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醫學見能》~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嘔吐

[總訣]寒熱陰陽細品詳,總因氣逆嘔斯生。降沖安胃開邪拒,氣不奔騰嘔自平。

嘔吐不食,水飲不得入口者,火熱相拒隔也。宜人參乾薑湯

人參(三錢),黃連(三錢),黃芩(三錢),乾薑(五分)

歌曰:嘔時拒隔水難嘗,多用芩連少用姜。

惟有人參能養液,主方重使卻無妨。

嘔吐能食,食入即時吐出者,兩熱相爭沖也。宜酒蒸大黃湯

大黃(三錢),甘草(一錢)

歌曰:嘔吐雖能納水漿,即時吐出胃脾傷。

只緣兩熱相爭競,酒水同烹草與黃。

食久乃吐,兼見大腹脹滿者,脾經乏火化也。宜姜附六君湯。

人參(二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甘草(一錢),半夏(二錢),陳皮(一錢),乾薑(一錢),附子(二錢)

歌曰:食飯經時嘔吐頻,更兼腹滿病原真。

人參附片姜和術,半夏雲苓甘與陳。

食久乃吐,兼見胸前脹滿者,胃府之虛寒也。宜香砂養胃湯

木香(二錢),砂仁(二錢),白朮(二錢),雲苓(三錢),陳皮(一錢),半夏(二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大棗(四枚),生薑(三片)

歌曰:食久胸前脹滿增,香砂治嘔有奇能。

參苓棗夏俱同煮,術草姜陳也共蒸。

食久乃吐,吐出多帶水液者,腎部之虛寒也。宜仲景真武湯

白朮(三錢),雲苓(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三片),附子(三錢)

歌曰:腎寒嘔吐水津多,術芍雲苓姜附科。

姜附散寒為主藥,術苓平胃共調和。

(伯未按:若嘔吐苦水,或酸水,或綠水,而不能飲食者,吳萸,黃連濃煎,緩咽。)

食久乃吐,吐出多帶酸水者,肝藏有寒熱也。宜仲景烏梅丸

烏梅(三個),人參(二錢),黃柏(二錢),黃連(二錢),當歸(三錢),乾薑(一錢),細辛(五分),桂枝(一錢),附子(二錢),花椒(一錢)

(伯未按:蜀刻本作「宜吳茱萸原方」,方用吳萸、生薑、人參、大棗。)

歌曰:食已經時吐帶酸,梅連桂附善平肝。

姜辛椒柏當歸研,再入人參裹作丸。

單吐痰涎,或兼咳嗽頭痛者,胃中有痰飲也。宜加味二陳湯

陳皮(二錢),半夏(二錢),雲苓(三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竹瀝(一勺),黃芩(三錢)

(伯未按:蜀刻本無黃芩。)

歌曰:單吐痰涎用二陳,夏陳苓草竹姜勻。

黃芩加入兼清熱,熱淨痰除效若神。

單吐酸水,或兼頭痛如破者,肝寒氣上逆也。宜加味左金丸

吳萸(二錢),黃連(一錢),人參(二錢),雲苓(三錢),細辛(五分),苡仁(三錢)

歌曰:單吐酸宜用左金,參苓細苡共連尋。

辛溫獨取吳萸性,肝氣平時病不侵。

(伯未按:一味吳萸濃煎服亦效,肉桂粉亦佳。)

嘔吐不止,兼見腹痛下利者,脾氣之虛脫也。宜附子理中湯

附子(二錢),白朮(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乾薑(一錢)

歌曰:吐兼下利責脾虛,參草和中是急需。

附術乾薑仍合用,理中湯服病當除。

嘔吐發熱,或兼口苦胸滿者,少陽之逆氣也。宜原方柴胡湯

黃芩(三錢),柴胡(一錢),人參(二錢),生薑(三片),半夏(三錢),甘草(一錢),大棗(四枚)

歌曰:吐兼發熱用柴芩,只為三焦逆氣侵。

夏草姜參同大棗,長沙舊法細推尋。

卒然嘔吐,兼見發悶噁心者,感瘴厲異氣也。宜藿香正氣散

白朮(三錢),半夏(三錢),雲苓(三錢),白芷(二錢),腹皮(二錢),生薑(三片),砂仁(二錢),厚朴(一錢),陳皮(一錢),桔梗(一錢),紫蘇(一錢),藿香(一錢),甘草(一錢),大棗(四枚)

歌曰:卒吐還兼發噁心,瘴鄉芷樸急當尋。

術苓夏腹砂陳桔,藿草姜蘇棗共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