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九(外科諸症) (2)

回本書目錄

卷九(外科諸症) (2)

1. 附骨疽

丹溪曰。附骨疽者。皆因久食厚味及勞役。與酒後涉水得此。陽滯於陰之症也。又曰。環跳空痛不止。生附骨疽。以蒼朮為君。佐以黃柏之辛。行以青皮。冬加桂枝。夏加條芩。體虛者加杜仲、牛膝。以生甘草為佐。作大料煎。入薑汁。食前飲之。

痛甚者。恐前藥十數劑發不動。少加麻黃。一二劑又不動者。恐疽將成。急掘地坑。以火煅坑通紅。沃以小便。令患者赤體坐於坑中。以席或棉衣圍抱下體。使熱氣熏蒸。腠理開。氣血通暢而愈。

一論瘡生腿外側。或因寒濕。得附骨疽於足少陽經分。微侵足陽明經。堅硬漫腫。行步作痛。或不能行。

內托黃耆湯

柴胡連翹肉桂,大力子,黃耆當歸尾,黃柏,升麻白芷,甘草(各八分)

上銼。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一治附骨疽。

黃連消毒飲

黃連羌活(各一錢),黃柏,黃芩藁本防己桔梗,歸尾(各五分),生地黃知母獨活防風,連翹(各四分),黃耆,人參,甘草,陳皮蘇木澤瀉(各二分)

上十九味。切作一劑。水煎服。

一老人年七十。因寒濕地氣。得附骨疽於左腿外側。少陽膽經之分。微侵足陽明經分。闊六七寸。長一小尺。堅硬漫腫。不辨肉色皮澤。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內大痛。與此藥一服即止。次日堅硬腫消而愈。

一論頑瘡惡毒。年久不愈。以有附骨在內。先用貝母煎濃湯洗淨。刮去腐肉。用刀撥去附骨。或用蜣螂腦子五六個。搗爛敷上。其骨即出。然後用人言五釐。研細末。入黃銅燈盞內。用好醋一小盞。慢火熬干。收起。過三日。即生出銅綠來。研極細。用雞翎蘸藥掃瘡上。即痛出水。腐肉去淨。然後用後藥。

珍珠象牙膏,楚黃賓江傳。

珍珠(用豆腐一塊切兩片將珠鋪在內兩片合住縛定入水煮三炷香為度研細末一錢),象牙末(一錢),天花粉(末五分),宮粉(末一錢),白蠟(一錢),香油(五錢)

上共合一處。入碗內。重湯煮化澄成膏。紙攤貼患處。神效。

一治諸瘡大疼痛。不辨肉色。漫腫光色。名曰附骨癰。又治瘡口久不合。酒調服。

三生散

露蜂房蛇蛻,亂髮(洗淨各等分)

上三味。燒灰存性研末。酒調服一錢七分。

2. 臀癰

丹溪曰。臀癰者。臀居小腹之後。在下。此陰中之陰。道遠位僻。雖曰太陽多血氣。氣運不到。血亦罕來。中年後尤慮患此。才有腫痛。參之脈症。但見虛弱。便與滋補血氣。可保終吉。若無滋補之功。其禍多在結痂之後。或半年以來乃病多致失手。慎之慎之。

一論足太陽經中。左右尺脈俱緊。按之無力。屁臀生癰。堅硬腫痛大作。

內托羌活湯

羌活黃柏(酒炒),防風藁本,歸尾(各二錢),黃耆(一錢五分),蒼朮(米泔浸),連翹陳皮甘草(炙各五分),肉桂(三分)

上銼一劑。酒水同煎。空心溫服。以衣覆蓋患處。使藥力常行。不可去衣。

3. 腸癰

丹溪曰。腸癰常作濕熱。積久入風。難治。

千金謂腸癰妄治必殺人。其病小腹重強。按之則痛。小便如淋。時時汗出。復惡寒。身皮甲錯。肚腹緊急。如腫之狀。脈數者。微有膿也。巢云。洪數已有膿。脈若遲緊者。未有膿。甚者腹脹大。轉側有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自臍出。或大便膿血。急服蠟礬丸。酒下。兼進後方。

一論腸癰便毒癰疽。初起即消。已腫即潰。血隨大便中出。宜用千金內托散。(方見癰疽即加減真人活命飲

一論肚內生癰。及癰疽惡毒。宜用

內消沃雪湯

當歸身,白芍黃耆甘草節射干連翹,香白芷,貝母,陳皮,皂角刺,乳香沒藥穿山甲天花粉金銀花木香青皮,甚者。加大黃

上銼。酒水煎服。秘方是世所奇。投之如神。

一論腸癰脹痛不安。或腹滿不食。小便赤。婦人產後虛熱。多有此疾。但疑惑間便不服。服亦無害。視其右關脈芤者是也。

薏苡仁(二兩),牡丹皮(一兩),栝蔞仁(一兩)

上銼一兩。水煎。一方。加川芎桃仁

一婦人腹痛如錐刺。每痛至死。不敢著手。六脈洪數。此腸癰毒也。用

穿山甲(炒),白芷,貝母,殭蠶,大黃

上銼一大劑。水煎服。打下膿血。自小便中出。即愈。後再無患。宜少食煎炒熱物。

一治腸癰日久。潰爛出膿。腹內刺痛不可忍者。

用鐵打一尺長三稜針。將鴨腸一條。貫針在內。將鴨腸曲轉。輕輕送入糞門內。送到痛處。方是瘡癰之處。即將鴨腸扯動。針尖出。刺破其毒。膿隨針而出。用手重按痛處。膿出盡而愈。此秘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