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7)

回本書目錄

別論 (7)

1. 生薑之醫治效用

生薑為矯味藥則等於桂枝大棗甘草,至於其他之作用,則大異其趣。主治由水毒之上逆而咳嗽、呃逆、噁心、嘔吐等證,由本藥之應用,水毒以之下降,以此藥兼有利尿作用,得排除於體外,故胃內之停水自然消失,使食欲亢進,且本藥之健胃作用不但此也,其主要成分之揮發油,於胃黏膜刺激作用,亦大有力焉。

白話文:

生薑作為矯味藥時,則等同於桂枝、大棗、甘草,至於其他功效,則大不相同。生薑主治由水毒上逆而引起的咳嗽、呃逆、噁心、嘔吐等症狀,生薑的使用可以使水毒下降,並有利尿作用,可將水毒排出體外,因此胃裡積聚的水自然消失,使食慾增強。此外,生薑的健胃作用不僅於此,其主要成分的揮發油,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也非常大。

故本藥有下降水毒、利尿、黏膜刺激之作用,如欲達鎮咳、鎮嘔,及其他之目的狀況,始可用之。若胃內不獨毫無水氣,反因高熱持久,體內外俱甚乾燥,而欲速使濕潤時,則宜禁忌也。仲景於大熱病之治劑,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桂枝湯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等不用之者,蓋有故矣。

白話文:

這味中藥具有降低水毒、排尿、刺激黏膜的作用,只有想要達到止咳、止嘔及其他疾病症狀的目的時,纔可以採用。如果胃中不只有一點點水氣,反而因高熱持續,體內外都非常乾燥,而想要快速使身體濕潤時,則應禁止使用。仲景在治療大熱病的藥劑,例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桂枝湯、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等都沒有使用,原因就是這樣。

《本草備要》曰:「生薑,辛溫。…祛寒,發表,宣肺氣,解鬱調中,暢胃口,開痰,下食。治傷寒之頭痛,傷風之鼻塞、咳逆、嘔噦、胸壅痰膈、寒痛濕瀉,消水氣,行血閉,…救暴卒(凡中風、中氣、中暑、中惡,一切暴卒之病,薑汁和童便飲,有效。薑汁開痰,童便降火也),療狐臭(薑汁頻塗),搽凍耳(熬膏塗),殺半夏、南星、厚朴、菌蕈、野禽之毒,早行時含一塊,辟霧露、山嵐邪氣,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痹痛。久食則積熱患目,多食兼酒則發痔,瘡癰之人多食則生惡肉。

若要涼則留皮。皮者,辛涼,和脾行水,治皮膚水腫、腹脹、痞滿也。」

白話文:

《本草備要》這樣記載:

生薑性味辛溫。…能祛除體內寒氣,促進發汗,宣發肺氣,解鬱調中,增進食慾,化解痰涎,促進消化。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傷風引起的鼻塞、咳嗽、嘔吐、胸中痰滯、寒性腹痛、濕瀉,消除水腫,活血化瘀,…能搶救急症(凡是中風、中氣、中暑、中邪,所有急症之病,薑汁與童便兌在一起喝,有效。薑汁化痰,童便降火),治療狐臭(頻繁塗抹薑汁),塗抹凍傷耳朵(熬成膏狀塗抹),解半夏、南星、厚朴、菌類、野禽的毒,清晨含一塊薑,可以驅除霧露、山嵐之邪氣,薑汁搗爛與黃明膠熬煮貼敷風濕痹痛。長期食用會積熱生瘡,食用過多並飲酒會導致痔瘡發作,瘡瘍之人食用過多會長贅肉。

如果想用薑涼性,就保留薑皮。薑皮性味辛涼,能和脾利水,治療皮膚水腫、腹脹、腹滿等症。

2. 桂枝加桂湯之注釋

燒針使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傷寒論》)

白話文:

用燒熱的針灸使汗液排出,扎針部位受寒,出現硬塊並發紅的,必定會發作奔豚之病。氣從少腹向上衝擊到心臟的,在硬塊之上各灸一壯,再服用桂枝加桂湯,另外再加兩錢桂皮。(出自《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原文:

註 曰:嘔痰多氣咳嗽,胸肺有痰欲吐不吐,皆用此湯。

翻譯:

註解中記載:對於嘔吐痰液、氣喘咳嗽、胸肺有痰想要吐卻吐不出來的情況,都可以使用此湯劑。

古代有燒針刺於人體使發汗之療法。此原非正治,而仲景特舉之者,因誤治病證轉變之際而立應之之方法也。本條之意,以燒針所刺之部分被寒(邪氣),即受細菌之侵入,發赤腫脹者,必發奔豚。奔豚者,即氣自下腹部上衝心臟也。於其發赤腫脹處,施灸一壯,與以桂枝加桂湯,則奔豚即治云。

白話文:

古代有一種用燒針刺入人體使其出汗的療法。這原本不是正統療法,但是仲景特別提到它,是因為誤治導致病情變化時,可以作為緊急應對的方法。這條文的重點在於,被燒針刺入的部分如果被寒(邪氣)入侵,也就是受到細菌感染,發紅腫脹,一定會導致奔豚。奔豚是指氣從下腹部向上衝擊心臟的症狀。在發紅腫脹處施灸一壯,並服用桂枝加桂湯,就能治癒奔豚。

所謂奔豚者,《類聚方廣義》中藤田椿齊曰:「奔豚者,言悸而衝逆甚之狀也。」《金匱要略》中曰:「奔豚病,起自少腹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豚」與「遯」、「遁」古字通用。…案吳昆之《素問陰陽別論息賁注》中曰:「『賁』同『奔』,息奔者,氣息奔迫也。

白話文:

所謂奔豚一詞,《類聚方廣義》中的藤田椿齊說:「奔豚是指心悸和衝逆嚴重的情況。」《金匱要略》中說:「奔豚病,從少腹往上衝到咽喉,發作時感覺要死,然後又停止了。」「豚」和「遯」、「遁」在古代文字中通用。…據說吳昆在《素問陰陽別論息賁注》中說:「『賁』和『奔』是相同的,息奔是指氣息奔迫。」

」此亦可謂併發奔豚之義。

白話文:

這也稱為併發奔馳的意義。

《古方便覽》本方條云:「所謂奔豚氣者,塊物自少腹急起,向心下衝,或如刺痛,或有積氣者。有此證宜選用三黃丸或硝石大丸。一男子年六十,患積聚數年,發作有時。奔豚氣上衝於心,不能息,氣力全無,不得俯仰,不思飲食,以此方兼用三黃丸而愈,後不再發。」

白話文:

《古方便覽》中說:「奔豚氣」是指從小腹突然往上衝擊心下的一種病症。症狀可能像刺痛,或是覺得有積氣。出現這種症狀時,應該選用「三黃丸」或「硝石大丸」治療。有個男子,六十歲,得了多年積聚的毛病,有時會發作。奔豚氣往上衝擊他的心臟,無法停止,完全沒有力氣,不能俯仰,不想吃東西。他用了這個方子兼用三黃丸才治好,以後不再發作。

《證治摘要》曰:「桂枝加桂湯治氣自少腹上衝者。」

上述即為發作的上衝性神經證之劇烈者也。

白話文:

《證治摘要》上說:「桂枝加桂湯可以治療從少腹向上衝的氣。」

上面所說的,就是發作時有劇烈上衝神經症狀的疾病。

本方不過桂枝之桂枝增量,則為其主治雖無大差,然桂枝湯以桂枝之量少,故治上衝之輕證。本方以其量多,故療劇證,有差別也。此東洞翁所以下本方定義為治桂枝湯證之上衝劇者,乃不易之言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不過是增加了桂枝的用量,因此它的主治雖然沒有很大的差別,但是桂枝湯由於桂枝用量少,所以治療輕微的上衝症狀。這個藥方由於桂枝用量多,所以治療嚴重的症狀,這是兩者之間的差別。因此東洞翁把這個藥方的定義訂為治療桂枝湯證之上衝嚴重的症狀,這是不可改變的說法。

桂枝加桂湯方

白話文: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去皮)六兩 芍藥(赤) 六兩 甘草(炙) 三兩 生薑(切) 三兩 大棗(擘) 十二枚 附子(炮) 一枚

現代白話文:

桂枝加桂湯

桂枝(剝去樹皮)六兩 赤芍藥 六兩 炙甘草 三兩 生薑(切片) 三兩 大棗(劈開) 十二枚 附子(加工過的) 一枚

桂枝12克,芍藥、大棗生薑各7克,甘草5克。

白話文:

  • 桂枝:12 公克

  • 芍藥:7 公克

  • 大棗:7 公克

  • 生薑:7 公克

  • 甘草:5 公克

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煎服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