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208)

回本書目錄

別論 (208)

1.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之注釋

吐下已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傷寒論》

白話文:

當汗出而厥逆、四肢拘攣、脈搏微弱垂絕的患者,吐瀉已經停止時,主要用通脈四逆湯合豬膽汁湯治療。

【註】

吐下已斷者,吐下已盡而自止也。吐下自斷,汗出而厥者,殆因吐下,體液盡後,更由脫汗亡失之,益使血液濃稠,障礙其循環,故致厥冷也。四肢拘急不解者,四肢肌肉之攣急,服通脈四逆湯後,尚不解也。脈微欲絕者,即上血行障礙之應徵也。

白話文:

吐瀉已經停止:嘔吐與腹瀉已經結束,且自行停止。嘔吐下瀉自身終止,汗出而厥冷:汗出且厥冷,可能是因為嘔吐與腹瀉,體液耗盡後,又因出汗而虛脫,更加使血液濃稠,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因此造成厥冷。四肢拘急不解:四肢肌肉緊繃攣急,即使服用通脈四逆湯之後還不解除。脈微欲絕:即是指上列血行障礙的徵狀。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白話文:

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方

組成:

人參 白朮 甘草 附子(去烏頭) 乾薑 當歸 川芎 桂枝 細辛(去苗) 防風 甘遂(去心) 芍藥(炒) 炙甘草 豬膽汁(烊)

功效:

溫經散寒,通脈活絡,回陽救逆。

主治:

中風、寒厥,肢體厥冷,脈微細,汗出,嘔吐,腹痛,下利不止,舌質淡,脈沉細。

甘草乾薑各4.8克,附子2.4克,豬膽熊膽0.8克。

白話文:

甘草和乾薑各 4.8 公克,附子 2.4 公克,豬膽或熊膽 0.8 公克。

上細銼,先以水一合五勺,煎三味,成五勺,去滓,納膽,和之,頓服。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通脈四逆湯證,而乾嘔,煩躁不安者。」

白話文:

取水一合五勺,煎煮三味藥,煮成五勺藥液,濾去渣滓,加入膽汁,混合均勻,一次服下。

東洞翁的本方註解為:「治療通脈(四逆湯)證,但有乾嘔、煩躁不安症狀者。」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霍亂吐瀉太甚後,脫汗如珠,氣息微微,厥冷轉筋,乾嘔不止,煩憒躁擾,脈微欲絕者,死生係於一線,若非此方,則不能挽回。服後脫汗煩躁俱止,小便利者為佳兆。若無豬膽,則以熊膽代之。」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中提到:霍亂吐瀉嚴重後,常伴有如珠般汗水落下,氣息微弱,肢體冰涼、抽搐,乾嘔不止,煩躁不安,脈搏微弱甚至幾乎消失,這種情況患者生死僅在一線之間,若不使用此方,幾乎無法挽回。服藥後,盜汗、煩躁症狀都會停止,小便通暢是好的徵兆。若沒有豬膽,可以用熊膽代替。

諸四逆湯證,無不危篤,而此為最重極困之證,宜查照參究,以了其義。

白話文:

凡是四逆湯證的病人,無一不是病情危重,而這種證候又是最重、最困危的證候,應查閱相關文獻仔細研究,以瞭解其真正含義。

子炳曰:「慢驚風危篤者,此方有效,可信。然云豬膽代以水銀鉛丹、金汁等,反有效者,誤也。」

白話文:

子炳說:「慢性的驚風危重者,此方有效,可信。但說豬膽可以水銀、鉛丹、金汁等代替,反而有效者,是錯誤的。」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通脈四逆湯及本方條曰:「二方皆治四逆湯之重證,後世雖用薑附湯參附湯等單方,然其妙旨在有甘草,有混合薑附多量之力,所以名通脈也。分布地、麥(求真按:『地黃、麥門冬之略』)之滋潤,所以名復脈,非漫然也。」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通脈四逆湯與本方條款寫道:「這兩種方劑都用於治療四逆湯證的嚴重情況,後世雖然使用薑附湯、參附湯等單方,但它們的妙處在於含有甘草,具有混合大量薑附的功效,因此命名為通脈。分佈地、麥(求真注:『地黃、麥門冬的簡稱』)的滋潤作用,因此命名為復脈,而不是隨便的。」

2. 補遺篇

此篇名,余所定也。本篇雖為仲景之方劑,然臨床上不緊要者,及疑非其方者,集錄之。

白話文:

標題:餘所訂定的方劑

內容:

雖然本篇主要是收集仲景的方劑,但對於臨牀上不重要的,以及懷疑不是仲景方劑的,也一併收集在此。

3. 葵子茯苓散之注釋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孕婦有水腫,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畏寒怕冷,一起身就頭暈,可以用葵子茯苓散來治療。(出自《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註】

  • 臟,即臟腑,內臟器官。
  • 陰虛,指人體陰液不足。
  • 虛火,指火旺而失陰液滋養的火。
  • 癸水,指女性月經。
  • 精,指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包括精液、精血、精氣等。
  • 脈,指中醫把脈。

洒淅惡寒者,如被注水之惡寒也。起即頭眩者,為茯苓之主治,似於苓桂朮甘湯證,然無如彼之上衝證,唯眩暈而已。

白話文:

惡寒並且害怕風吹,就像被水潑的惡寒。一站起來就頭暈的,是茯苓的主治證,類似茯苓桂枝朮甘草湯的證狀,但是並沒有像茯苓桂枝朮甘草湯證的症狀那麼嚴重,只有頭暈的症狀。

葵子茯苓散

葵子20克,茯苓12克。

上為細末,一回4克許,一日三回服用,小便利則愈。若增量二倍以上,作煎劑亦可。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小便不利,心下悸而腫滿者。」

白話文:

茯苓散方

葵子 20 克,茯苓 12 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 4 克左右,每日三次,小便通暢即可痊癒。如果增加藥量兩倍以上,也可以煎服。

東洞翁在原方中寫道:「用於治療小便不利,心下悸動而腫脹者。」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婦人妊娠,每有因水腫而墜胎,若難用其他逐水劑者,宜煎服此方。喘咳者,合甘草麻黃湯為良。」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本條說:「婦女懷孕時,常常有因為水腫而流產的情況,如果難以使用其他利尿劑時,應該煎煮這個藥方服用。如果是喘咳的情況,將此方與甘草麻黃湯合用效果很好。」