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一 (7)

1. 七味地黃丸

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粹,寢汗發熱。即六味丸加肉桂一兩,臨用去皮,忌火勿出氣。

腎水不足,虛陽僭上,必用此方,以引火歸原。夫五志之火,可以濕伏,可以直折,龍雷之火,惟當從其性而伏之,肉桂性熱,與火同性雜在下焦,壯水藥中能引無根虛火,降而歸經,且肉桂之質,在中半以下,其性專走腎經,本乎地者親下之義。況相火寄於甲乙之間,肝膽水旺則巽風動而烈火焰明,古人謂北方不可瀉,瀉肝即所以瀉腎。《本草》曰:木得桂而枯,取其義也。

《經》曰:熱因熱用,此之謂也。或者畏其熱而遺之,豈達造化降之微乎?黃柏知母治相火,僅可施於壯實。若虛火而誤用之,則腎因瀉而愈虛,愈虛而火愈熾矣。

2. 八味地黃丸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臍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陰盛格陽,內真寒而外假熱等證。(張)按:脾胃虛寒之至者,丹澤甚非所宜,減此二味,加牛膝、杜仲鹿茸五味子更佳,即七味丸加熟附子一兩,切片,微火焙。

腎有兩枚,皆屬於水,雖有左右之分,初無水火之別,考之《內經》,昭然可覽。《仙經》曰:兩個一般無二樣,中間一點是真精;又曰:兩腎中間一點明。夫真精者,明也。即命門相火也。命門乃穴名,而其穴在兩腎中間,蓋一陽生於二陰之間,所以成乎坎,而象天之北也。

《經》曰:少火生氣,人無此火生化之源幾乎息矣。非附子雄健不足以噓既槁之陽春。王太僕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此方是也。按:六味地黃丸專補左尺腎水,八味丸既補左尺腎水,兼補右腎相火。少年水虧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虧,宜服八味丸。況老年腎臟真水既虛,邪水乘之而為濕熱,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閉等證,非桂附之溫散而能治之乎?昧者畏其熱,殊不知所補之火乃真陽之元也。真陽之元一得,陰翳之火潛消矣。

3. 金匱腎氣丸

治脾腎大虛,腰重腳重,小便不利,肚腹腫脹,四肢浮腫,喘急痰盛已成蟲證,其效如神。

熟地黃(四兩),白茯苓(三兩),山茱萸(去核),乾山藥(炒),川牛膝(酒炒),車前子(微焙),牡丹皮(酒洗,炒),澤瀉(炒),肉桂(去皮,各一兩),附子(制熟,五錢),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白湯下。

土為萬物之母,水為萬物之源,身中所最重者也。若脾虛則土不能制水,腎虛則水不能安位,故逆行而氾濫於皮膚,妄加攻逐禍不旋踵,八味丸脾腎要藥,佐以車前泄太陰之水,佐以牛膝開少陰之竅,則小便行而脹自己,且有益於真元也。

4. 八物腎氣丸

平補腎氣,堅齒駐顏。

熟地(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三兩),五味子肉桂(去皮,各一兩),為末,蜜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湯下。

5. 六君子湯

治氣虛脾弱,食少痰多。

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半夏(制熟),陳皮(各二錢),甘草(一錢,炙),薑棗水煎服。

半夏燥濕治痰之本,陳皮利氣泄痰之標,標本既得,攻補互行,補而不滯,攻而不峻,故曰六君子。《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為病,六君子者,壯其氣矣。氣壯則升降自如,清以奉上,濁以歸下,尚有何物可停為滯耶?加香附藿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湯,其用稍峻矣。

甘露神膏

神治一切干癆虛損。

方見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