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9)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9)

1. 澤瀉之醫治效用

本藥亦為一種利尿藥,以尿利之減少或頻數與胃內停水為主目的方可用之,與茯苓白朮無異。然茯苓適於此等症狀之外,兼治心悸亢進、眩暈、肌肉之間代性痙攣等,而通用於表裡陰陽虛實之各證。本藥不能治心悸亢進及肌肉之間代性痙攣,有醫冒眩之作用,多用於裡虛證。

白話文:

這種類型的藥物是一種利尿劑,以減少或增加排尿頻率和胃中積水為主要作用,使用方法與茯苓和白朮相似。但茯苓除了適用於這種症狀之外,還可治療心悸亢進、眩暈、肌肉間的痙攣等情況,適用於表裡陰陽虛實的各種證候。本藥不能治療心悸亢進和肌肉之間的痙攣,有治療眩暈的作用,多用於裡虛證。

白朮之用於虛證與本藥無異,但其性溫,故適於陽虛證,不適於陰虛證。本藥性冷,故不適於陽虛證,而適於陰虛證,有去溫熱及治渴之效能。此三藥之分別也,至於其他,概為大同小異耳。

白話文:

白朮用於虛證,與當歸和黃耆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因為白朮的藥性溫和,所以更適用於陽虛的症狀,不適合陰虛的症狀。黃耆的藥性寒冷,所以不適合陽虛的症狀,而適合陰虛的症狀,具有消除溫熱和治療口渴的功效。這就是這三種藥物的區別,至於其他,大致上都是大同小異的。

《本草綱目》曰

澤瀉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風寒濕痹,乳難。養五臟,益氣力,肥健,消水,久服則聰明耳目。(《本經》)

補虛損、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三焦膀胱之停水。(《別錄》)

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通宣水道。(甄權)

主頭眩、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腸,止尿血,主難產,補女人之血海,令人有子。(大明)

入腎經,去舊水,養新水,利小便,消腫脹,…止渴。(元素)

去脬中之留垢、心下水痞。(李杲)

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時珍)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

澤瀉根

【性味歸經】 甘、寒。無毒。歸腎經。

【功效】

  • 《本經》:治療風寒濕痹,乳汁不通。滋養五臟,增強體力,使人肥健,利水消腫。長期服用可使耳目聰明。
  • 《別錄》:補虛損,五臟痞滿。振奮元氣,止遺精、消渴、淋瀝。排除三焦、膀胱的積水。
  • 甄權:主治腎虛遺精,治療五淋,通利水道。
  • 大明:治療頭暈、耳鳴、筋骨攣縮。通利小腸,止尿血。輔助難產,補養女性子宮,使人多子多孫。
  • 元素:利水消腫,通利小便。…止渴。
  • 李杲:清除膀胱中的宿垢,治療心下水痞。
  • 時珍:滲濕化熱,排出痰飲。止嘔吐、腹瀉、疝痛、腳氣。

2. 茯苓澤瀉湯之注釋

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胃部翻滾,嘔吐且口渴想喝水,應服用[茯苓澤瀉湯]。

胃反者,如《金匱》云:「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胃反。」即胃弛緩擴張證等之總稱。吐字以下,得由下說詳解之。

白話文:

胃反是指像《金匱要略》中所說:「脾臟受傷,則不能消化運化食物,早上吃的食物在晚上吐出,晚上吃的食物在早上吐出,隔夜的食物也不能消化,這種情況稱為胃反。」胃反是指胃鬆弛、擴張等證狀的總稱。至於「吐」字以下的內容,可以從下面的詳細解釋中瞭解。

藤田謙造曰:「茯苓澤瀉湯亦為治嘔吐,於方中既云渴,又重言欲飲水,是明其渴為主證(求真按:『重言明其渴為主證之意也』)。又已成胃反,則當知有腹痛證,故不唯胃反,本此意而有嘔吐者,即無嘔吐,若有停飲,心下痛,發渴者,亦可用之。是泛論運用於諸病,其效亦多,此古方之妙也。」

白話文:

藤田謙造說:「茯苓澤瀉湯也用來治療嘔吐,藥方中既說口渴,又重複提到想喝水,說明口渴是主要症狀(求真按:『重複提到口渴說明口渴是主要症狀的意思』)。而且已經形成胃反流,那麼就應該知道有腹痛的症狀,所以不光是胃反流,本著這個意思而有嘔吐的,即使沒有嘔吐,如果有停飲、心窩痛、口渴的,也可以用這個方子。也就是泛論應用於各種疾病,其療效也很廣,這就是古方的妙處。」

茯苓澤瀉湯方

白話文:

茯苓澤瀉湯方

**用法:**水煎服。

組成:

  • 茯苓 三錢
  • 澤瀉 三錢
  • 豬苓 三錢
  • 牡丹皮 二錢
  • 丹皮 二錢
  • 山藥 二錢
  • 澤蘭 三錢
  • 車前子 三錢
  • 茨實 三錢
  • 芡實 三錢
  • 蓮子 三錢
  • 杜仲 三錢
  • 木瓜 三錢
  • 桑寄生 三錢

茯苓14.5克,澤瀉7克,甘草桂枝各3.5克,朮5.5克,生薑7克。

白話文:

茯苓:14.5 克

澤瀉:7 克

甘草:3.5 克

桂枝:3.5 克

朮:5.5 克

生薑:7 克

上細銼,以水三合,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或數回,溫或冷服。

《類聚方》本方條曰:「治心下悸,小便不利,上衝及嘔吐,渴欲飲水者。」

白話文:

將中藥材細細研磨成粉末,加水三倍煮沸,熬煮至藥液剩下一倍。濾去藥渣,一日分三次或多次服用,可溫熱或冷服。

本方條記載:「可用於治療心悸、小便不利、氣往上衝導致嘔吐,以及口渴欲飲水的症狀。」

《方機》本方主治曰:「吐而渴欲飲水者,此正證也。渴(有水而渴為水滿也)而小便不利,或心下悸,或腹脹滿者(水滿也)。」

白話文:

《方機》這一款藥方主要治療嘔吐而口渴想喝水的人,這是正證。口渴(有水卻口渴是水滿)而小便不利,或者心下悸動,或者腹脹滿的人(都是水滿)。

《續建殊錄》曰:「一禪師平日飲食停滯,胸腹有動悸,雷鳴嘔吐,而腹中痛,志氣鬱鬱不樂。一醫與附子粳米湯半夏瀉心湯,不愈。一日嘔吐甚,絕穀累日,而病益加,服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益增疲勞,煩悶欲死。予投茯苓澤瀉湯而嘔吐止,翌日啜糜粥,不過十日,而諸證痊愈。」

白話文:

《續建殊錄》中記載:「有一位禪師,平日飲食停滯,導致胸腹有動悸、雷鳴嘔吐,肚子疼痛,而且精神鬱鬱不樂。一位醫師給他服用附子粳米湯和半夏瀉心湯,但是沒有療效。有一天,禪師嘔吐得很嚴重,好幾天不吃東西,病情加重,服用小半夏湯和小半夏加茯苓湯,但更加疲勞、煩悶,快要死了。我給他服用茯苓澤瀉湯,嘔吐就停止了,第二天喝粥,不到十天,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成績錄》曰:「一人患胃反,其初頗吐水,間雜以食,吐已乃渴,諸醫多方治療,不得一效。一醫教其斷食,諸證果已,七日始飲,復吐如初,至今已五年,迄無寧日,請先生治之。先生乃診其腹,自胸下至於臍旁均頗硬滿。先生乃與茯苓澤瀉湯,數日痊愈。」

白話文:

《成績錄》中記載:「有一個人患有胃反,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偶爾吐水,有時還會吐出食物,吐完之後就會感到口渴。多位醫生都對他進行了治療,但都沒有效果。有一位醫生教他斷食,果然症狀都消失了。七天後他開始喝水,結果又像以前一樣吐起來,到現在已經五年了,一直沒有安寧的日子,於是請先生為他治療。先生診斷他的腹部,從胸部以下到臍旁都非常堅硬、腫脹。先生於是給他服用了茯苓澤瀉湯,幾天後就痊癒了。」

求真按:「此病為胃擴張之重證,今治以健胃止渴利尿劑之本方,使不出數日而痊愈。」

白話文:

此病為胃擴張之重症,如今治療以健胃、止渴、利尿為主,不出數日即可痊癒。

又一人患胃反,飲食停滯,肚腹膨脹,心胸不安,每隔三日或五日,必大吐宿水,吐已乃渴,如是者凡三年。雖慎食斷飲,針灸百治,皆莫能奏效。先生與茯苓澤瀉湯,使兼服南呂丸,月餘痊愈。

白話文:

另外一個人患上胃反,吃進的食物停留在胃裡不能消化,肚子脹起來,心胸也不舒服,每隔三、五天就會吐出積在胃裡隔夜的水,吐完之後才覺得口渴,這樣反覆發作有三年了。即使小心飲食、完全不吃不喝,或用針灸等方法治療,都沒有效果。先生給他開了茯苓澤瀉湯,還讓他服用南呂丸,一個月後就完全好了。

藤田謙造曰:「一寡婦年三十許,自初冬患腹滿,漸膨大,經水不通,諸醫多方治其腹滿,均無效。至季冬,加以腹痛,乍休乍作,困苦殆極。至是乞治於同藩師崎省庵,其證腹部緊滿,脈數,舌上有白苔,而腹中如癥瘕者,出沒甚頻,或乍橫梗如臂,或乍磊砢如塊,上下往來,時出時沒,出則痛作,沒則痛止,似大七氣湯證。

白話文:

藤田謙造說:「有一個寡婦,三十多歲,從初冬開始患有腹滿,逐漸膨大,經水不通,諸多醫生想盡辦法治療她的腹滿,都無效。到了季冬,又加上了腹痛,時好時壞,痛苦不堪。於是向同鄉的醫生崎省庵求治,她的症狀是腹部緊滿,脈搏快,舌苔白,腹中如有癥瘕,出沒頻繁,或橫梗如手臂,或磊砢如塊,上下往來,時出時沒,出來則疼痛,沒下去則疼痛停止,很像大七氣湯的證狀。

又常腹中雷鳴,痛作則歇,痛止又必雷鳴,其聲如傾水,口舌乾燥頗甚,二便秘極,又似於己椒藶黃丸證,但出沒痛苦,心下最甚,頻渴引飲,不論溫冷,飲已則必慍慍欲吐。前醫用氣劑則渴益甚,用芒硝大黃則痛增劇,服驅蛔藥,無效亦無害。省庵診之,謂宜先治心下之飲,因與茯苓澤瀉湯。

白話文:

他經常胃腸鳴響,疼痛發作後,胃腸鳴響就停止,疼痛停止後,胃腸鳴響必定會再出現,聲音就像水傾倒一樣。口舌乾澀非常嚴重,而且大便不通,似乎是椒藶黃丸的症狀,但疼痛會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心窩最痛,經常口渴想喝水,無論是溫水還是冷水,喝了以後必定會感到噁心,想嘔吐。之前看過的醫生用補氣的藥,結果口渴得更嚴重了,用芒硝、大黃,疼痛加劇,服用了驅蛔蟲的藥,沒有效果也沒有副作用。省庵診斷後,認為應當先治療心窩部位的體液滯留,因此給他開了茯苓澤瀉湯。

四五日,痛減渴緩,滿稍寬。又連進十五六日,小便通利,病勢減十之七八,惟小腹依然脹滿。一夜忽暴瀉如傾,翌朝又瀉如前,兩次約下水四五升,滿氣頓失如忘。未幾,經水亦通利,爾後強健如前,亦奇驗也。」

白話文:

四五天後疼痛減輕,口渴緩解,腹部脹滿稍有好轉。繼續服用湯劑十五六天,小便通暢,病情減輕了十分之七八,只有小腹依然脹滿。一夜間突然瀉肚子,就像傾倒水一樣。第二天早上又像前一天一樣瀉肚子,兩次大約排出了四五升水,腹脹的症狀頓時消失,好像不曾發生過一樣。不久之後,月經也通暢了,之後身體強健如前,也是一個奇特的驗證。

求真按:「本方非下劑,服後反大水瀉者,是即藥之瞑眩也。」

白話文:

此方劑並非通瀉藥物,但如果服後發生大量水瀉,則應視為藥物的瞑眩反應。

又一患者年八十,極強健,唯耳聾,其他與壯人無異。性嗜酒,雖不多飲,然每日非二三次不可。某年當夏暑時患腹滿,四肢羸瘦如水蠱,不能進食,大便秘結,小水不利、赤濁,脈滑數,舌上黃苔乾燥,渴欲湯水,心下痛,惡聞酒香。余先瀉其實,使服小承氣湯,便下初硬而後溏,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通快,腹滿反甚,食益不進。余知其誤,乃更與茯苓澤瀉湯,四、五日,諸證漸緩。

白話文:

另一名患者年齡已八十歲了,身體仍十分強壯,只有耳朵聽不到,其他各方面和壯年人沒什麼不同。這位老人家喜歡喝酒,雖然不多,但每天必須喝上兩三次酒。有年夏天,他患上了腹脹的毛病,四肢變得瘦弱,好像得了水腫,吃不下飯,大便不通,小便不通且發赤發濁,脈搏滑動而急促,舌頭上覆蓋著乾燥的黃色苔,感到口渴想喝熱飲,心臟以下的部位感到疼痛,聞到酒香會感到噁心。我首先用瀉藥泄去他體內的實熱,讓他服用小承氣湯,起初大便比較硬,後來變得很稀,有便意卻排不乾淨,反復很多次還是不舒服,反而腹脹得更厲害,吃的東西也更少了。我知道自己誤診了,於是改用茯苓澤瀉湯,四五天後,諸症才逐漸緩解。

三十日許,腹滿如失,惟氣力困倦,飲食未復,以香砂六君子湯調理而愈。

白話文: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腹脹得像丟失了什麼東西,感到氣力疲倦,飲食不能恢復,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後痊癒。

一婦年二十四五,患嘔吐,三四日或五六日一發,發必心下痛,如此者二三月。後至每日二三發,甚者振寒昏塞,吐後發熱。諸醫治其嘔吐,或與驅蛔藥,不效。余診之,渴好湯水,因與茯苓澤瀉湯,使小量頻服之,其夜病即稍緩。二十餘日,諸證悉退,惟腰間有水氣,使服牡蠣澤瀉散料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婦女,患有嘔吐症。嘔吐每隔三四天或五六天發作一次,發作時必定心痛,這種情況持續了二三個月。後來,嘔吐每天發作二三,嚴重時還會出現惡寒、昏迷、閉塞等症狀,嘔吐後會發熱。諸醫皆治療她的嘔吐症,有些醫生給她服用驅除蛔蟲的藥物,但沒有效果。我診斷她的病是口渴,喜歡喝湯水,於是給她服用茯苓澤瀉湯,讓她少量頻服,當晚病情就有所緩解。二十多天後,諸症悉退,僅有腰間有水氣,我讓她服用牡蠣澤瀉散,服用後水氣也治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