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總論 (1)

回本書目錄

總論 (1)

1. 中西醫學之比較概論

不問何種學術,理論與事實,欲其相應而無毫釐之差如治數學者,只需專為理論之研究而已足,無所用其經驗之知識。至於醫學,則非單純之理論所得而解決之,故不得不求於經驗的結合。若理論脫離經驗的事實,直可謂之非真正之理論。故當以人體經驗的事實為先,而理論為後矣。

白話文:

不論是哪種學術,理論和事實都要相符合,不能有絲毫的差別。就像研究數學的人,只要專注於理論的研究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經驗的知識。但是,醫學不是單純的理論就可以解決的,所以不得不尋求經驗的結合。如果理論脫離了經驗的事實,就根本不是真正的理論。所以應該以人體經驗的事實為先,理論為後。

然西醫大半持科學萬能主義者,遂以為試驗管於人體相等,以動物試驗為一定之律,以此所得之結果直試諸人體。故研究室內之理論似極精密,而行之臨床往往失之不能相應。反之,中醫數千年來就億萬人體研究所得之病理及其藥能,歷千錘百煉之後得出結論,立為方劑。

白話文:

然而,西醫大半堅持科學萬能主義,因此認為試驗管與人體相同,並將動物試驗視為一定的規律,以此獲得的結果直接試驗於人體。因此,研究室內的理論看似非常精確,但在臨牀應用中卻常常出現不符的情形。反觀中醫,數千年以來,通過對千萬人體的研究獲得的病理及其藥能,經過千錘百煉後得出結論,並制定出方劑。

初見之或疑為空漠,逮按其實則秩序井然、始終一貫,故於實際上每有奇效,此余實在之經驗也。但此段議論於西醫則揭其所短而遺其所長,於中醫則揭其所長而遺其所短。然余非僅知中醫而不知西醫者,又非但重經驗之知識而不知科學之知識者,故於拙著《應用漢方醫學解說》(即學苑出版社2008.1日醫應用漢方釋義)自序中云:「余之為此,乃欲釋醫聖張仲景所創之東洋古醫學,以西洋醫學之原理明其所長,併探現代治療術之所短,以期二家之融合統一。

白話文:

初次接觸時,可能會懷疑它空洞模糊,但如果仔細探究,就會發現它秩序井然、始終一貫,因此在實際運用中常常有奇效,這是我的切身體會。但是,這段議論在西醫看來,既揭露了其短處,卻忽略了其長處;在中醫看來,既揭露了其長處,卻忽略了其短處。然而,我既非只懂中醫而不懂西醫的人,也不是隻重視經驗知識而輕視科學知識的人。因此,在我的著作《應用漢方醫學解說》(也就是學苑出版社於2008年1日出版的《醫應用漢方釋義》)的自序中,我說:「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為了運用西醫學的原理來解釋由醫聖張仲景創立的東方古醫學,以這種方式,揭示其長處、探討現代治療技術的短處,從而促進二者的融合統一。」

但茲事體大,非愚蹇所任,苟能通二家之志,於願已足矣,讀者諸君幸勿以余為一孔之見也。」

白話文:

此事重大,非我愚鈍之人所能承擔的。如果能夠貫通兩個學派的志向,於我而言已經非常滿意了。讀者諸位,請不要認為我是一個偏見的人。

如上所述,余實一中西醫學之折衷主義者,欲助發西醫所長而棄其所短,更益以中醫之精粹而為綜合新醫術之導源,此予志也。然今獨力揚中醫者,因此學衰微,僅保餘喘,行將廢滅,故特發揮其獨擅之長,認為當務之急,而舉西醫所短,乃比較討論上不得不爾者。余豈好詆西醫以為快哉?

白話文:

如上文中所說,我實際上是一位中西醫學並重主義者,希望發揚西醫的優點,捨棄它的缺點,並結閤中醫的精華,作為綜合新醫術的基礎,這是我的目標。然而,現在獨自發揚中醫的人,因為這個學科衰落了,僅存一息尚存,即將滅亡。因此,我特別發揚中醫獨有的優勢,認為這是當務之急,並且提到西醫的缺點,這是比較討論時不得不做的事。難道我喜歡詆毀西醫來取悅自己嗎?

2. 表裡(半表半裡)、內外、陰陽、虛實、主客、本末之界說

表裡之表者,指皮膚而言也。病毒集中於此部,所發之病證即稱表證。用發汗解熱藥,以病毒自汗腺排除為原則。若此發汗不徹則病毒轉入呼吸、消化、泌尿等器,惹起種種之疾病。裡者,指消化管言(按消化管之一名詞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等而言)。病毒積集於此部而呈現實證,則用瀉下藥以驅逐病毒。

白話文:

表裡之表,是指皮膚。病毒集中在皮膚上,所發生的病症就稱為表證。治療表證的原則是,使用發汗解熱的藥物,讓病毒通過汗腺排出體外。如果發汗不徹底,病毒就會轉移到呼吸、消化、泌尿等器官,引起各種疾病。裡,是指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等)。病毒積聚在消化道,出現裡證,則使用瀉下藥來驅逐病毒。

不然,則病毒遂侵入內部,往往誘發不治之難證。半表半裡者,指胸腹二腔間,適當支氣管、肺、心、肝、脾、胰、胃等之所在。故若病毒集於此部,使上列諸臟器之一部或數部發病,即稱為半表半裡證。此病毒用和劑以緩解之,同時以其一部由皮膚或呼吸、泌尿等器排泄為準繩。

白話文:

否則,病毒就會入侵內部,往往會誘發無法治癒的嚴重疾病。半表半裡的症狀是指胸腔和腹腔之間,恰好位於支氣管、肺、心、肝、脾、胰、胃等器官的位置。因此,如果病毒聚集在這個部位,導致上述器官中的一個或數個發病,就稱為半表半裡證。這種病毒可以用和緩的藥劑來緩解,同時以其一部分通過皮膚或呼吸、泌尿等器官排出為標準。

是以病毒之傳入也,有自表轉入於半表半裡,或轉入於裡,或自裡轉入於內,或自表轉入於內,自半表半裡轉入於內。然亦有正相反者,自內轉出於裡,或轉出於半表半裡,或轉出於表,或於裡轉出於半表半裡或轉出於表,或自半表半裡轉出於表者。蓋人體活動而至變,非單純之理論所得而解決之也。

白話文:

病毒的傳入,有從表轉入半表半裡、或轉入裡、或從裡轉入內、或從表直接轉入內、從半表半裡轉入內的情況。但也有正相反的情況,從內轉出到裡,或轉出到半表半裡,或轉出到表,或從裡轉出到半表半裡或轉出到表,或從半表半裡轉出到表。這都是因為人體活動而發生變化,不是單純的理論就能解決的。

內外者,相對之辭也。所謂內者,係指皮膚、呼吸器、消化管以外之臟器組織也。外者,係指內以外之臟器組織也。故云內時則裡在外,云表時則裡亦為內矣。而半表半裡者位於表裡之間,對裡則為外,對表則為內也。仲景論治之所以分表裡內外者,不外乎明示病毒之所在,并欲明其轉變之狀態,使醫者不致有所誤也。

白話文:

內外是相對應的說法。所謂的內,是指皮膚、呼吸器、消化管以外的臟器組織。所謂的外,是指內以外的臟器組織。所以說,當談論內時,外在外;談論表時,內也成了內。而半表半裡則位於表裡之間,相對於裡來說是外,相對於表來說是內。仲景論治之所以分表裡內外,主要是為了明確病毒的位置,並且想要說明其轉變的狀態,讓醫生們不會弄錯。

陰陽之陰,即陰證之謂,是消極的或寒性之意。病勢沉伏,難以顯發,其脈多沉遲、沉弱、沉細、沉微而無力,其證多惡寒、厥冷等。陽即陽證之謂,是積極的或熱性之義,病勢發揚,無不明顯也。脈亦準之浮數、浮大、滑大、洪大而多發熱也。是以陰陽二證正成反比,判若霄壤,故不得不嚴密分之。

白話文:

陰陽中的陰,是指陰證,表示消極的或寒性的意思。病情隱伏,難以顯現,脈象多為沉遲、沉弱、沉細、沉微而無力,症狀多為惡寒、厥冷等。陽是指陽證,是積極的或熱性的意思。病情發揚,無不明顯。脈象也對應地浮數、浮大、滑大、洪大而多發熱。因此,陰陽二證正好相反,判若霄壤,所以不得不嚴格區分。

設同一病而陰陽不同,治法亦異也。例如當感冒在表時,若為陰證,發表藥宜配以熱性、發揚性之附子細辛,如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若為陽證,發表藥宜參以冷性、沉降性之石膏,如葛根湯加石膏、小青龍湯加石膏等。倘不準此法則,如陰證以不加附子、細辛之桂枝麻黃等,處陽證以不增石膏之葛根湯、小青龍湯等,不獨不能愈病,反致增劇。

白話文:

如果患同一種疾病,但陰陽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例如感冒在外感時,如果是陰證,發散的藥物應配以熱性、發揚性的附子、細辛,如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如果是陽證,發散的藥物應參以冷性、沉降性的石膏,如葛根湯加石膏、小青龍湯加石膏等。如果不按照這個原則,如陰證不用附子、細辛的桂枝、麻黃等,治陽證不加石膏的葛根湯、小青龍湯等,不僅不能治癒疾病,反而會加重病情。

又若反此法則,如陰證以葛根湯加石膏、小青龍湯加石膏等,處陽證以桂枝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則陰證益陷於陰沉,陽證更增其發揚,勢必病症增劇,甚至引起危險。然西醫不辨此理,以檢溫器為唯一之標準,只認體溫之升騰,不問其陰陽,一律處以解熱劑,宜施溫藥之陰證,反投以陰冷之水藥,且更加以冰囊。

白話文:

如果違反了這個原則,如陰證加入葛根湯石膏、小青龍湯石膏等,治療陽證加入桂枝加附子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則陰證更陷於陰沉,陽證更增其發揚,可能會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危險。然而西醫不瞭解這個道理,以體溫計為唯一的標準,只認體溫的升降,不問陰陽,一律使用解熱劑,應該使用溫藥的陰證反而投以陰冷的水藥,還加上冰囊。

故雖極輕微之感冒反易造成難治之病,往往誘發為卡他性肺炎(catarrhal pneumonia)等,致使病者瀕危。

白話文:

因此,即使是極輕微的感冒也很容易導致難以治癒的疾病,經常誘發為卡他性肺炎等,導致患者瀕臨死亡。

虛實之虛,即虛證之謂,空虛之意也。病毒未去,精力已虛,其脈多細、小、微、弱,腹部軟弱無力,按之如棉花。此證不宜吐下,即發汗亦當大戒,宜施和法。反之,實即實證之謂,充實之義也。病毒充實於體內,但體力猶能抵抗,常呈壯實之狀,脈見實、長、大、滑等象,腹部緊滿有力,或堅硬而抵抗強,則不得不行徹底的汗、吐、下等法。故有數十日便閉而嚴禁下劑之虛證,一日數十次下痢,不得不投以下劑之實證也。

白話文:

虛證是指身體虛弱,空虛的意思。病毒沒有消失,精力已經虛弱,脈象大多細小微弱,腹部軟弱無力,按下去像棉花一樣。這種情況不宜進行催吐和瀉下的治療方法,即使發汗也應該慎重,應該採用和緩的方法。相反,實證是指身體強壯,充實的意思。病毒充斥在體內,但體力仍然能夠抵抗,通常表現出壯實的狀態,脈象出現實、長、大、滑等象徵,腹部緊滿有力,或堅硬而抵抗力強,則必須進行徹底的發汗、催吐、瀉下等方法。因此有數十天大便不通而嚴格禁止使用瀉藥的虛證,一日數十次腹瀉,不得不使用瀉藥的實證。

如不解此義,專以體溫之上升與大便之秘結決汗下,豈無誤乎!

白話文:

如果不瞭解這種原理,僅依賴升髙體溫和大便祕結而發汗瀉下,難道沒有錯謬嗎?

主客之主,是常為主人之意,即症狀初發性始終不改之謂也。客,即來去無常之義,其症狀後發的,或隱或現之謂也。例如桂枝湯證之主證為頭痛,初病即見,其後持續,而乾嘔為後發之客證,非必常在者也。故桂枝湯以頭痛為主,而乾嘔不可以為主,是乃主客之別也。

白話文:

主證和客證的主要區別是,主證是指疾病一開始就出現,並且一直持續存在的症狀。客證是指疾病後期出現,時有時無,而且經常變化的症狀。例如,桂枝湯證的主證是頭痛,在疾病一開始就出現,並且持續存在。乾嘔是桂枝湯證的客證,它不是必須出現的症狀,而且經常變化。因此,桂枝湯以頭痛為主,而乾嘔不能算為主證,這就是主證和客證的區別。

本末之本,即病之根本也;末,即其末節枝葉也。拔去病根,則枝葉之症狀有不治而自去之妙,故診病必須辨其本末。

白話文:

病的根本,就是病的根源所在;病的末端,就是病的末梢症狀。去除病根,那麼枝葉(末端的)症狀即使不治療,自然也就會消失,所以診斷疾病必須辨別它的根本和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