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蘭室秘藏》~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三黃枳朮丸

治傷肉、濕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快

枳實(麩炒五錢) 黃連(去須酒洗) 大黃(濕紙裹煨) 神麯(炒) 橘皮 白朮(各一兩)黃芩(二兩)

白話文:

枳實(麩子炒過,五錢) 黃連(去掉須鬚,用酒清洗) 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熟) 神曲(炒過) 橘皮 白朮(各一兩) 黃芩(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臨時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極細的藥粉調成糊狀,用湯汁浸泡蒸餅,搓成如綠豆大一倍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顆,用白開水送服。根據傷勢的嚴重程度,調整服用的數量。

2. 巴豆三稜丸(一名木香見現丸)

治傷生冷硬物心腹滿悶疼痛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錢) 升麻 柴胡(各三錢) 草豆蔻(麵裹煨熟用仁) 香附子(炒各五錢) 神麯(炒黃色) 石三稜(去皮煨) 京三稜(煨各一兩)

白話文:

巴豆霜(0.3克) 木香(12克) 升麻 柴胡(各18克) 草豆蔻(去皮去瓤後用麵粉包裹後煨熟取仁) 香附子(炒後各30克) 神曲(炒至黃色) 石三稜(去皮後煨) 京三稜(煨後各60克)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溫白湯下。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細小的藥末浸泡在熱湯中,然後將蒸的餅子放進去,搓成比綠豆大一倍的丸子。每次服用十到二十粒,用溫熱的白開水送服。根據受傷的程度,酌量增減服用數量。

3. 白朮丸

治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

白礬(枯三錢) 黃芩(五錢) 橘皮(七錢) 神麯(炒黃色) 半夏(湯洗七次) 白朮(各一兩) 枳實(麩炒黃色一兩一錢)

白話文:

白礬(乾燥研磨成細末,用量三錢) 黃芩(五錢) 橘皮(七錢) 神曲(炒至黃色) 半夏(用熱水洗淨七次) 白朮(各一兩) 枳實(用麵粉炒至黃色,用量一兩一錢)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素食多用乾薑,故加黃芩以瀉之。

白話文:

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湯浸透麵粉蒸餅,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素食者常食生薑,因此加入黃芩來瀉降。

4. 草豆蔻丸

治秋冬傷寒冷物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咽膈不通

炒鹽(五分) 乾生薑 青皮 橘皮(各二錢) 麥櫱面(炒黃色) 生黃芩(冬月不用) 半夏(湯洗七次) 神麯(炒各五錢) 草豆蔻(麵裹煨去皮取仁) 白朮(各一兩) 枳實(麩炒二兩)

白話文:

炒鹽(5 錢) 乾生薑 青皮 橘皮(各 2 錢) 麥麩面(炒成黃色) 生黃芩(冬季不使用) 半夏(開水洗 7 次) 神曲(炒,各 5 錢) 草豆蔻(包裹麵粉中煨熟,取其種子) 白朮(各 1 兩) 枳實(用麩皮炒,2 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湯浸透蒸餅,然後揉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50 丸,用白開水送服。

5. 中滿腹脹論

六元政紀論云:太陰所至為中滿,太陰所至為蓄滿。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論云:脾乃陰中之太陰,同濕土之化。脾濕有餘,腹滿食不化。天為陽,為熱,主運化也。地為陰,為濕,主長養也。無陽則陰不能生化,故云臟寒生滿病。調經篇云: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始受熱中,未傳寒中,皆由脾胃之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而制水穀聚而不散,而成脹滿。經云:腹滿腫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太陰陽明,乃寒濕鬱過也。

白話文:

《六元政紀論》中說:「太陰經氣所到之處會產生內部積滿,太陰經氣所到之處會積蓄飽滿。」各種濕氣造成的腫脹積滿都屬於脾土的功能失調。《論中》說:「脾是陰中之太陰,與濕潤的土壤有相同的功能。」脾濕過多,會導致腹脹食積。《素問》說:「天性屬陽,有溫熱的功能,主導運化。地性屬陰,有濕潤的功能,主導生長。」沒有陽氣,陰氣就不能生化運作,所以說臟寒會導致脹滿病。《調經篇》中說:「由於飲食不當或勞累過度,損傷脾胃,開始出現熱中症,還沒有發展成寒中症,這些都是由於脾胃之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導致水穀積聚而不散發,形成脹滿。」《靈樞》中說:「腹部腫脹,肢體水腫,胸悶脇脅脹痛,向下延伸到兩腳,向上侵犯到太陰經和陽明經,這是寒濕鬱結過度的表現。」

脈經所謂胃中寒則脹滿者是也。(針經三卷雜病第八)腹滿大便不利,上走胸溢,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又云:脹取三陽。三陽者,足太陽寒水為脹。與通評虛實論說: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胃之募也。正同取者,瀉也。經云:中滿者,瀉之於內者是也。宜以辛熱散之,以苦瀉之,淡滲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濕。

白話文:

《脈經》說,胃中寒氣導致腹脹。《針經》的雜病篇第 8 篇記載:肚子脹滿,大便不通,胃氣上行到胸部,導致胸悶氣喘,針灸足少陰經。又說:腹脹,針灸三陽經。三陽經指的是足太陽經,寒水會導致腹脹。

《通評虛實論》中表示:肚子突然脹滿,按壓也不消退,針灸太陽經上胃的募穴。《正同取》一書說,針灸募穴的目的是瀉氣。經典《難經》說:腹脹,應該用瀉法治療。宜使用辛熱散寒的藥物,以及苦寒瀉下的藥物,淡滲利濕的藥物,讓上下分消濕氣。

正如開鬼門潔淨府,溫衣繆刺其處,是先瀉其血絡,後調其真經,氣血平,陽布神清,此治之正也。或曰: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者何也?此乃病機總辭。假令外傷風寒有餘之邪,自表傳裡,寒變為熱而作胃實腹滿,仲景以大承氣湯治之。亦有膏粱之人,濕熱鬱於內而成脹滿者,此熱脹之謂也。

白話文:

就像打開鬼門(指腹腔)清掃乾淨,溫暖衣被、取針刺入病竈,先放出病絡中的血,再調和真氣運行。氣血平衡,陽氣佈散,精神清爽,這就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有人問:所有肚子發脹變大的都屬於熱證嗎?這是籠統籠統的病機概括。比如外感風寒之邪過多,從表傳裡,寒氣化熱而發為胃實腹滿,仲景用大承氣湯治療。還有一些膏粱子弟,濕熱鬱結在體內,導致脹滿,這就屬於熱脹。

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治之者宜詳辨之。

6. 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論

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此乃八益之邪有餘之證,自天外而入,是感風寒之邪傳裡寒變為熱作胃實,曰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是太陽、陽明並大實大滿者,大承氣下之,少陽、陽明微滿實者,小承氣下之,泄之則脹已,此之謂也。假令痎瘧為脹滿,亦有寒脹、熱脹,是天之邪氣傷暑而得之,不即時發,至秋暑氣衰絕而瘧病作矣,知其寒也,局方用交解飲子者是也。內虛不足,寒濕令人中滿,及五臟六腑俱有脹滿,更以脈家寒熱多少較之。

白話文:

各種腹脹問題都屬於熱症,這是因為八種邪氣過度,從外部入侵人體,風邪寒邪進入身體內部,轉化為熱,導致胃部脹實,出現黃昏發熱、口渴引飲、胡言亂語等症狀。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嚴重脹實的表現,應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陽明經和少陽經輕微脹實的,則使用小承氣湯來瀉下。瀉下後,脹氣就會消退。

假設瘧疾導致腹脹,也分為寒脹和熱脹,是由天氣邪氣傷及暑熱所致,不會立即發作,到秋季暑氣減弱時,瘧疾才會發作。如果判斷是寒脹,可以用局方中的交解飲子來治療。

如果體內虛弱不足,寒濕也會導致腹脹,以及五臟六腑都有脹滿感,應對照脈象的寒熱虛實程度來辨證治療。

胃中寒則脹滿,濁氣在上則生䐜脹,脹取三陽,三陽者,足太陽膀胱寒水為脹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正同腹滿、䐜脹、肢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太陰、陽明,胃中寒濕鬱遏也。太陰䐜脹復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

白話文:

胃寒會導致腹脹。濁氣聚集在上腹部會產生悶脹感。悶脹感會影響三條陽經,即足太陽膀胱經。寒濕導致膀胱經阻滯,就會引起腹部劇烈脹滿,按壓也無法緩解。使用足太陽經絡的穴位進行治療,是因為足太陽經絡是胃的募穴,與胃脹滿的症狀相一致。

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受寒濕影響,也會導致胃脹滿。太陰經引起的脹滿還會伴隨食慾不振、進食後嘔吐、無法入睡等症狀。

按所說寒脹之多如此,中滿治法當開鬼門、潔淨府,開鬼門者謂發汗也,潔淨府者利小便也,中滿者瀉之於內,謂脾胃有病,當令上下分消其溫,下焦如瀆,氣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穢。如或大實大滿,大小便不利,從權以寒熱藥下之。或傷酒濕面及味厚之物,膏粱之人,或食已便臥,使濕熱之氣不得施化,致令腹脹滿,此脹亦是熱脹,治熱脹分消丸主之。如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或藏寒生滿病,以治寒脹中滿分消湯主之。

白話文:

按照文章的說法,寒症造成的脹滿有很多,治療中滿的辦法是打開鬼門(發汗)、潔淨府臟(利尿)。中滿是指脾胃有病,治療時應使上焦和下焦同時消化溫熱的食物,下焦像水渠一樣通暢,氣血就會自然分化,不需要排泄不乾淨的東西。

如果實證和滿證都很嚴重,大小便都不通暢,就要權衡使用寒熱藥物來通便。或者,由於飲酒過量、飲食過於濕潤或味道濃鬱、過於油膩,或者進食後立即躺下,導致濕熱之氣無法運化,進而產生腹脹腹滿。這種脹滿也是熱脹,可以用分消丸來治療。

還有,如果過食寒涼之物或者脾胃虛弱已久的人,胃中生寒也會導致脹滿,或者體內積寒導致滿病,可以用治寒脹中滿分消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