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丸

NAN L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家塾方》

寒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胃經 12%
肺經 9%
小腸經 7%
脾經 7%
膽經 7%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膀胱經 1%
腎經 1%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脾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澀,歸大腸、胃、肝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多種功效。

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顯著降低。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甘遂瀉下之力甚猛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部脹滿,胸悶等症狀。但由於甘遂有毒,應慎用,不可久服,以免傷正氣。此外,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甘遂。在服用甘遂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青礞石性味苦、寒,歸肝,膽,腎經,具有清熱消炎,解毒利尿,止咳化痰,平肝潛陽,除煩安神等功效。可治肝膽鬱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黃疸,膽道蛔蟲病,膽囊炎,膽結石,腎炎,水腫,小便不利,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

南呂丸是由大黃,甘遂,青礞石,黃芩組成的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多種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傳統服藥法


黃芩4兩, 甘遂2錢, 青礞石2錢, 大黃8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或至30-40丸,溫水送下,日3次。
本方乃滾痰丸,以甘遂代沈香。

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清熱燥濕,甘遂瀉熱利水,青礞石通利大便,大黃瀉熱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利水通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二尖瓣狹窄腹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南呂丸, 出處:《家塾方》。 組成:黃芩4兩,甘遂2錢,青礞石2錢,大黃8錢。 主治:諸痰飲咳嗽,大便不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