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40)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40)

1. 4.溫通湯

治下焦受寒,小便不通。

椒目(八錢,炒搗),小茴香(二錢,炒搗),威靈仙(三錢)

白話文:

  • 椒目(40克,炒香搗碎)
  • 小茴香(10克,炒香搗碎)
  • 威靈仙(15克)

人之水飲,由三焦而達膀胱。三焦者,身內脂膜也。曾即物類驗之,其脂膜上皆有微絲血管,狀若紅絨毛,即行水之處。此管熱則膨漲,涼則凝滯,皆能閉塞水道。若便濁兼受涼者,更凝結稠黏杜塞溺管,滴瀝不通。故以椒目之滑而溫、茴香之香而熱者,散其凝寒,即以通其竅絡。

白話文:

人的水液會經過三焦,再到達膀胱。三焦就是身體內部的脂肪組織。曾用動物實驗證實,脂肪組織上都分佈著細小的血管,它們就像紅色的絨毛,是水液通過的地方。這些血管受熱就會膨脹,受涼就會收縮,都會堵塞水液通道。如果小便渾濁且受了寒氣,就會更加凝結、黏稠,堵塞尿道,滴水不通。所以,用辛辣溫熱的花椒和香氣溫熱的茴香,來散去寒氣,疏通這些通道。

更佐以靈仙溫竄之力,化三焦之凝滯,以達膀胱,即化膀胱之凝滯,以達溺管也。涼甚者,肉桂附子乾薑皆可酌加。氣分虛者,更宜加人參助氣分以行藥力。

白話文:

藉助具有溫熱通達特性的藥材,如肉桂、附子、乾薑等,可以化解三焦的瘀滯,進而疏通膀胱。如果患者身體較為虛寒,則需要額外添加人參等補氣藥材,幫助藥力運行。

2. 5.加味苓桂朮甘湯

治水腫小便不利,其脈沉遲無力,自覺寒涼者。

於術(三錢),桂枝尖(二錢),茯苓片(二錢),甘草(一錢),乾薑(三錢),人參(三錢),烏附子(二錢),威靈仙(一錢五分)

白話文:

於術:3 錢 桂枝尖:2 錢 茯苓片:2 錢 甘草:1 錢 乾薑:3 錢 人參:3 錢 烏附子:2 錢 威靈仙:1.5 錢

腫滿之證,忌用甘草,以其性近壅滯也。惟與茯苓同用,轉能瀉濕滿,故方中未將甘草減去。若腫脹甚劇,恐其壅滯者,去之亦可。

白話文:

腫脹的病證,忌用甘草,因為它的性質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只有和茯苓一起使用,才能利水消腫,因此方子中沒有去掉甘草。如果腫脹非常嚴重,擔心甘草會造成壅滯,也可以去掉它。

服藥數劑後,小便微利;其脈沉遲如故者,用此湯送服生硫黃末四五釐。若不覺溫暖,體驗漸漸加多,以服後移時覺微溫為度。

白話文:

吃了幾副藥後,小便有點通暢,但脈搏仍然沉細而緩慢的,用這帖湯藥送服四到五克生硫黃粉,如果感覺不到溫暖,就逐漸增加服用量,直到服用後一段時間感覺微溫為止。

人之水飲,非陽氣不能宣通。上焦陽虛者,水飲停於膈上。中焦陽虛者,水飲停於脾胃。下焦陽虛者,水飲停於膀胱。水飲停蓄既久,遂漸漬於周身,而頭面肢體皆腫,甚或腹如抱甕,而膨脹成矣。此方用苓桂朮甘湯,以助上焦之陽。即用甘草協同人參、乾薑,以助中焦之陽。

白話文:

人體的水液運輸,需要陽氣的推動。上焦(胸膈以上)陽氣虛弱,水液會停留在橫膈膜上方。中焦(脾胃)陽氣虛弱,水液會停留在脾胃。下焦(膀胱)陽氣虛弱,水液會停留在膀胱。水液停滯久了,會逐漸滲入全身,導致頭面四肢浮腫,嚴重時甚至肚子像抱著水缸一樣脹大。這個方劑使用苓桂朮甘湯,來幫助上焦的陽氣。同時使用甘草搭配人參和乾薑,來幫助中焦的陽氣。

又人參同附子,名參附湯(能固下焦元陽將脫)協同桂枝,更能助下焦之陽(桂枝上達胸膈,下通膀胱故腎氣丸用桂枝不用肉桂)。三焦陽氣宣通,水飲亦隨之宣通,而不復停滯為患矣。至靈仙與人參並用,治氣虛小便不利甚效(此由實驗而知,故前所載宣陽湯並用之)。而其通利之性,又能運化朮、草之補力,俾脹滿者服之,毫無滯礙,故加之以為佐使也。

白話文:

此外,人參和附子一起使用,稱為參附湯(能夠固護下焦元陽,防止其脫離)。搭配桂枝,更能幫助下焦陽氣(桂枝上達胸膈,下通膀胱,因此腎氣丸使用桂枝,不用肉桂)。三焦陽氣暢通無阻,水飲也隨之暢通,就不會再停留於體內而造成危害。

至於靈仙草和人參一起使用,對於治療氣虛導致小便不利的症狀非常有效(這是我透過實驗得知的,因此前面提到的宣陽湯也同時使用了這兩種藥材)。而靈仙草通利性質,還能促進術、草等補藥的運化力,因此對於脹滿的人服用,不會造成任何阻礙,所以在此作為佐藥使用。

若藥服數劑後,脈仍如故,病雖見愈,實無大效,此真火衰微太甚,恐非草木之品所能成功。故又用生硫黃少許,以補助相火。諸家本草謂其能使大便潤,小便長,補火之中大有行水之力,故用之因涼成水腫者尤良也。服生硫黃法,其中有治水腫之驗案宜參觀。

白話文:

如果服藥幾劑後,脈搏仍然和以前一樣,雖然病情好轉,但實際上沒有太大的效果,這說明真火衰弱得太嚴重,恐怕不是草藥能治好的。所以還要用少量生硫磺來幫助相火。很多本草書都說生硫磺能讓大便通暢,小便增多,在補火的作用中,它還有利水的功效,所以用它來治療因寒冷引起的浮腫尤為良效。服用生硫磺的方法,其中有治療水腫的驗方,可以參考。

脈沉水腫,與脈浮水腫迥異。脈浮者,多系風水,腠理閉塞,小便不利。當以《金匱》越婢湯發之,通身得汗,小便自利。若浮而兼數者,當是陰虛火動,宜兼用涼潤滋陰之藥。脈沉水腫,亦未可遽以涼斷。若沉而按之有力者,系下焦蘊熱未化,仍當用涼潤之藥,滋陰以化其陽,小便自利。

白話文:

脈象沉細同時有水腫,與脈象浮腫的人完全不同。脈象浮的人,多是風水型水腫,皮膚毛孔閉塞,小便不通暢。應當用《金匱要略》中的越婢湯來發散寒氣,全身出汗後,小便自然就會通暢。如果脈象既浮又快,應該是陰虛火旺引起的,治療時宜兼用涼潤滋陰的藥物。

脈象沉細同時有水腫,也不可以輕易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脈象沉細但按壓有力,說明是下焦有熱未化,還是應該使用涼潤的藥物,滋陰來化掉身體的陽氣,小便自然就能通暢。

惟其脈沉而且遲,微弱欲無,詢之更自覺寒涼者,方可放膽用此湯無礙。或但服生硫黃,試驗漸漸加多,亦可奏效。特是腫之劇者,脈之部位皆腫,似難辨其沉浮與有力無力,必重按移時,使按處成凹,始能細細辨認。

白話文:

只有脈象深沉而緩慢,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到,而且詢問患者也感到寒冷的人,纔可以用這個方劑,不用擔心。或者只服用生硫磺,試驗著逐漸增加用量,也可能有效。特別是腫脹非常嚴重的人,脈搏部位都腫脹,很難辨別脈搏是沉浮還是有力無力,一定要用力按壓一段時間,讓按壓的地方形成凹痕,才能仔細辨別。

苓桂朮甘湯,為治上焦停飲之神方。《金匱》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喻嘉言注云:「呼氣短,宜用苓桂朮甘湯,以化太陽(膈上)之氣;吸氣短,宜用腎氣丸,以納少陰(腎經)之氣。」推喻氏之意,以為呼氣短,則上焦陽虛,吸氣短,則下焦陰虛,故二方分途施治。

白話文:

苓桂朮甘湯是治療上半身水腫的有效方劑。《金匱要略》中說:「呼吸微弱、水腫輕微時,應從小便排出水飲,苓桂朮甘湯或腎氣丸可以作為治療。」喻嘉言註釋道:「呼氣短促,應使用苓桂朮甘湯,以溫化上半身的陽氣;吸氣短促,應使用腎氣丸,以補腎經的陰氣。」根據喻嘉言的說法,呼氣短促表示上半身陽氣虛弱,吸氣短促表示下半身陰氣虛弱,因此這兩種方劑針對不同的部位治療。

然以之為學者說法,以自明其別有會心則可;以之釋《金匱》,謂其文中之意本如是則不可。愚臨證體驗多年,見有膈上氣旺而膺胸開朗者,必能運化水飲,下達膀胱,此用苓桂朮甘湯治飲之理也。見有腎氣旺,而膀胱流通者,又必能吸引水飲,下歸膀胱,此用腎氣丸治飲之理也。

白話文:

然而,如果用這些理論去教導學生,說明自己有不同的見解,是可以的。但如果用這些理論去解釋《金匱要略》的內容,認為原文的意思就是如此,那就錯了。我研究醫學多年,發現膈肌上部氣機旺盛,胸口開朗的人,必定能運化水液,使之流向膀胱。這就是用苓桂朮甘湯治療水腫的原理。見到腎氣旺盛,膀胱通暢的人,又必定能吸引水液,使之歸入膀胱。這就是用腎氣丸治療水腫的原理。

故仲景於上焦有微飲而短氣者,並出兩方,任人取用其一,皆能立建功效。況桂枝為宣通水飲之妙藥,茯苓為淡滲水飲之要品,又為二方之所同乎。且《金匱》之所謂短氣,乃呼氣短,非吸氣短也。何以言之,吸氣短者,吸不歸根即吐出,《神農本草經》所謂吐吸,即喘之替言也。

白話文:

因此,仲景對於上焦有輕微水飲且氣短的人,開出兩個藥方,讓患者自行選擇一個使用,都能迅速發揮效果。加上桂枝是疏通水飲的良藥,茯苓是淡滲水飲的要藥,這兩個藥方都包含這兩種藥。此外,《金匱》中提到的「短氣」,指的是呼氣短,而不是吸氣短。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吸氣短的人,吸到的氣無法回到丹田就吐出來了。而《神農本草經》中提到的「吐吸」,就是喘息的代名詞。

《金匱》之文,有單言喘者,又有短氣與喘並舉者。若謂短氣有微飲句,當兼呼氣短與吸氣短而言,而喘與短氣並舉者,又當作何解耶(惟論溢飲變其文曰氣短似言吸氣短)?

白話文:

《金匱要略》的記載中,有的只提「喘」,有的則是「短氣」和「喘」同時出現。如果說「短氣」包含「微飲」的狀況,那麼應該是指吸氣和呼氣都短促;但是「喘」和「短氣」同時出現時,又該如何解釋呢?(只有在討論積液的變證時,將「短氣」一詞改為「氣短」,這似乎是指吸氣短促。)

用越婢湯治風水,愚曾經驗,遇藥病相投,功效甚捷。其方《金匱》以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而愚臨證體驗以來,即非續自汗出者,用之亦可,若一劑而汗不出者,可將石膏易作滑石(分量須加重)。

白話文:

我使用越婢湯來治療風水,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藥方和疾病相匹配,效果會非常迅速。金匱要略中記載的越婢湯被用於治療風水,患者惡風,全身浮腫,脈象浮而不渴,後來出汗,體溫不高。然而,根據我的臨牀經驗,即使患者沒有後來出汗,也可以使用越婢湯,但如果一劑藥後不出汗,可以將石膏換成滑石(用量需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