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內集·卷一 (14)

1. 禁針穴

腦戶囟會及神庭,玉枕絡郄到承靈;顱囟角孫承泣穴,神道靈臺膻中明。水分神闕會陰上,橫骨氣衝針莫行;箕門承筋手五里,三陽絡穴到青靈。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稱;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孕不成。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主客深暈生;肩井深時亦暈倒,急補三里人還平。

刺中五臟膽皆死,衝陽血出投幽冥;海泉顴髎乳頭上,脊間中髓傴僂形。手魚腹陷陰股內,膝臏筋會及腎經;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關節皆通評。

2. 造針法

昔黃帝制九針各不同形:一曰鑱針,應天,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銳,以瀉陽氣;二曰員針,應地,長一寸六分,鋒如卵形揩磨,不傷肌肉,以瀉分氣;三曰鍉針,應人,長三寸半,鋒如黍粟之狀,主脈勿陷,以致其氣;四曰鋒針,應四時,長一寸六分,刃三隅以發痼疾;五曰鈹針,應五音,長四寸,廣二分半,末如劍峰以取大膿;六曰員利針,應六律,長一寸六分,大如釐,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七曰毫針,應七星,長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九留之而癢,以取痛痹;八曰長針,應八氣,長七寸,鋒利身薄,所取遠痹;九曰大針,應九野,長四寸,其鋒微尖如挺,以瀉機關之水,九針畢矣。此言九針之妙。

毫針最精,能應七星,又為三百六十穴之針。

3. 煮針法

第一次用竹筒一個去青,盛羊腦髓、人乳汁、磁石,水煮一晝夜。第二次用硫黃、檳榔當歸防風、羊腦髓及骨髓、乳香沒藥荊芥黑牽牛、人乳汁,煮一晝夜取出埋土內七日,犬肉煮過。

第三次用乳香、沒藥、磁石、牙皂、硇砂虎骨天麻、川烏、草烏、雄黃、防風、薄荷人參、當歸、川芎細辛、羊腦髓及骨髓、人乳汁拌勻,裝入竹筒內,緊封筒口,用燒酒二斤,水八斤,煮一晝夜,埋土內七日,取出用糠擦光,後用麻油再擦,常帶身邊養熟。

4. 灸法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詳《徐氏針灸》等書。聞有《針灸萃英》,未之見也。

或問:針有補瀉迎隨之理,固可以平虛實之證,其灸法不問虛實寒熱,悉令灸之,其亦有補瀉之功乎?

丹溪凡灸有補瀉,若補,火艾滅至肉;瀉,火不要至肉,便掃除之,用口吹風主散。

曰: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之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其針刺雖有補瀉之法,予恐但有瀉而無補焉。經謂:瀉者迎而奪之。以針迎其脈之來氣而出之,固可以瀉實也。謂補者隨而濟之,以針隨其經脈之去而留之,未必能補虛也。

不然,《內經》何以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無刺大勞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驚人?又曰: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皆不足也。不可刺。

九虛損,危病,久病,俱不宜針。

刺之重竭其氣,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若此等語,皆有瀉無補之謂也,學者玩之。

5. 治病要穴

針灸穴治大同,但頭面諸陽之會,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陰虛有火者,亦不宜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體及當骨處,針入淺而灸宜少;凡下體及肉厚處,針可入深,灸多無害。前經絡注《素問》未載針灸分寸者,以此推之。

百會,主諸中等症及頭風,癲狂、鼻病、脫肛,久病大腸氣泄,小兒急慢驚風,癇證夜啼百病。

上星,主鼻淵、鼻塞、瘜肉及頭風目疾。

神庭,主風癇羊癲。

通天,主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左右臭,左右灸。鼻中去一塊如朽骨,臭氣自愈。

腦空,主頭風目眩。

翳風,主耳聾及瘰癧。

率谷,主傷酒,嘔吐,痰眩。

風池,主肺中風,偏正頭風。

頰車,主落架風。

以上頭面部,詳前經絡,余仿此。

膻中,主哮喘,肺癰,咳嗽,癭氣。

巨闕,主九種心痛,痰飲吐水,腹痛息賁。

上脘,主心痛,伏梁,奔豚。

中脘,主傷暑及內傷脾胃,心脾痛,瘧疾,痰暈,痞滿反胃,能引胃中生氣強行。

水分,主膨脹繞臍。堅滿不食,分利水道,止泄。

神闕,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如神。又治水腫、膨脹、腸鳴。卒死,產後腹脹,小便不通,小兒脫肛。

氣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氣疾,陰證痼冷,及風寒暑濕水腫,心腹膨脹脅痛,諸虛癥瘕,小兒囟不合。丹溪治痢,昏僕上視,溲注汗泄,脈大,得之酒色,灸後服人參膏而愈。

關元,主諸虛腎積,及虛老人泄瀉,遺精,白濁,令人生子。

中極,主婦人下元虛冷虛損,月事不調,赤白帶下,灸三遍令生子。

天樞,主內傷脾胃,赤白休息痢疾,脾泄及臍腹膨脹,癥瘕。

章門,主痞塊。多灸左邊,腎積灸兩邊。

乳根,主膺腫乳癰,小兒龜胸。

日月,主嘔宿汁,吞酸。

大赫,主遺精。

帶脈,主疝氣,偏墜,水腎,婦人帶下。

以上胸腹部。

大杼,主遍身發熱及疸、瘧、咳嗽。

神道,主背上怯怯乏氣。

至陽,主五疸痞滿。

命門,主老人腎虛腰疼,及諸痔脫肛、腸風下血。

長強,主痔漏。

風門,主易感風寒,咳嗽,痰血,鼻衄,一切鼻病。

肺俞,主內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小兒龜背。

膈俞,主胸脅心痛,痰瘧,痃癖,一切血疾。

肝俞,主吐血,目暗,寒疝。

膽俞,主脅滿乾嘔,驚怕、睡臥不安,酒疸目黃,面發赤斑。

脾俞,主內傷脾胃,吐瀉瘧痢,喘急,黃疸,食症,吐血,小兒脾風。

胃俞,主黃疸,食畢頭眩,瘧疾,善飢不能食。

三焦俞,主脹滿,積塊,痢疾。

腎俞,主諸虛,令人有子,及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人赤白帶下。

大腸俞,主腰脊痛,大小便難,或瀉痢。

小腸俞,主便血、下痢,小便黃赤。

膀胱俞,主腰脊強,便難腹痛。

譩譆,主諸瘧、久瘧,眼暗。凡五臟瘧,灸五臟俞。

意舍,主脅滿嘔吐。

以上背腰部。

肩井,主肘臂不舉及撲傷。

肩髃,主癱瘓,肩腫、手攣。

曲池,主中風,手攣筋急痹風,瘧疾先寒後熱。

手三里,主偏風,下牙痛。

合谷,主中風,破傷風,痹風,筋急疼痛,諸般頭病,水腫難產,小兒急驚。

三間,主下牙疼。

二間,主牙疾、眼疾。

支正,主七情氣鬱,肘臂十指皆攣及消渴。

陽谷,主頭面手膊諸疾及痔痛、陰痿。

腕骨,主頭面臂腕五指諸疾。

後谿,主瘧疾,癲癇。

少澤,主鼻衄不止,婦人乳腫。

間使,主脾寒之證,及九種心痛,脾疼,瘧疾,口渴。如瘰癧久不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效。

內關,主氣塊及脅痛,勞熱瘧疾,心胸痛。

大陵,主嘔血,瘧。

勞宮,主痰火胸痛,小兒口瘡及鵝掌風。

中諸,主手足麻木,戰掉蜷攣,肩臂連背疼痛,手背癰毒。

神門,主驚悸,怔忡,呆癡等疾,及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

少衝,主心虛,膽寒,怔忡,癲狂。

列缺,主咳嗽風痰,偏正頭風,及單鵝風,下牙疼。

少商,主雙鵝風,喉痹。

以上手部。

環跳,主中風濕,股膝攣痛,腰痛。

風市,主中風腿膝無力,腳氣,渾身瘙癢,麻痹。

陽陵泉,主冷痹,偏風,霍亂,轉筋。

懸鐘,主胃熱,腹脹,脅痛,腳氣,腳脛濕痹,渾身瘙癢,五足指疼。

足三里,治中風,中濕,諸虛耳聾,上牙疼,痹風,水腫,心腹膨脹,噎膈,哮喘,寒濕腳氣。上中下部疾,無所不治。

豐隆,主痰暈,嘔吐,哮喘。

內庭,治痞滿。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覺腹響是效。又主婦人食蠱,行經頭暈,小腹痛。

委中,治同環跳。

承山,主痔漏。

飛揚,主行步如飛。

金門,主癲癇。

崑崙,主足腿紅腫,牙齒疼痛。

申脈,主晝發痓,足腫牙疼。

血海,主一切血疾及諸瘡。

陰陵泉,主脅腹脹滿,中下疾皆治。

三陰交,主痞滿痼冷,疝氣腳氣,遺精。

婦人月水不調,久不成孕,難產,赤白帶下淋滴。

公孫,主痰壅胸膈,腸風下血積塊,婦人氣蠱。

太衝,主腫滿行步艱難,霍亂手足轉筋。

行間,主渾身蠱脹,單腹蠱脹,婦人血蠱。

大敦,主諸疝陰囊腫,腦衄,破傷風,小兒急慢驚風等症。

隱白,主心脾痛。

築賓,主氣疝。

照海,主夜發痓,大便閉,消渴。

太谿,主消渴,房勞不稱心意,婦人水蠱。

然谷,主喉痹,咳唾血、遺精,溫瘧,疝氣,足心熱,小兒臍風。

湧泉,主足心熱,疝氣,奔豚,血淋氣痛。

以上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