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傷寒懸解》~ 卷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

1. 微汗發黃證二十七(陽明七十八)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陽明病無汗,是陽虛而土濕者,以火薰發汗,但額上微汗出,而身上無汗,小便不利者,濕無泄路,鬱而生熱,必發黃也。

白話文:

陽明經病證沒有出汗,這是由於陽氣虛弱、脾濕引起的。用火灸燻蒸發汗,但只會在額頭上微微出汗,而身上不出汗,小便不通暢。這是因為濕邪沒有出路,鬱積化熱,必定會出現黃疸。

2. 茵陳蒿證二十八(陽明七十九)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方在太陰十二)

白話文:

陽明病發燒流汗的,這是因為熱氣太盛無法化解,產生黃疸。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不出汗,頸部悶熱,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內部有熱毒滯留,身體一定會發黃。治療方法可以用茵陳蒿湯。(詳細處方請參考太陰十二方)

汗出而濕熱發泄則不發黃,但頭汗而身無汗,濕熱莫泄而小便又復不利,故身必發黃。茵陳蒿湯。茵陳利水而泄濕,梔子大黃除煩而蕩熱也。

白話文:

出汗能讓濕熱排出體外,就不會發黃。但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沒有出汗,濕熱無法排出,小便排不暢,身體必定發黃。使用「茵陳蒿湯」治療。茵陳有利水功效,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氣。梔子和大黃能清熱瀉火,消除煩躁。

3. 脈遲發黃二十九(陽明八十)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白話文:

陽明疾病,脈搏緩慢,吃飯難以吃飽,吃飽了就會覺得有點煩躁,頭暈,一定伴有小便困難,這是即將形成穀疸的前兆,即使服用了瀉藥,腹脹依舊沒有改善,原因就在於脈搏緩慢。

陰勝則脈遲,陽虛胃逆,飲食不甘,故難以至飽,飽則脾不能化,中焦鬱滿,濁氣不降,故心煩頭眩,土濕木鬱,必小便艱難,此欲作谷疸,緣穀氣陳宿,是以鬱而發黃也,雖下之而腹滿不減,以其陰盛而脈遲故也。

白話文:

陰氣盛旺,脈搏就會變慢;陽氣虛弱,胃部就會逆亂,吃不下東西,所以難以吃飽。吃飽了,脾臟就不能消化食物,中焦鬱積,濁氣不下降,所以會心煩頭暈;脾虛濕盛,肝氣鬱結,必定小便困難。這是將要得穀疸的徵兆,因為穀氣久積不化,所以鬱結發黃。即使服用了瀉藥,腹脹也不會減輕,因為陰氣過盛,脈搏變慢的緣故。

4. 柴胡麻黃證三十(陽明八十一)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方在少陽二)。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方在太陽二十)。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白話文:

陽明經中風,脈象弦緊浮大而短促,腹部和胸部都感到氣滿,脅肋下和心臟疼痛,按壓時間長了氣機不通暢,鼻子乾燥,出不了汗,喜愛躺著睡覺,全身與面部都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的感覺,時常嘔吐,耳前後腫脹,針灸治療後稍稍緩解,但外在症狀並未解除。

發病超過十日,脈象仍然浮緊的,用小柴胡湯(方劑見少陽二)。脈象只有浮緊而沒有其他症狀的,用麻黃(方劑見太陽二十)。如果小便不通,腹脹、嘔吐加重的情況,則無法治癒。

陽明病,脈弦浮大。弦為少陽,浮為太陽,大為陽明脈。是以三陽合病,而氣短腹都滿,則太陰證。少陽之脈,自胃口而布脅肋。膽胃郁遏,故脅下及心作痛。經氣痞塞,故久按之而氣不通。表寒外束,相火鬱升而刑肺金,故鼻乾不得汗(肺竅於鼻)。膽木刑胃土,氣困乏,故嗜臥。

白話文:

陽明經受病,脈象呈現緊繃浮大。緊繃是少陽經的特徵,浮則是太陽經的特徵,大則是陽明經的特徵。故此為三陽經同時受病,出現呼吸短促、小腹脹滿等太陰經受病的證狀。少陽經的脈絡發自胃部通往兩肋。膽與胃氣鬱結,因此肋骨下方以及心部疼痛。經氣阻塞不通暢,因此長時間按壓也不會通氣。外表的寒氣束縛,內在心火鬱結上升剋制肺金,導致鼻子乾澀無法出汗(肺的孔竅通於鼻子)。膽木剋伐胃土,氣血虧虛倦怠,因此嗜睡。

濕土賊於甲木,土木皆郁,故一身及面目悉黃。土濕木鬱,疏泄不行,故小便難。胃氣壅遏,故發潮熱。胃腑郁迫,濁氣上逆,故時嘔噦。少陽脈循兩耳,經氣逆行,壅塞不降,故耳前後腫。經鬱熱盛,故刺之小瘥,而外證不解。病過十日,之外脈自里達表,續續外浮者,是未傳陽明之腑,太陰之臟猶在少陽之經也。

白話文:

濕氣會阻礙肝木的疏泄功能,導致脾臟和肝臟都變得鬱結,所以患者全身和麪部都會發黃。脾臟濕氣過重,肝氣鬱結,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以小便困難。胃氣被阻,所以會發熱出汗。胃腸功能受阻,濁氣上逆,所以偶爾會嘔吐呃逆。膽經循行於兩耳,經氣逆行,壅塞不降,所以耳朵前後會腫脹。經絡鬱熱嚴重,所以針刺治療後雖然症狀稍微減輕,但外在症狀並未消除。如果病情超過十天,外在經脈的病邪會從內部透到體表,逐漸浮出,這說明邪氣尚未傳入胃經和大腸經,仍然停留在膽經。

宜小柴胡湯柴胡黃芩,清半表之火。參甘大棗,補半里之陽。生薑半夏,降胃逆而止嘔噦也。若脈但浮而不弦,又無少陽諸證者,則全是太陽病。與麻黃湯以泄表郁。中風而用麻黃者,發汗以泄太陰之濕也(金匱風濕諸證俱用麻黃)。若不尿,腹滿而愈加嘔噦者,水賊土敗,不可治也。

白話文:

適合使用小柴胡湯。柴胡、黃芩清散半表之邪火,人參、甘草、大棗補益半裏之陽氣。生薑、半夏降胃氣上逆,止嘔吐。

如果脈象只有浮而不弦,也沒有少陽病的證狀,就是純粹的太陽病。用麻黃湯來發散表邪。傷風感冒用麻黃,是發汗來疏散太陰之濕(金匱要略中的風濕病症都用麻黃)。

如果小便不通、腹脹,嘔吐愈加嚴重,表示水氣滯留,克伐脾土,病勢危重,無法治療。

5. 小柴胡證三十一(陽明八十二)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方在少陽二)

白話文:

陽明熱病發作時出現發燒、大便稀溏、小便通暢,但胸脅滿脹感遲遲不去的,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方劑配方見少陽二條)

陽明胃腑為少陽經邪所郁,陽氣遏逼,故發潮熱;糟粕莫容,故便滑溏;胃逆膽壅,經氣不降,故胸脅滿結。宜小柴胡湯,半補陽明之裡氣,半泄少陽之表邪也。

白話文:

由於陽明經的胃和腑被少陽經的邪氣所堵塞,導致陽氣受阻,所以會出現潮熱。宿食不能運化,因此大便會稀溏。胃氣逆行,膽氣壅塞,經絡之氣不能下降,所以胸脅部位會感到脹滿疼痛。

此時應當服用小柴胡湯,一方面可以補益陽明的裡氣,另一方面可以驅散少陽的表邪。

6. 小柴胡證三十二(陽明八十三)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方在少陽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白話文:

陽明經絡有問題,脇下疼痛且有硬塊,大便不通且嘔吐,舌苔為白色,可以用小柴胡湯(詳情請見少陽經病症第二條)。上焦氣機通暢,津液可以往下流動,胃氣因此得到調理,身體自然出汗而病情解除。

陽明為少陽所遏,下脘之氣陷則病溏泄,上脘之氣逆則病嘔吐。胃逆而津液不降,心部瘀濁故舌起白苔。由肺胃壅塞而上焦不通也。柴芩泄少陽經邪,松其鬱迫,故上焦通而津液下,胃氣和而汗出解也。

白話文:

陽明經被少陽經邪氣阻住,使得下腹部氣往下陷,就會腹瀉;上腹部氣往上衝,就會嘔吐。胃氣逆流,津液無法下降,心臟有鬱熱,所以舌頭會出現白苔。這是因為肺和胃壅塞,導致上腹部氣血不通所造成的。柴胡和黃芩可以疏散少陽經的邪氣,緩解鬱結,使上腹部氣血通暢,津液下降,胃氣調和,汗出而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