臨用切薄片。銀石器中浸。火熬汁。如入丸散。隔紙微焙炒。如欲久藏。炒米拌勻。同納瓶中封固。則久藏不壞。且得穀氣也。予試之。生者不啻輕虛。肉脆而癟皺。不若經湯者。肉實而肥也。今朝鮮所貢。皆經湯者。如其收藏法。唐秉鈞人參考。載數款。今試之。馮氏之法為得矣。

白話文:

臨用前切成薄片,浸泡在銀器或石器中。用火熬製成汁液。加入丸劑或散劑中。將紙隔開,用微火慢慢烘烤。如果想長期保存,可以將炒熟的米飯與藥材均勻混合,一起放入瓶中封好。這樣藥材可以長期保存而不變質,還能吸收米飯的香味。

我曾對此方法進行過試驗。生藥材不經熬煮,輕飄虛浮,肉質脆弱乾癟。而經湯藥熬煮過的藥材,肉質結實飽滿。如今朝鮮進貢來的藥材,都是經湯藥熬煮過的。關於其保存方法,唐秉鈞等人經過考證,整理出幾種方法。如今經過試驗,馮氏的方法最有效。

5. 廣東人參

惠州府志云。韓宗伯曰坡公羅浮五詠。人參。地黃。甘菊。薏苡。枸杞。蒔于山房之小圃。各為詩紀之。今羅浮所產。惟枸杞薏苡。恆有。甘菊亦時有之。人參地黃即老圃無能識者。當時崎嶇萬里。從何移根。人參之詩曰。靈苗此孕育。肩股或具體。又曰青椏綴紫萼。員實墜紅米。

白話文:

《惠州府志》記載,韓宗伯說,蘇東坡在羅浮山寫了五首詠詩,歌詠了人參、地黃、甘菊、薏苡和枸杞五種藥材,並且將它們種植在山房的小園圃內。如今,羅浮山只產有枸杞和薏苡,甘菊偶爾也能見得到。至於人參和地黃,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農夫也無法辨識。當時蘇東坡顛沛流離,跋山涉水,從何處移植這些藥材呢?關於人參的詩句寫道:「這些靈苗孕育於此。它們的肩部或根部可能成形。」還有一句:「青色的枝椏點綴著紫色的花萼。飽滿的果實墜落成紅色的米粒。」

言之鑿鑿。應非浪語。然二物不書。傳信也。又屈翁山廣東新語云。廣東無人參。而宋廣業羅浮山志會編。則云。人參羅浮所產。殊與本草人參不類。狀如仙茅。葉細圓。有紫花。三葉一花者為仙茅。一葉一花者為人參。根如人字。色如珂玉。煮汁食之。味與人參無別。但微有膠漿耳。

白話文:

說得那麼確定,應該不是無稽之談。但是《本草綱目》並沒有記載這兩種藥材,是傳遞訊息的時候遺漏了。另外,《屈翁山廣東新語》提到,廣東沒有人參。然而,《宋廣業羅浮山志會編》則說,人參產自羅浮山,但和《本草綱目》記載的人參並不相同。它的外形就像仙茅,葉子細長且圓,有紫色的花。三株葉一朵花的是仙茅,一株葉一朵花的是人參。它的根部形狀像人字,顏色像透明的玉。煮它的汁液來喝,味道與人參沒有區別,只是稍微有點黏液罷了。

滋補亦如人參。山人採作藥餌。按羅浮。在廣東惠州。此則別是一種人參。而今舶上廣東人參。非廣東所產。以其初廣舶載來。遂有其名。乃與羅浮產者殊異。

白話文:

其滋補作用如同人參,當地人將其用作藥材。按照《羅浮道院志》,在廣東惠州的羅浮山,有一種不同於一般人參的植物,稱作「廣東人參」。然而,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廣東人參,並非廣東當地產出,而是因為最初是由外國船隻運來,因此得名。這種外來的人參與羅浮山產出的人參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